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徐的父亲是一个修鞋匠,在小徐读初中的时候,父亲不管天晴下雨,都会背着鼓鼓的修鞋行囊,早早地坐在校门口一针一线地精心修鞋。尽管父亲的手艺首屈一指,得到了很多顾客的赞誉,但在小徐眼里,父亲不像有些同学的父亲那样有头有脸。
最让小徐感到屈辱的是,尽管已经读初中了,也没有多少人喊他的大名,只是叫他“徐家鞋匠的臭小子”。尽管有时,别人夸他学习不错,他也会习惯性憋屈地远远走开。小徐经常哭泣,为有这样一个修鞋的父亲而感到羞辱。
记得有一年的冬天,小徐的鞋子脱胶了,雨水直灌进鞋底,冷得他直打颤。父亲看在眼里,疼在心里。父亲一边帮他脱鞋,一边心疼地说:“儿子,把鞋子脱下来吧,爸爸帮你补补。”小徐横了父亲几眼,从父亲手中挣脱出来,一溜烟跑出了家门。边跑边大声咆哮:“我不要你修!你给别人修吧!”只留下父亲木讷地呆在原地,不知所措。
语文老师在上完朱自清的散文《父亲的背影》后,安排每名同学都以父亲为主题写一篇作文。同学们都写了很多,而且也很感人。整整一节课,小徐都只草草写了几个字,他不知道怎么去写每天捧着别人臭鞋的父亲。老师问他为什么写不出,他愤愤地说,一个修鞋的父亲有什么好写的。
然而没有料到的是,等小徐上高中的时候,父亲突然把修鞋的行囊一股脑儿全卖给了邻村的张大爷。父亲那天显得格外高兴,还把自己打扮了一番,不止一次对儿子说,他不操旧业了,决定去城里做生意。用现在流行的网络语言说,就是重要的事情说三遍,好像是有意提醒小徐。
小徐本来是不打算读高中了,想一走了之去外地打工,只要不见到父亲的邋遢样就好。突然听到父亲不再修鞋的消息,小徐比中了大奖还高兴。他在心底暗暗发誓,一定要去读高中,考一所理想的大学,千万不能像父亲那样。
在小徐上高中报到那天,父亲怯怯地对他说,儿子,我送送你吧。小徐头也未抬,轻描淡写而毫无表情地回应了一句,不用了。父亲不再做声,默默地为儿子拾掇着每一件行李。在小徐跨上中巴车的那一刻,父亲再次鼓足勇气,扯着儿子的衣角,嗫嚅着说,你从没有一个人出过门,还是我送送你吧。
小徐强硬地把父亲的手拉开,冷冷地回绝了他,头也不回就上了车。等中巴车缓缓启动走远后,小徐隐隐约约看见父亲蹲在地上凄凉地抹着眼泪。其实,尽管中巴车已经走了很远很远,父亲仍然朝着车的方向望了很久很久。
让小徐欣慰的是,三年的高中生活是快乐的,也是充实的。不仅不用再烦恼父亲是一个修鞋匠,自己的学习成绩也突飞猛进。每当回家的时候,父亲和母亲都会站在村口的大槐树下等他回来,然后争先恐后地接过他背上的行囊把他迎进家门。母亲总是做最可口的饭菜端在他的手里,父亲也总是讲述着他生意上的趣事,还时时叮嘱他要好好学习。每当这个时候,小徐感觉到心里暖暖的,自己简直是这个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小徐如愿以偿考上了一所理想的大学,大学毕业后,在县城一个局级机关当上了公务员,由于工作出色,仕途也青云直上,没几年功夫就成了一名科级干部。突然有一天,小徐接到母亲的电话,说父亲出车祸了正在医院抢救。小徐撂下电话,开车风急火燎地向老家赶去。但遗憾的是,等小徐赶到老家医院的时候,父亲因失血过多已经与世长辞了。
小徐他怎么也不敢相信,父亲就这么急匆匆地走了。等办完父亲的丧事,才从母亲断断续续的哭诉中知道了真相。出殡那天,小徐的初中语文老师也来了,还带着那本小徐没有写完的作文本。
语文老师脸上挂着泪,一字一顿地对小徐说,你知道你父亲为你付出多少吗?见小徐愣在那里,老师说:“那年,我把你那次写作文时的情况告诉了你的父亲,你父亲便以做生意为名,假装把修鞋工具卖给了张大爷。等他送你上高中报到后,他又从张大爷那里取回了修鞋工具,到临县重操旧业做起了修鞋的买卖。每次盘算着你要回家的时候,他就提前回家等你。”
母亲接过话头,哽咽着说:“你每次回家,你爸给你讲述生意上的趣事,其实都是他编的,他害怕你生疑看出破绽,影响你的学业。你爸知道你们工资不高,为了不增加你们小两口的经济负担,这么多年来,你爸一直坚持在严寒酷暑里修鞋。他说,多挣点可以为你们贴补家用。这次就因为下暴雨,收摊太迟,被迎面而来的轿车撞倒了……”老师和母亲的话,刺得小徐喘不过气。他再也控制不住自己,嚎啕大哭起来。
他将一辈子愧疚,愧对父亲大山一般的父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