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种充满乡愁的遇见总能邂逅最美风景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吴远平

徒步

麂子渡

12月7日,我跟随寄情山水众乐乐徒步队96人来到恩施和建始县接壤的奇羊坝,徒步从建始奇羊坝始,经姚家坡、淹水埫、马铃关、五个楼、鷹嘴崖、指凤头、洞子溪,最后在恩施白杨坪的麂子渡结束,全程11.01公里。

麂子渡村位于白杨坪集镇以北15公里处,距州城45公里。该地毗邻建始县和太阳河乡,环境优美,四面环山,一条小河从中穿过,将盆地一分为二。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造就了它的钟灵毓秀、鬼斧神工,养育了一代代麂子渡人,培养出麂子渡人淳朴善良、勤劳向上的优良品质。乡民们世代以农耕为主,它的每一寸土地,播撒着一代又一代人的憧憬和希望。

“官渡河、云台观、太山庙、桃花潭、菩萨洞、洞子溪……”每个地名,每个称呼,都流传着一段或动人、或惊险、或离奇的故事和传说。

因为地形险峻交通不便,过去麂子渡与外界基本隔绝。2013年,白杨坪镇政府斥资500万元,历时二年修建了“奇麂公路”,从此使麂子渡村开启了新的篇章。

麂子渡村在进行新农村建设中,结合本村奇山怀抱、青山绿水、河流潺潺的原生态资源特点,全力打造“天府麂子渡”农家休闲特色民居旅游区,积极发展特色旅游产业。

以农家风情、特色文化、自然风光等为基调,建有风雨桥、古朴水车;建成的农事博物馆,内设四角天井,集中展示乡土人情和白杨灯戏文化。境内有通天洞、云台观、官渡河、巴人部落等自然景观。景区内河水清澈,绿荫覆盖,生态环境良好,民族风情浓郁。

这里是湖北省重点打造的“幸福村庄”,是州市命名的生态休闲农业观光旅游名村,全村现有高产优质茶园6000余亩,有梯级水电站一座,与梭步垭石林景区相连,已探明的石溶洞(菩萨洞)可与重庆武隆芙蓉洞媲美,区内有太阳河流经,是建设水上乐园和冷水鱼养殖的天然场所。

今日的鹿子渡河流潺潺、绿意环绕。放眼望去,和谐、整洁、美丽的新农村呈现眼前。这里已经发展成一个集产业发展、文化体验、旅游观光、休闲度假等于一体的观光农业旅游区。走进麂子渡村,改造一新的“青瓦、白墙、木门窗”特色民居格外耀眼。

我们站在指凤头,远眺羞羞涩涩穿过几千亩良田的麂子渡河,似是观音洒下的玉露福水汇集成溪,滋润着万千百年稻田、数千亩茶园。灵性的河水,流经这片土地,显露出天地之灵气,菩萨洞亿万年凝聚的奇观,看来该是大放光彩的时候了!

队管提前为我们联系好了当地农家乐,晚餐安排了丰富的刨汤宴。

吃“刨汤”,是土家族的风俗习惯;在“杀年猪,迎新年”民俗活动中,用热气尚存的上等新鲜猪肉,精心烹饪而成的美食称为“刨汤”。

“杀年猪,吃刨汤,迎新春喽……”在湖北恩施土家族地区,每至寒冬之际,这样的吆喝声便会在深山土寨里回荡。对于大山里的土家人来说,请个杀猪佬杀年猪、做腊肉、邀请四邻好友前来吃刨汤,是春节前必须完成的一件大事。

有句俗语叫“鱼吃跳,猪吃叫”,就是说刚刚杀的年猪比其他什么时候的肉吃起来都要香。杀年猪时,主人家会请左邻右舍、亲朋好友一起吃“刨汤”,被请的人家也不会客气。土家族每家每年都会养猪,一般每户养二三头,多的也有养七八头的。这些所养的猪除了用于卖肉挣钱,乡民们总会留一两头用于自家过年时用。来吃“刨汤”的大多是女儿、女婿和挚友邻居等。他们到来后,男人们就忙着刨毛清脏,屠夫则将挂在吊脚楼下的年猪猪肉分成大小不等的肉块,妇女们然后将猪肉腌制起来。

最后就是吃饭喝酒,先把屠夫请到上席入座,再把吃“刨汤”的客人按辈分高低分别安排落座后,由主户家男人热壶酌酒,妇女们忙前跑后,端菜盛饭,热情款待客人。客人们则一边吃喝,一边聊家常,喝酒行令,其乐融融。吃“刨汤”给寒冷的冬天增添了热烈的气氛。亲友们围坐一起,边吃边谈,既联络了感情,又能互通信息。因此吃“刨汤”的习俗也沿袭至今,例如,杀猪要择吉日进行,请吃“刨汤”则一般在杀猪当天或第二天等。

在土家山寨当家家户户请吃“刨汤”时,也就渐渐有了春节的气息。时光匆匆,又到年尾。恩施的乡民们,在外的你是否思念家乡的亲人?回来吧,看看亲人,孝敬一下父母,因为现在又是杀年猪的时候了,俗话说:“好吃不过杀猪饭”,赶回家吃“刨汤”吧!

(照片由寄情山水众乐乐徒步队提供)

畅游

二官寨

12月17日,阴。我跟随恩施人快乐徒步队一行34人来到了恩施市盛家坝二官寨,徒步始于猫儿岩,经羊马坪、大坪、麦坪、石林、大枞树、舍田、田坝、康家大院、旧铺,最后在竹园结束,全程8.57公里。

二官寨村地处盛家坝乡西南角,距乡政府14公里,东接恩咸公路,西与白果接壤,南靠麻茶沟村,北与龙洞河村接界。是“仙居恩施”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又有美丽的田园风光,享有“原始古村落,现代桃花源”的美誉。这里有“倒流三千八百里”之称的马鹿河和小溪河穿境而过,两条河流呈“Y”字形,将该村分割成5个自然村落,其中最具特色的是小溪、旧铺两个古寨。

这里,既有巴蜀盐道的文化遗存,又有原始古朴的农耕文化再现。土家族建筑依山就势而建,土家人聚族而居。在小溪、旧铺,近百栋土家吊脚楼建筑保存完好,成为土家族干栏式建筑的典型代表。

我们此次徒步的目的地是旧铺的康家大院。经过麦坪石林时,这里散落了许多造型怪趣的石峰,与密集的大石林相比,此处的小石林便显得疏朗、清雅、秀美。走进这片荒山野丘,只见布满了奇柱异石,有聚有散,有起有伏,而且没有过多的高树与石林争高,保持着自然的风貌,身处其间,感受原始和沧桑。

石山顶上有两座高约6米的石峰,上有三个支点,上小下大,犹如笔峰,二山间隔约3米,上盖一块平坦岩石,为自然风化生成,形若土家寨门,护卫着里面的乡民。立于山顶,颇有“一览众山小”的惬意之感。寨门旁边有独立的石峰,似威严的将军守护在寨前。

寨门顶端石似从天外飞来,像一顶华冠端端正正地戴在峰顶,十分神奇。从南面看,如帽如笠;从北面看,如棋如磨;从东看,如球如拳;从西看,则如牛眠虎卧。石壁上,由于雨水的长期侵蚀,形成一块石鳞斑斑酷似“龙鳞”的斑块。

登上峰顶,只见四周全是云海,它们在寨门周围翻滚着,如潮水般地围绕着村寨。而飞来石则单独地平卧在那儿,简直就像一艘帆船在波涛中航行。

“一个是阆苑仙葩,一个是美玉无瑕,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看过87版电视连续剧《红楼梦》的人想必对这首歌耳熟能详。而在电视剧片头出现的一块巨石,如同从天外飞来,成为了全中国家喻户晓的第一奇石。而此时,我们在麦坪石林寨门顶上,远观峡谷诸峰,欣赏梦幻中的奇石耸立、秀峰林立,眼前一片开阔和无垠,此时此刻,更能深刻感受到大自然的神奇与壮观,此时我们都徜徉在《石头记》的梦幻里……

穿过石林,沿着古盐道,进入二官寨境内一条小河。此河原本无名。古传当年康家大院先辈康明达邀请县知事任海宴去老家做客路过此河时,两人相互礼让不肯先行,遂挽手相扶而渡,后人便将此河唤作“官渡河”。溯河而上,有两股水流,便是该河的两个源头:北为“旧铺河”,岸边有座百年古寨康家大院,由康明达于清咸丰年间所建;东为“小溪”,岸边亦有座百年古寨胡家大院,由清乾隆年间秀才胡永连所建。

坐落在旧铺(地名)的康家大院是古时入川官道上的驿站,当年石达开率太平军便是经此道入川的,这也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

数百年来,康姓世族在旧铺繁衍生息,溯河而居。大院全木结构的吊脚楼依山而建,建筑面积达2000多平方米,清咸丰年间恩施县知事任海晏题赠给康明达的“云程初步”匾额依然悬挂于朝门之上。现旧铺保存完好的土家吊脚楼仍有100多栋。因这里是荆楚入川古盐道必经之地,寨外建有铺房一爿,故后人称此为“旧铺”。

康家大院古寨纯木五进排扇结构,中间铺青石板走道,九个四合天井及回廊依“进”次排列其左右,天井中央植一蔸深绿色水菖蒲,四五月间开放蜡烛形黄花;四季有活水蓄于井池中,冬暖夏凉,游鱼穿梭水草间;雨天,四方雨注如帘,发出叮咚的奏鸣。晚上安睡古寨中,泠泠水声如天籁之音不绝于耳,如仙乐般伴你进入梦乡。

旧铺山水灵秀,虽进入寒冬,却感觉不到丝毫的寒意,仿佛置身江南水乡。山峦、山体、河流形成“卧龙衔珠”的奇观,令我们一饱眼福。

踏着厚厚的落叶,置身林木苍天、南竹遍布的“森林公园”,让人油然而生“奇野荒蛮人迹隐,碧水蓝天究可期”的感喟!

“秋风荡尘人心静,浓情重墨写大风”。那些被风化的墓碑和美丽的传说向我们昭示了旧铺古寨先人曾经铸造的辉煌。

这里每个院落,都有一个院落的故事。所有院落的故事,汇集成一种乡村文化。在水泥洋房遍布的今日乡村,那些存留下来的古宅,便成了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每一处古宅,都有一群子孙。虽然他们大多离开祖辈生活的祖屋,但祖屋永远是他们牵挂故乡的一根线。

古朴的康家老寨,镌刻着沧桑粗犷的时间线条;大院的场坝里,泛起时光的青苔。高大的南竹,从遥远的时间节点里生长起来,高举着旧铺那些逝去的美好青春岁月;一路向前的乌江之源,更是时间的钢琴,在弹一支亘古的曲……

望得见山,看得到水,寻得到乡愁。

再见,二官寨,再见,康家大院!

(照片由恩施人快乐徒步队提供)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