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我的老屋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搬迁新居一月有余,期间没有回过一次老屋。可每当夜深人静时,我的心就无所依泊。老屋是方言,并不是指老房子,而是最开始生活过的地方!我的老屋在崇阳县一个叫横堤村的地方,地图上已经找不到她的名字和位置,取而代之的是畈上村。名称的变更并不影响乡亲们的生产生活,老屋的山依然是那山,水依然是那水!对老屋的留恋很大一部分来自遗传。父亲把这种血统和思想种进了我的大脑,以至我后来求学工作。一有空暇就往老屋跑。从小到大不止一次听母亲说,我们家很早就可以搬进城里住。可父亲却执拗着在老屋建了一栋三百多平的小楼,说是要伴着爷爷奶奶住,他们养儿防老,好有个照应!为此母亲没少跟父亲吵嘴:生活越过越没起色,别人都往外面搬,我们却守着这个角落旮旯。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期都是在老屋度过的,我习惯了这里的一切。老屋的山是一座大山,像父辈祖辈那样敦厚淳良。因形似一个大窑箕,所以叫窑箕山。听老人说,日本人打过来,乡亲们都躲在山上,山大林密才得以活命。老屋人对窑箕山有感情。谁家建房子就到山上去挑房梁屋脊,牛羊往山上放长得又肥又壮,谁家缺引火柴,拿把柴刀上山半晌就是好几捆,连杀年猪的木桶,都是从窑箕山上搬下来的。獐子野狗什么的,老屋的猎手们出去半夜,第二天就可以到集上换生活费。仿佛老屋人需要的一切都可以从窑箕山上获取。过了几年,山终于变得清晰了,林也不再密了,山上的石头露出来了,獐子野兽不好打了,就有人提出来封山育林,只准上山砍柴。没想到老屋人却一致同意,大概是对窑箕山有感情。封山育林的那几年,我们几个小伙伴上山比较多。一上山就是一整天,上山不为砍柴,我们才不会管家里有没有柴烧水煮饭。吸引我们的是山上的野果:覆盆子、羊奶果、糖梨子、海葚子、黑树莓、野山楂、八月黄,各种野果依着时令成熟,给我们解馋充饥。我们上山只是换一个游戏的场所,玩才是孩子的天性。翻跟头、竖蜻蜓是我们的拿手好戏,饿了就吃山果,渴了就扯一把茅茅针吮吸它甘甜的乳汁,那几年天黑得特别快,晚上的月亮仿佛低到压着我们的头顶。与窑箕山对望的是木棉山,绕着木棉山的是一汪碧水---横堤水库横堤水库修筑于上个世纪,大约与青山水库同期,虽名气不大,但因为泉眼多,长年不干枯,灌溉着上百亩良田。稻田需要灌苗的时候,老屋人就扛着锄头,拉开水库闸门,这一汪碧水就流进田里,人们看着禾苗喝饱了就甜进心里。灌苗大多在夜里,白天老屋人有干不完的农活。晚上打着电灯走着田埂上,一道道光射在夜空中,比白天多了几分浪漫色彩,他们通常会聚在一起,抽上几根香烟,聊上一箩筐家常,不知不觉禾田就灌满了。班上的高癞子家总有吃不完的鱼。他爸爸是捕鱼高手,通常天黑到水库下网,半夜收网的时候网上就有很多战利品。因为学校与他家只有一墙之隔,上课和放学总有鱼香和饭香飘进我们的鼻子里。有时他爸爸会用面粉把鱼炸得喷香让他当作零食带到学校,他把炸好的鱼分给同学吃,同学们都围着他转。夏天的时候,同学们就到水库去游泳。除了胆小的佳佳不敢下水,现在班上的男同学个个都是游泳高手。有时候老师会来抓我们,佳佳是我们的哨兵,水库堤上有很深的茅草,佳佳隐蔽在其中居高临下,总能帮我们逃脱老师的追捕。水库的水是泉水,清得很,甜得很,我们把岸边地里的花生扯了扔到水里,一个猛子扎进去,一口泉水,一口花生也不拉肚子。我们也会给佳佳一些花生,来嘉奖他为我们作出的贡献。老师始终没有抓到过我们一次,但我们还是因为游泳在教室前面跪成了一排。原因是高癞子的叔爷爷找到学校,要我们赔他家的花生,说是水库边上一地的花生蒿子。从那次以后,高癞子在班上就少了很多玩伴。工作以后,离开老屋太久,就觉得浑身不自在,生活上遇到难题回老屋静静心,也能迎刃而解。慢慢的我似乎也明白了,父亲当初为什么要在老屋建房。老屋的山依着老屋的水,老屋的水绕着老屋的山,老屋人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生生不息。奶奶打来电话,说老屋又添了人丁,叫我回去吃酒席。我二话没说,放下手头的工作,打点好行囊,准备回老屋小住几天!(单位:崇阳县白霓镇大市小学)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