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这些小儿退烧偏方,真的科学吗?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发烧是小儿最为常见的症状,也是父母最为担心的事情,很多家长害怕打针吃药会给宝宝造成不良影响,所以很多时候都优先考虑在家处理。于是,网上五花八门的退烧偏方就有了市场。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华提醒,发烧不是说在家处理不行,只是方法一定要科学得当。藿香正气水敷肚脐网上流传着“藿香正气水抹肚脐退热”的帖子,称发烧的儿童不用吃药、打针,仅用藿香正气水敷肚脐即可退烧。帖子还举例说:“朋友的孩子昨天晚上高烧39℃,手脚冰凉,浑身疼痛,用棉球蘸满藿香正气水放入肚脐后,半小时体温降至38℃,早晨起来之后,完全恢复正常。”鉴定:缺乏科学依据藿香正气水具有解表化湿、理气和中的功效,主要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湿滞或夏伤暑湿所致的感冒,对于风热感冒是无效的。将某些药物通过肚脐给药,是中医给药途径之一,但是藿香正气水通过肚脐给药,疗效并不明确。藿香正气水的生产厂家不止一家,有些厂家配方中含有乙醇,对乙醇过敏者需要慎用。热捂囟门囟门指婴幼儿颅骨接合不紧所形成的骨间隙。有前囟、后囟之分。前囟门位于前顶,呈菱形,约在出生后2岁以内闭合,后囟门位于枕上,呈三角形,约在出生后三个月闭合。人们常说的“天窗”或“囟门”主要是指前囟门。有网文说,热捂囟门可帮发烧的宝宝出汗降温,即在宝宝安静或者睡着状态下用大人的手心捂在前囟门处,最好是男士捂,因为男士的热量比较大,在捂的过程中能够快速让宝宝出汗。宝宝出汗后呼吸均匀了,温度也在捂的过程中慢慢下降了。鉴定:缺乏科学依据热捂囟门出汗降温缺乏科学依据,这只是人为加外热的做法,与穿衣捂热一样不提倡。婴儿前囟门的作用,一是在婴儿骨骼发育不完善时保护大脑组织的发育,二是在婴儿摔跤时起到缓冲作用。而囟门在小儿退烧方面的作用,目前中西医都未发现相关说法。鸡蛋清涂抹额头网帖称,碰到孩子发烧的情况,家长们可以打个鸡蛋,把鸡蛋清弄出来,然后找块餐巾纸或是纱布,把鸡蛋清涂在上面或浸透纱布,然后贴到孩子额头上,过一会儿换一下。也可以弄一个小小的酒杯或是器具之类的,就是杯口小点,把鸡蛋清倒在里面,用纱布把酒杯包起来,然后用杯口对着幼儿的额头慢慢打圈涂抹,基本上一个蛋清差不多涂抹完了时,烧也就退下来了。一般情况下半小时内就能退烧。鉴定:缺乏科学根据鸡蛋清涂抹额头退烧缺乏科学依据,鸡蛋清顶多能让小孩感觉凉爽舒服一些。而且,应注意部分人可能对蛋白过敏。总之,物理降温法还是推荐使用温水擦拭。也可以使用冰袋或冷毛巾敷额头,如果孩子出现寒颤的情况,则不建议使用。搓脚心四肢使用揉搓法降温。顺序是先搓脚心、小腿,再搓小手、胳膊、后背,最后将孩子两只小耳朵搓搓热,再搓搓百会穴,不一会儿宝宝就出汗了,体温也就降下来了。鉴定:有一定效果,但只是辅助手段搓脚心四肢在一定程度上能促进血液循环,对宝宝出汗降温有一定作用。推荐中医的小儿推拿退烧,专业按摩能起到与用药相当的效果。常用穴位有六腑穴、关元穴、天河水穴等。在孩子发烧不是特别严重的情况下,“退六腑”“拿关元”“推天河水”能起到较好的退烧效果。如果小孩持续高烧不退,则应放弃推拿这种辅助治疗方法,及时带小孩到医院就诊。香菜煮冰糖香菜去叶子留茎和根3至4根,白萝卜2至3片,生姜1至2片,加冰糖和水煮15分钟。待温度适中后给小孩喝,小孩喝下去便会出汗退热。鉴定:仅适合风寒症小儿香菜性味辛温,能帮助发汗,此偏方适合风寒感冒的小孩食用,对风热症的小孩则不推荐。因为风热感冒需疏风清热,食用加生姜的香菜冰糖水会起到适得其反的效果。【专家提醒】小儿发烧怎么办?体温未稳定时避免大量运动广州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副主任医师刘华表示,发烧是一个过程,一般而言体温要在48小时内保持稳定才能算痊愈。如果小孩在病情没有稳定的情况下进行大量运动,出了一身汗后再吹风,就很容易再次感染,不利于病情的恢复,部分孩子甚至会出现心肌炎的情况。因此,感冒期间不主张孩子进行大量运动,应注意多休息。酒精擦身降温不适合婴儿酒精擦身降温的方法对于婴儿来说是不恰当的,因为酒精可以通过皮肤被吸收,有些婴儿甚至可能出现酒精中毒的情况。年纪大一点的孩子用酒精擦拭手心、足心则没有问题。因此,针对物理降温法,推荐使用低于体温的温水,而不主张冷水降温。擦拭部位为大血管走行的部位,如颈部、腋下、腹股沟等处。中药煮水擦身也是不错的选择,寒症可尝试香菜煮水擦身,热症可以选用银花、蝉蜕等。晚上服用退烧药后应多补水不少家长反映,晚上小孩服用退烧药后体温反而越烧越高。其实,这主要是因为孩子在晚上睡觉时身体活动量少,补充的水分也不足,而且家长通常没有对其进行物理降温,在这种情况下是很难发汗降温的。所以,如果晚上单纯吃退烧药,体温下降会比较缓慢,退烧效果往往并不显着。【链接】儿童高热需及时就医育儿切莫轻信网文日前,网上一篇《高烧不退可以不去医院

一公众号竟提倡孩子生病可“自愈”》文章引起了社会各界尤其是家长们的关注。儿科医生表示,这样的做法不可取。这则网文称,一名1岁女孩的母亲,孩子连续几天高烧39.5℃,她却不肯带孩子去医院,也不让吃药,就因为看了某公众号后,相信孩子可以“自愈”。对此,哈尔滨市儿童医院神经内科主任于淑杰表示,在她接诊过的病例中,就有一些因为家长误判而耽误了诊治的最佳时间,对孩子造成不可逆的伤害。“前几天我们接诊了一个1岁的化脓性脑炎的患儿,询问病情才知道已经在家持续发烧4天。”于淑杰说,孩子的家长在网上查询说高热可能是幼儿急疹引起的,就等着热退疹出。孩子不但没有退热,反而出现了抽搐的症状,这才急忙将孩子送到医院。于淑杰认为,别人验证过的方法,推广到自家宝宝身上未必适用。就算网文中描述的症状看起来跟自家孩子的很相似,但医生对每个患者下诊断,都需通过看症状、问病史、做检查等综合判断。网络上的医疗知识,可以满足一般性的要求。但是网文中的信息鱼目混珠,盲目相信可能会被误导。专家表示,在疾病的诊断初期,最好还是到医院做检查化验,切莫耽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本报综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