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湖北省
咸宁市
其他
文章详情
朱俊,坚守在疫情防控的最前沿
2022年01月20日
10
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一张温和的脸庞,一双含笑的眼睛。这是市中心医院感染性疾病科主任朱俊给人的第一印象。奋战在最危险,最紧急的抗疫一线,口罩和防护服遮住了她的面庞,却遮不住她坚定的眼神,遮不住她积极乐观的心。一线,我上!岁末年初,一场来势汹汹的疫情猝然而至。湖北告急,武汉封城,咸宁封城!当所有人都在逃离危险时,一群逆行者却迎难而上。朱俊就是冲在最前的人之一。她临危受命,成为市中心医院隔离病房的负责人。这是一种全新的病毒,与其打交道充满未知的风险。可朱俊深知,一个感染科医生在每一次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面前,必定要冲在最前面!一个党员,在家国有难之时,必须要冲在最前!这一次,她是怀着“不计报酬,不畏生死,家国有难,使命必达”而来。组建团队第一天,她对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说:“你们是非常勇敢的,可是要做好进来了就出不去的准备。”这句话,同样也是说给自己的。战疫,不退!病毒没有特效药,防护用品紧缺,发热病人扎堆,试剂盒没到位……既要管理科室、治疗病人,还要参加会诊、会议……压力和风险从四面八方涌来,朱俊挺直脊梁,迎难而上。从年前开始,她就没离开过岗位。除夕夜,和同事们一起吃着盒饭度过。病人有紧急情况,哪怕睡下了,也要爬起来去看看。为了省下有限的防护服,朱俊经常不吃不喝工作几个小时。等到好不容易走出病房,才想起来这一天就匆匆忙忙吃了一顿饭。医院的同事不敢给她打电话,怕耽误她工作,更怕打扰她休息。这一段时间,朱俊平均每天只睡三四个小时。安心地睡一个觉,已经成为了奢侈。最让她挂心的,还是病人的病情。面对一种未知的疾病,曾经上过“抗非”战场的朱俊,在用自己的经验和头脑与病魔较量,试图救回更多生命。很多时候,朱俊甚至自己都忘了,曾经做过右上肺肺叶切除手术,肺功能还在恢复状态中。淡定,别怕!感染性疾病科独立于医院大楼之外,平时就人迹稀少。疫情发生后,更成为了“禁地”。住在这里的病人,多多少少内心笼罩着阴霾。而朱俊,就是照亮患者心里的一道阳光。“最近感觉怎么样?”“对我们医生护士有什么建议?”“放松心态,要有康复的信心!”……防护服隔离了医生与患者之间的距离,朱俊用语言,用肢体动作,用专业的态度和真切的关怀来弥补。她总是语气和蔼轻松地和患者交流,给他们加油鼓劲,口罩上方露出的眼睛里,总是透着笑意和温度。一位武汉的婆婆,因为害怕隔离,入院时不配合治疗。朱俊多次与婆婆聊天开导,婆婆的态度发生转变,开始积极配合医护人员。患者小洁(化名)二十多岁,有点小叛逆小娇气。她的父母担心女儿,经常打电话给朱俊询问女儿情况。朱俊每次查房,都会跟女孩聊聊。现在小洁情绪比入院时稳定多了,心态也积极起来。不管多忙,只要患者家属打电话过来,朱俊都会耐心倾听和沟通。她下班回到住处,也会给病房的患者打电话,了解情况。她说:“患者的家属不知道亲人在隔离病房的生活,我理解他们的着急,我牺牲一点时间,让他们安心,何乐而不为。”加油,能赢!隔离病房的医护人员大部分都是二三十岁的年轻人,他们有的离开还在哺乳期的孩子来到一线,有的是科室骨干主动来支援。有时面对超强的压力和工作强度,感到难以承受时,朱俊就会像大姐姐一样,安抚、鼓励他们:“你们都很优秀”“有我在,没事的”“放轻松,信心比什么都重要”……不管多么疲惫,每当穿上防护服,走进隔离病房,朱俊都会振作精神,深吸一口气,为自己加油。同事们看到她坚定的脚步,淡然的态度,都会受到感染,仿佛安下心来一样。这次得知自己获得记功奖励,朱俊特别谦虚地说:“我做的都是应该做的事情,我们团队的每一个人都是这样做的,他们更值得赞扬。我特别希望疫情早点过去,大家都平平安安。”心若向阳,必生温暖。这是朱俊在朋友圈主页的一句签名。面对这次疫情,朱俊仍然相信,怀抱坚定的信念,放手去博,疫情终究会过去,阳光终会照拂你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