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诗画恩施的更美求索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毛国寅

通讯员

有恩施市民感叹:雨过天晴的州城,有一种最美的风景叫“恩施蓝”;

有网友为家乡留言:世界上最动人的三个字,不是“我爱你”,而是“回恩施”;

有驴友为全州“六城”同创点赞:美丽恩施,总有新的惊喜等着你。

诗画恩施是北纬三十度上一颗璀璨的绿宝石。全州上下从未停止对建设更美家园的求索之路。2015年7月以来,州委、州政府带领全州各族人民,以“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为引领,开展以创建“优秀旅游城市”“文明城市”“园林城市”“卫生城市”“森林城市”“环保模范城市”为主要内容的“六城”同创,不断写下全州城乡发展新的传奇。

1

一场强化建管的城市运动

东方风来,唤醒群山。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就深入推进新型城镇化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中央专门召开了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省委、省政府也高度重视城镇工作,去年省委专门召开了推进城镇绿色发展工作会议。

在此背景下,州委、州政府顺应新形势,以全州“六城”同创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在城市发展分化洗牌中抢抓新机遇,努力实现新作为,发起了一场“重视城市规划、增强城市功能、强化城市管理”的城市运动。

恩施市环卫处王伟,1990年从部队复员转业到地方,在恩施市环卫处从事机械清扫工作,一干就是26年。“六城”同创过程中,看着城市在他和工友们双手的拂拭中一天比一天净,一天比一天靓,他内心洋溢着喜悦和自豪。在“扫干净”方面,全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增加城市管理力量、更新保洁设备等方式,切实提升机械化保洁水平,城区清扫率、保洁率明显提高。全州投入近4000万元用于购置环卫设施设备。州城城区新增保洁面积107万平方米,保洁范围扩大到33条主次干道、326条背街小巷,共计320万平方米,道路机扫率达75%。

建始县业州镇船儿岛社区书记杨春桃第一次穿着红背心走上街头劝阻车辆乱放、占道经营时,听到一位老人说:“快看,在搞花架子。”一年多时间,杨春桃将这样所谓的“花架子”一直坚持下来,终于得到了广大市民的理解和认可。在许多参加“摆整齐”的干部群众的努力下,全州全面落实“门前五包”责任制,引导商户进店经营,规范广告标示标牌,依法打击乱搭乱建行为,“摆整齐”取得较好效果。

恩施市公安局交通警察大队全体民警,以“路畅我荣、路堵我耻”的责任心投入到治堵保畅工作中。烈日下,有他们的身影;风雨中,有他们的坚守;冰雪路上,有他们的守护。道路延伸到哪里,他们的脚步就走到哪里。在“六城”同创“保畅通”中,全州通过施划道路标志标线、新建港湾式公交站台、取消主干道停车泊位、加强交通科技管控等方式,切实提升道路通行能力。各县市城区基本实现机动车辆同向停放,全州共施划交通标线221.6公里,设置城市道路标识牌1530个,优化公交站点92处,规范出租车临时停靠点367处。

2

一次大山深处的观念革命

在“六城”同创过程中,州委、州政府始终坚持“‘六城’同创最终是创城市文明、城市精神”的要求,在强化文明礼仪培训、提升市民素质、坚决向陋习宣战等方面着力,引爆了一次大山深处的“创建城市文明,提振城市精神”的观念革命。

从提升干部素质入手,环卫、城管、交警、住建、旅游、卫计、环保、水利、林业等部门积极投身其中,带头发起全州党员干部积极支持参与“六城”同创的倡议,为活动开展奠定了良好的组织基础。从提升群众素质发力,通过组织开展市民文明学校、“小手拉大手”、“‘六城’同创走基层”等一系列活动,努力培养市民养成文明习惯,全州开办市民学校对市民进行培训30.5万人次。

最近几天,微信朋友圈里有关州“六城”同创指挥部办公室曝光的车辆乱停乱放等现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全州通过设立“六城”同创曝光台,鼓励市民举报身边不文明现象,让不文明行为人“红红脸”、“出出汗”,并对举报人进行奖励,更加激发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的积极性。

在“六城”同创中,全州广大志愿者也积极参与进来。全州共开展志愿服务活动32.7万人次,开展文明劝导28.7万人次,市民文明意识明显增强,城市形象明显提升,城市道路交通环境明显改善。针对部分交通陋习特别是在斑马线上机动车不礼让行人、行人横穿马路不走斑马线、行人闯红灯等行为仍然存在的情况,今年5月,全州范围内开展了声势浩大的“我爱斑马线”活动,取得良好成效。

值得一提的是,全州还通过创新宣传方式,丰富宣传载体,“六城”同创宣传基本实现全员、全域、全程覆盖。在《恩施日报》、《恩施晚报》、恩施州政府门户网站、恩施新闻网及云上恩施等州级主流媒体开办“六城”同创专栏,普及“六城”同创知识,提高市民知晓率。开通恩施州“六城”同创微信公众号,推送的每期内容都拥有较高点击量。面向全国开展“六城”同创LOGO、宣传标语、献一策及市民公约系列有奖征集活动,吸引了州内外有关人员广泛参与。全州4A级以上景区、三星级以上酒店及3A级以上旅行社均设置了“六城”同创固定公益广告;209、318国道、高速公路主要出入口制作固定大型公益广告牌;出租车、公共汽车、旅游车的LED灯箱等载体刊播“六城”同创宣传标语,营造了全民参与、共建共享的良好氛围。

3

一个产城融合的发展平台

“六城”同创不仅扮美了家园、提升了素质,更搭建起一个“环境优化、人心凝聚、产城融合、双轮驱动”的发展平台,把城市建设作为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完善基础设施,提升承载能力,拓展七大产业链建设空间,为城市建设提供产业支撑。

恩施市充分发挥全州“六城”同创龙头和主战场的作用,一座内畅外联的交通枢纽城、灵动秀美的山水园林城、走向世界的生态旅游城、充满魅力的民俗风情城正在展现。

利川市以“洁畅安宁”为突破口,打通城市交通主动脉,重拳打击“三违”。一座座“三违”高楼轰然炸毁,炸毁的不仅是楼,更是一切与现行法律政策相违背的观念和陈规陋习。

建始县立足全域抓规划、立足内涵创精品、立足服务强功能、深化旅游强县创建成效明显。

巴东县突出梯城、江城、桥城、坡城特色,抓美化、绿化、亮化,有力提升了城市文明和市民素质。

宣恩县做活水文章,率先大力推进城市“拆围”,一个靓丽的宣恩呈现在大家面前。

咸丰县以唐崖土司城成功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为契机,聚力于民、汇智于民,完善创建机制,掀起整治风暴,一个新咸丰展现在世人面前。

来凤县围绕“四个领先”目标,依托龙凤经济协作示范试验区,大力推进新区新城建设,注重调动广大群众积极参与,不仅让来凤人民,也让周边龙山人民的幸福感大大提升。

鹤峰县在推进“城乡同创共建”、打造“生态美”、争创精神上下功夫,城乡面貌焕然一新。

开展“六城”同创,城乡绿化、亮化、美化、静化水平得到明显提升。截至目前,全州累计投入经费100亿元,实施“六城”同创重点项目769个。新增城市绿化面积36万平方米,新增城市路灯13132盏。对城市标志性建筑、城市桥梁、公园广场、河岸水体等部位的亮化工作实行整体规划,分步实施,城市景观效果不断提升。全面实施“城市宁静”工程,城市噪声污染明显减少;认真贯彻落实《州城大气污染防治十条》,全州城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恩施蓝”已成为我州对外的一张亮丽名片。

站在新的起点上,全州“六城”同创正按照以人为本、生态优先、功能为要、文化为魂的总要求,围绕打造宜居宜旅宜业、生态优良、功能完备、独具特色的魅力城镇的总目标,在清洁、绿化、亮化、美化、畅通等方面持续发力,优先建好公园、公路、公交、公厕等基础设施,全面推进城乡同创、整体联动,让群众切身感受到获得感和幸福感,为美丽恩施着上更炫的色彩!

自2015年7月全州“六城”同创工作开展以来,在州“六城”同创指挥部的统一部署下,我州八县市凝心聚力、克难奋进、勇于创新,取得了一系列有目共睹的成效,奋力塑造美丽恩施新形象。

晒晒八县市“六城”同创成绩单

恩施市——

恩施市围绕“三为两创”的创建主旨,强力推进“十大工程”,动态开展“十项行动”,市容环境不断改观、交通秩序不断规范、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一年多来,通过对标创建,开展专项治理,促进市容环境不断改观、交通秩序不断规范、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期间,恩施市省级环保模范城市获得授牌,全国民族团结进步示范创建通过验收,省级森林城市通过复查,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成果得到巩固提升,迎接了省爱卫办组织四次暗访检查,获得“除四害先进城区”称号,国家卫生城市创建取得较大进展,国家文明城市创建工作得到全面加强,“6+1”创建工作向国标、省标又迈进了坚实一步。

建始县——

建始县狠抓“六城”同创成效巩固提升,以规范化、精细化、人性化管理为手段,推动常态化、深入化、长效化创建,进一步扩大创建成果,取得了显著成效。

建始县大力谋划和实施城镇建设项目。新启动了高坪、红岩寺、花坪、景阳等4个乡镇的污水处理厂PPP项目建设,三里、龙坪绕镇公路和茅田、龙坪垃圾处理厂加快推进,即将新开通老城区至建始大道公交车。建始县深入持久地开展“三违六乱”、渣土扬尘、河道清理、噪声扰民等各类专项整治,查处各类违法违规案件200余起,拆除违法建筑面积1157.12平方米。建始县还针对城镇管理制定出台了详细的工作方案,严防城市管理各类乱象反弹,努力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

宣恩县——

宣恩县投入8380万元,先后修建了贡水河支流黄河沟防洪堤、龙潭河教育城防洪堤。对贡水河干流7.5公里河道进行了清淤,完成清淤总工程量48120立方。在贡水河城区段建成地下综合管廊10公里,沿河建排污渠10公里,在贡水河城区段下游建污水处理厂一个,每天处理污水1.5吨。

宣恩县在7.5公里的贡水河上建成了龙舟赛区、游泳池、水上运动场、音乐跑泉、水幕电影、风情瀑布、观景台等,珠山镇已成为“一城碧水、两岸夜景、三道景观墙、四级翻板坝”的滨水城市。宣恩县不足10平方公里的主城区内有6座公园,有8个县直单位成功创建为省级园林单位。宣恩县率先在全州打院墙,建通道,增加城区“毛细血管”,打通交通微循环,率先在全州实现了街区制。

来凤县——

来凤县实施市政道路、绿化亮化、森林公园、供水供电、教育卫生、产城融合等“六城”同创项目40多个,总投资37.21亿元。多元融资,畅通发展

“血脉”;三项机制,升腾发展气场;全域武陵,构筑发展高地。

在推进“六城”同创工作中,来凤县始终坚持问题导向,找准城市“病根”;列出清单整改,优化人居环境,建设宜居休闲养生福地。一年多来,全县通过开展生态修复,再现绿水青山;治理扬尘污染,重现蓝天白云,聚焦民生热点,改善人居环境。精细化管理,人性化服务,建设森林公园,净化河流水质,改善空气质量,改造背街小巷,努力建设山清水秀、生态优美、天蓝地净的美丽来凤,让众多市民在“六城”同创中拥有获得感、幸福感。

利川市——

利川市开展“六城”同创以来,明确责任清单,细化重点项目,“打造三轴”、“厚植一江”、“擦亮四点”、“装点四门”、扮靓六桥”,强化城市功能、优化城市环境、提振城市精神,提升城乡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市民素质、社会文明程度,市域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

该市精心打造腾龙大道旅游主轴、南环大道景观主轴、江源街交通主轴,主轴上马踏飞燕、龙船调主题公园、龙船天街、蓝盾公园等珠玑连连,长林绿化葳蕤繁盛、花坛美艳袭人,道路整洁畅通,城市景观与市政功能完美融合。

该市“河长制”确保了清江水清澈流长,玲珑剔透的利川城在清江的环抱之中。沿岸清江公园、江滩公园、跨江风雨桥等景观让清江异彩纷呈、魅力四射,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绝佳去处。

巴东县——

巴东县坚持“两化、两感、三导向”创建思路推进“六城”同创,通过了国家卫生县城验收和国家园林县城创建资格验收,城乡面貌日新月异,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空前高涨。

建立了投资总额达45.66亿的项目库。投资3.81亿元打造209国道绕城线;投资1.5亿实施县城道路全域黑色化改造升级;投资6000万元建成26个停车场,新、改建公厕7个、农贸市场11个;基本完成单位楼栋、公园、广场亮化工程,投资15亿元的长江盈彩水岸已启动了焦家湾大桥建设,谋划了投资14亿元的县城至平阳坝郑万铁路巴东火车站快速通道项目;巩固“湖北旅游强县”创建成果,推进神农溪景区延伸开发、巴人河等景区和牛洞坪村等乡村旅游示范点的基础设施建设

咸丰县——

咸丰县20个停车场、11个专业市场、13个公厕、2个城市广场、5条道路连接线、1个森林公园、1条亲水休闲走廊、4个城区出入口绿化亮化、71个单位楼体亮化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及绿化亮化建设项目全面启动实施,74个单位停车场和38家单位公厕由此迅速对外开放。其中县委老大院停车场、猪场丫口停车场、民族宫广场公厕、皇城广场公厕、卢家沟连接线等多个建设项目在这一年内已相继完成。

一年来,咸丰县共施划交通标线近900平方米,设置道路护栏近1700米,设置垃圾箱600余个,取缔出店占道经营、流动经营5000余起,拆除乱搭乱建设施及“两违”建筑800余处,清除“牛皮癣”广告近2000处,拆除违规户外广告近900个,查处、规范乱停乱放车辆、违规行驶车辆、违规运输渣土车4000余辆次。

鹤峰县——

鹤峰县累计投资2.3亿元,实施了一大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有效缓解县城如厕难、归市难、出行难、休闲难等问题,城市功能不断完善;集镇建成面积扩大到18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33.4%;新农村建设覆盖面达97%,5个村寨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名单”,一批“美丽乡村”靓丽呈现。

统筹资金3.42亿元,完成造林14.53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5.9%、林木绿化率达84.5%,均位居全州第一、全省前列;城区新增绿化面积6.8万㎡,城市主要道路人行道绿化覆盖率达90%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9㎡以上;完成村庄绿化2.15万亩,“一村一画、一户一景”的乡村美景纷纷涌现。

本版图片除署名外均由州“六城”同创指挥部办公室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