搜索
 

且叫故事开新枝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9月13日,在温泉城区双鹤桥加油站附近的一栋民房里,记者慕名找到钱六姐第十五代侄孙钱开枝。这位亲切随和的古稀老人,见面就打开了故事匣子。从上午9点开始讲述,直到将近12点,他给我续了两杯水,自己滴水没沾,故事却滔滔不绝。他一边讲述,一边用笔在宣纸上勾画简单示意图,随之,一个风趣诙谐、活泼机智的钱六姐形象,跃然纸上……传承人名片钱开枝,名定盛。男,汉族,1948年出生于咸安区马桥镇四门楼村,是钱六姐第十五代侄孙,善写古体诗词,青年时期就学习了钱六姐的《秧田答对》、《朝拜九宫》、《仙胎下凡》等故事,如今通熟钱六姐的故事100多篇并积极传播。退休后全身心地投入钱六姐故事传承活动中,目前已在咸宁市区及钱家大湾等地开办3个“钱六姐文化学习班”,专门讲述钱六姐的故事,传播其核心精神;自费在马桥镇四门楼村黄柏泉建立钱六姐纪念堂;在钱六姐家乡的文化景点为钱六姐立碑宣传。2008年底,钱开枝被命名为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非遗项目简介钱六姐的故事在咸宁、江夏、大冶、黄石、蕲春、阳逻等地广为传播,甚至钱六姐随夫李宗乾远嫁的河南光山县,也还遗留有钱六姐的部分诗作及其传说。“无诗不成钱六姐”,这是钱六姐故事的主要特点,也是钱六姐艺术形象的独特之处。钱六姐出口成章,无论鞭挞以势压人的豪绅、官吏,奚落舞文弄墨的相公、秀才,还是帮助乡民排忧解难,表达热爱生活、热爱乡土的情怀,都离不开诗词和对联。作为汉族突出的才媛型机智人物传说故事——钱六姐的故事在整个民间文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楚地优秀民间文化遗产。故事一说起钱六姐,那可是“湖北的刘三姐”、“中国的女阿凡提”,因为机智,她成为唯一一个刊入《钱氏宗谱》的女子。据说,当时的钱六姐只有七八岁,为上族谱还与写谱先生进行了一番较量呢。写谱先生说:“你知道宗谱为什么写男不写女?因为男儿力大头顶田。”钱六姐说:“那您知道女子为什么要上宗谱?因为女字加子皇帝也念好。”写谱先生说:“男子加臼是为舅,高女一辈为舅舅。”钱六姐说:“女字加乃为奶,高男两辈成奶奶。”……就这样较量了一天,先生败下阵来,而钱六姐成功刊入钱氏宗谱。至今,钱开枝仍旧清楚地记得,文革期间,是他和本塆的钱尧夫、钱宝亭,几经“合谋”才将一套钱氏宗谱偷偷保存了下来。到了上世纪80年代,这套宗谱为市群艺馆收集研究钱六姐的故事提供了确凿依据。之后,文化部门通过几十年的努力,将相关故事积累达230多个,咸宁民间文化专家刘民出版的《再世嫦娥——钱六姐研究》一书,被评为第11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就这样,一个生活在500多年前的奇才女子闯入大家的眼帘。而钱开枝也被钱六姐深深吸引,开始四处搜罗她的故事。咸安周边各县市,包括通山、赤壁等地,他跑了个遍。后来,他听说武昌、大冶、黄石、蕲春等地,包括钱六姐随夫远嫁河南的光山县也有传播,就又前往细细寻觅,搜集整理了29个关于钱六姐的故事。钱开枝说,真正的钱六姐诗集有3000多首,诗句内容大多讽刺达官贵人,或者为老百姓打抱不平,也有歌颂生活的。在代代相传的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遗落了不少。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大致在1947年,钱六姐诗歌几乎全部遗失。钱氏宗谱里也仅剩5首七律诗。后来人们搜集成书的钱六姐诗歌,多半是民间流传的顺口溜。“真正的钱六姐古诗与对联,已经消失在历史烟云中……”钱开枝十分痛心地说。不过,通过这些年的寻寻觅觅,钱开枝通熟100多首钱六姐诗歌,“首首都经典,都印在我的脑海中。”说到这些,已经70岁的钱开枝不无得意。故事二钱六姐不仅聪慧过人,而且反应敏捷,常能随机应变,出奇制胜。她的故事短小精悍,风趣幽默,基本都是以吟诗作对的形式流传。话说当年,咸宁西河下游有个罗家渡口,村人外出必须依赖渡船,摆渡人是个老者。一天,老者外出做客,替他渡船的儿子仗着读过几年书,骄傲地对想渡船的村人们说:我出个对子,谁能对上就免费乘船。他出的上句是:“晴天过河船踏脚”。大家你望向我我望向你,没有一个人能对上来。这时,只有十多岁的钱六姐来了,她叫村人们只管上船,然后不慌不忙地对出了下句:“雨夜行路伞遮身”。钱开枝认为,钱六姐的故事之所以能流传几百年,源于钱六姐的人格魅力,自己作为钱氏家族的一份子,有义务也有责任,把这些故事传播得更广阔、更久远。“除了钱六姐的故事代表性传承人,我还有一个身份,那就是华中钱镠研究会秘书长。”钱开枝介绍说,钱镠是吴越王钱氏一世祖。迁入咸宁的钱姓祖公叫钱维龙,是钱镠的第15世孙,而钱六姐是钱维龙第10世孙。过去有人讲,“钱六姐”实无其人,而是以明朝弘治年间咸宁才女“钱梅窗”为雏型,经历代群众口头传诵,逐步加工塑造出来的一个“文学形象”——钱开枝说,比对《钱氏宗谱》,可以得出结论:钱六姐确有其人。这些年,凭着“秘书长”身份,钱开枝每年要跑很多地方,包括江西、浙江、山东、云南、贵州、河南,重庆、天津等地。而他出门,总会携带一批钱六姐的故事集,四处赠送传播。事实上,1998年退休后,钱开枝开始全身心地投入钱六姐故事传承活动中,并在温泉黄畈3组、马桥镇曾铺村石塘童家、马桥镇的鳌山村钱家大湾等地开办“钱六姐文化学习班”,专门讲述钱六姐的故事,传播其核心精神。故事三钱六姐吟诗作对有个特点,那就是,明快活泼,妙趣横生,雅俗共赏。这与她善于观察,善于从现实生活中汲取生动题材是分不开的。她故事中的诗词、对联,在咸安及周边地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说有一年八月中秋,钱六姐的父亲钱舜德(时任布政司知印)从省城回家过节,想考考孩子的快速反应能力,就说,如果你能在一刻钟内把我赏月的事情赋诗一首,就让你喝桂花酒吃月饼。钱六姐答说“这有何难!”只见她略一吟沉,诗曰:“酒满金樽月满轮,月移花影上金樽。诗人咏得口中渴,提杯把酒带月吞。”钱开枝说,在传承过程中,他发现,仅仅依赖文字来传承一个人的精神内核,未免有些单调,经年累月之后,人物还是有可能被淡化、甚至被遗忘。怎么办?“凭借物质的、看得见摸得着的东西,传承才能长久。”2012年,钱开枝自费1万余元在马桥镇黄柏泉建立起钱六姐纪念堂。此后,他凭借“华中钱镠研究会秘书长”身份,不仅邀请了研究会集体组团来参观,还吸引全国各地钱姓人物以及对钱六姐故事感兴趣的众多人士前来参观考察。这些年来,钱开枝多方筹措资金,在钱六姐生活过的很多地方立起了纪念碑牌,比如在钱六姐栽下的枫树处立“枫树遗址”,她初次赋诗的“六姑桥”,练习骑马的“跑马场”,因为惦念远望外出为官的兄长而站立过的“望亲台”,等等。2014年腊月,

依据《钱氏宗谱》记载,钱开枝几经波折,在咸安旗鼓村浮山庄梅家窝找到钱六姐父母合葬墓及其兄弟钱塘之墓,并赶在春节之前将墓碑重新立了起来。据《钱氏宗谱卷二之二十三》可以查明,钱六姐堂兄钱玠的坟葬在潜山炼丹岩下,但令钱开枝至今抱憾的是:“2014年年底,我就请人为钱玠刻好了墓碑,却一直无法刊立,只因为这儿是潜山森林公园。”无古不成今,钱玠曾在四川高县任知县多年,在那儿有2000多位后人,在温泉在台湾以及陕西,都有他的后裔,要是他们回来认祖,却连个墓碑都没有,岂不遗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