登录
退出
注册
搜索
首页
每日要闻
高层讲话
深度观察
专家视点
长三角合作
地区发展排行榜
经济运行报告
区域动态
产业地图
旅游发展
新区及开发区
热点问题
研究中心
关于我们
首页
媒体报道库
湖北省
咸宁市
其他
文章详情
“烈士回家了我们也就放下心了”
2022年01月20日
10
阅读
来源:咸宁日报
7月18日一早,大山深处的通山县通羊镇赤城村城坑吴庄,一改往日的宁静。村民们聚集在村口,翘首以盼。因为,今天是乔凤山烈士回家的日子。一72年前,河北籍战士乔凤山在这里牺牲,通山村民吴兴发为烈士捐棺,吴家四代人接力帮烈士寻亲。如今,烈士的亲人终于来了。“来了,来了!”上午10时许,两辆“冀”字头牌照的车子一驶进村口,村民就涌上前去。一下车,乔凤山的侄子乔爱民就紧紧握住了吴家人的手。他情绪激动,连声说道:“谢谢,谢谢你们!”“我们找了72年,终于找到你们了。”吴兴发的孙媳妇焦雪芬说,今天终于实现了祖父的夙愿。谈及寻亲历程,乔爱民同样感慨万千:“我们也找了几十年,但不知道从何找起。”他说,乔凤山为国牺牲,家里人都以此为荣。这次到咸宁通山来,一是接乔凤山回家,二是来看看他牺牲的地方,还要当面向吴家表示感谢。“感谢你们一直以来为他寻亲、扫墓,让烈士在异乡不孤单。”乔爱民、乔青罗兄弟说,“你们就是咱亲人,我们永远不会忘记。”二长眠通山72年,当地许多村民早已把乔凤山当做亲人,每年都有人自发为他扫墓。村民吴碧仙自认乔凤山为义父,为他守墓多年。当乔家人上门道谢时,吴碧仙一边抹眼泪,一边再三叮嘱:乔凤山回到河北,在烈士陵园安葬后,一定要拍照片发回来看看。听说烈士即将回归故里,不少离村居住的族人,从外地甚至外省赶回来,送烈士最后一程。80岁的吴居日老人一大清早就从县城回到村里:“乔凤山烈士牺牲的时候我8岁,当年亲眼看着他安葬,今天也要亲眼看着他回家。”吴兴发曾孙吴高尚带着一家人从贵州赶回通山,他说:“找到乔凤山烈士的亲人,是我家几代人的愿望。愿望成真,感到高兴的同时,也带着孩子一起为烈士送行,让我们的下一代了解革命先烈的事迹,学习他们的精神。”三下午1时许,乔凤山烈士遗骸正式开始迁出。乔凤山亲属、吴家一家、义女吴碧仙等人围在墓前,鞠躬、跪拜。终于见到埋骨他乡、思念多年的亲人,乔爱民等人不禁失声痛哭。此时,一直晴朗的天空突然下起大雨,仿佛也在祭奠烈士。随着墓穴一点点挖开,乔凤山的遗骸、遗物逐渐显露。乔凤山的侄子们,小心翼翼地取出遗骸和当年随葬的58发子弹。雨中,乔爱民怀抱着乔凤山的遗骨,不断喃喃地说:“叔,回家了,回家了……”“河北湖北路畅通,万水千山都是情……”临走前,乔家、吴家人站在村口依依话别,不愿离去。乡亲们眼噙热泪,目送烈士英灵远行。焦雪芬说,“烈士回家了,我们也就放下心了!”四当天下午,乔凤山的遗骸迁出后,邯郸市永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永年区双拥办工作人员,在烈士墓原址竖立了一块重新制作的纪念碑。永年区退役军人事务局副局长单永涛介绍,重新立碑是为了感谢通山人民的守护,铭记这段不能忘却的历史,也是为了缅怀烈士功绩,传承革命精神。单永涛告诉记者,乔凤山是永年区1875名在册烈士中的一位,也是永年区烈士陵园建成后第一位回迁的烈士。他说,“这次追寻烈士的足迹来到通山,深深感受到通山人民对烈士的敬爱,将把通山人民这种崇尚英雄、拥军爱军的精神带回永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
友情链接
新华网
人民网
光明网
中国经济网
上海社会科学院
江苏省社会科学院
浙江省社会科学院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
江西省社会科学院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
丝路信息网
湖北省社会科学院
湖南省社会科学院
重庆社会科学院
四川省社会科学院
贵州省社会科学院
云南省社会科学院
国务院参事室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复旦大学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中心
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