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
图/文
日前,由中国摄影家协会主办的“记录崇高精神凝聚闪光力量”纪念中国共产党建党95周年和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摄影,州摄影家协会会员陈力的摄影作品《施工小火车在湖北省利川市高铁线上》获奖,并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中央金色大厅展出。同时,在中国文化部举办的第11届艺术节摄影征集中,陈力摄影作品《修建中的恩施州晓关高速公路特大桥》获奖并在西安市展出。
今年7月,陈力的《晓关龙桥深山那道彩虹》在中国摄影家协会和文化部共同举办的“中国故事”中获奖,并收入对外宣传影像库,在国庆期间参加《中国故事-2016》赴世界多国展出,仅在美国就先后在纽约、费城、夏威夷等城市图书馆、领事馆及议会大厦展出。
今年7月,由中国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和中国摄影家协会共同主办的“中国故事”评选结果揭晓,我的组照《晓关龙桥,深山那道彩虹》入选,并收录于中国外宣影像库,国庆节前后已在世界多个国家展出。对于几十年以摄影为业余爱好的我来说,在年近七旬时能够用镜头将家乡的建设美景推进“中国故事”在国际上展示,自然是激动不已。
我的家乡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长期经济欠发达,尤以交通为甚。自治州内能有高速公路通行,是土苗儿女共有的梦想。这个梦想,近几年得以逐步实现。2011年,一条通往重庆黔江的恩黔(湖北省恩施州通往重庆市黔江区)高速公路开始动工修建。这是由恩施自治州作为起点的第一条高速公路,对于这样重大的开创性的交通建设事件,我以摄影人的敏感觉得有责任用镜头记录下来。
在做了必要的前期功课后,2013年4月30日我选择了恩黔高速公路恩施自治州境内的宣恩县晓关乡龙桥特大桥作为拍摄点,当时我的设想只是拍五一劳动节工人们劳动的现场。当天下午我从自治州首府恩施市到达晓关乡后就立即去了正在修建的龙桥高速公路特大桥施工现场选定拍摄点。龙桥特大桥桥址地处深山河谷,两岸悬崖峭壁,异常险峻。呈现在我面前的橘红色的即将合龙的大跨度弧线性钢拱桥架,在两岸黛色山体映衬下,色彩十分吸人眼球,有一种彩虹般的美,很适合拍摄。险要的地势让我观察地形时有一种如履薄冰的感觉。而更让我心生敬畏的是,建桥工人在钢拱架上作业,脚下面就是百丈深渊,他们长年累月远离家人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工作,几乎是在拿生命修桥。想到这些,我就有种热血沸腾的感觉:一定要拍好他们。
5月1日清晨5点多,踏着拂晓的微光,我按预定的方案来到了龙桥特大桥施工现场拍摄点,坐在悬崖边苦等。此时,大雾弥漫,河谷两岸的山体,修建中的龙桥,都淹没在茫茫的白色雾海中。置身其中的我,真是“坠入云里雾里”,相机完全无法对焦,只有耐心等待。河谷里不时有风吹来,我感受到一阵阵湿润的凉意。什么时候浓雾散去,完全不可预期。我暗暗给自个鼓劲,一定要坚持,千万不能退缩。
等待了近两个小时,7点半以后,天完全放亮了,修桥的工人开始顺着钢拱桥架缓慢攀登到施工点去作业,浓雾也在慢慢散开。7点37分,我拍摄了第一张一位工人师傅向上攀爬上班的照片。但浓雾时分时聚没有完全散开的意思。我继续等待。又等了近3个小时,太阳出来了,大雾才开始快速消散。10点刚过,两岸向中间靠拢的红色钢拱桥架突破浓雾的封锁,在山谷清晰显现,像两段凌空而出的彩虹。远处是黛色山峦,湛蓝的天空上有几片白云,河谷里有淡淡飘浮的轻雾,那个美啊,真是无以用言语表达。无论是主体,还是陪体,都是最佳拍摄时机。10点02分,我按下相机快门,定格了一闪而过的美丽瞬间。当天,我把这张照片命名为《龙桥快接龙了》发往湖北日报,该报于第二天发在头版。我的苦苦等待没有白费。
但我觉得拍摄龙桥还没完。我及时调整了拍摄思路,决定拍摄组照。得知6月17日钢拱桥体将正式合龙,头一天晚上工人会奋战整个通宵,对合龙部位进行焊接。我眼前立即浮现出夜晚河谷中焊花飞溅的精彩场面。6月16日下午,我再次来到工地,在悬崖边苦守那个时段。那时已进入盛夏,气温很高,我带着手电,在悬崖边爬上爬下,不断寻找和更换拍摄位置,直到晚上10点05分,我才拍摄到比较满意的画面,费时将近10个小时,返回时,我全身衣服都被汗水浸透。
有耕耘必有收获。2014年,湖北省摄影家协会和湖北省档案局联合举办“湖北记忆”摄影展,我以《修建中的龙桥》组照参赛,斩获一等奖。
恩黔高速公路2014年底正式通行。为了完美呈现龙桥特大桥盛景,到今年上半年我先后8次前往拍摄,共历时二年多。其间,多次挤坐在闹哄哄的乡村长途班车往返;投宿乡村私营旅馆时,被子的霉味汗味熏得只能和衣而睡,整夜失眠;从驻地到拍摄点,多是乘坐当地村民驾驶的“摩的”;拍摄夜间施工时曾与蛇为邻,身上被蚊子叮咬得多处起小疙瘩。值得欣慰的是,我的这些辛劳得到了“中国故事”评委们的肯定,我通过组照讲述了一个少数民族地区修建高速公路大桥的具有历史意义的故事。它的成功,靠的是自己对摄影的那份执着和韧劲,这正是在今后的拍摄中需要坚守的。
(原载《中国摄影报》2016年10月21日第2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