牟联文
这是一组喜人的数据:
利川市新建多个风电场、水电站,水电、风电装机达62万千瓦;年接待游客突破1000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50亿元,全域旅游扎实推进;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城市建成区面积达2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升至41.5%;招商引资成果丰硕,引进产业项目130个,一批国内500强企业进驻利川……
第七次党代会以来的五年,是利川承上启下,加快发展的五年。五年来,面对错综复杂的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一系列重大风险挑战,利川市委团结带领广大干部群众,提振精神,抢抓机遇,砥砺奋进,全市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跨越发展全面建成小康利川奠定了坚实基础。
夯实基础
加快发展
综合实力大幅提升
过去五年,利川市委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落实省委、州委决策部署,团结带领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干部群众,顺利完成既定目标任务,实现了“十二五”圆满收官和“十三五”良好开局。预计到2016年底,市域生产总值可突破百亿元大关,完成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近10亿元,市域经济呈现提质提速、升级增效的良好局面。
利川生态旅游产业迅猛发展,旅游景区提档升级步伐加快。腾龙洞5A创建通过景观质量评审,苏马荡成功创建省级生态旅游示范区,利川“旅游+城镇化”模式受到肯定。2016年,全市累计接待游客突破千万人次,综合收入突破50亿元,被省政府表彰为“全省旅游产业发展突出贡献县市”。
今年11月,中广核寒池风电场并网发电。至此,该市风电建成项目达7个,水电、风电装机容量达62万千瓦,清洁能源成为市域经济重要支柱产业。先后投入近百亿元实施南环大道、滨江南路、滨江北路东段等百余重点城建项目,城乡空间布局不断优化,城市品位不断提升,城市建成区面积扩展到22.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提高到41.5%。
五年来,利川市致力深化改革,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
稳步实施200多个改革项目,“1+3”改革督办机制在全州推广。新一轮政府机构改革、全省首批司法体制改革试点任务全面完成,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成效明显,公务用车改革基本完成,行政审批、财税制度、医药卫生体制等改革不断深化,事业单位分类改革有序推进。成功创建农村集体“三资”管理国家级示范县。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后发优势进一步彰显。全市共引进产业项目130个,签约资金再创新高,在建重点项目99个,总投资148亿元。继沪渝高速、宜万铁路之后,渝利铁路、利万高速利川段建成通车,内联外引大交通格局初步形成。此外,九州通、碧桂园等一批国内500强企业入驻利川;全市金融生态环境不断优化,被评为全省最佳金融县市。
致力于民生民享,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乡居民收入快速增长,城镇、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到24098元、8701元,分别比2011年增长68.3%、80.9%。
深入开展“六城”同创,汪营、谋道被列为“全国重点镇”,18个村被列入国家级传统村落目录或获省宜居村庄称号,成功创建“省级餐饮食品安全示范市”。
致力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大局和谐稳定。支持人大及其常委会依法行使职权,创新专题询问、履职评议等工作方式,人大工作呈现新局面。支持政协创新履职方式,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质量明显提高。深入贯彻统战工作条件,工商联、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围绕中心、履职尽责,发挥了凝心聚力重要作用。
出台法治利川建设十条意见,出台行政机关负责人出庭应诉规定,在全国率先出台加强司法人员履职保护的意见,不断加大失信惩戒力度,利川市人民法院被表彰为“有效实施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制度示范法院”。
五年来,利川市委还致力从严治党,坚持把党建作为最大政绩,深入开展各类专题教育并取得实效;强化思想教育引领,实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工程,涌现出一批先进典型;加强干部选拔、教育、管理,有效激活了各级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活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党风政风明显好转,政治生态持续向好。
深化改革
扩大开放
发展活力持续增强
关注民生
致力法治
社会大局和谐稳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