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清爽大支好风光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通讯员

罗相琼

黄兴旺

掸尽尘埃华光灿,别有天地春风来。

巴东县大支坪镇地处长江三峡南岸,巴东西南边陲,东与野三关唇齿相依,西与建始高坪隔河相望,北与绿葱坡山水相连,南与清太坪一衣带水,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穿镇而过,被誉为鄂西咽喉之地、恩施的“窗口镇”和巴东的“西大门”。

一条路:产业扶贫拔穷根

大支坪镇年轻而美丽。近年来,镇党委、政府紧密围绕“立足资源优势,蓄势旅游开发,加快产业转型,精准产业扶贫,打造民族特色小镇,争创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思路,依托区位优势,凭借独特的地理气候、丰富的物产资源、奇特的自然景观,大力发展特色产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

产业扶贫才能带来持久繁荣。过去,大支坪镇经济结构比较单一,发展速度缓慢。去年以来,镇党委、政府瞄准产业扶贫模式,发展特色种植产业,在尚家村、分箱谱村、河落子村和药会坦村发展茶叶2600亩,建成小型茶叶加工厂2座;在总垭村、水谷坝村等5个村发展魔芋4800亩;在十二岭村、耀英坪村等5个村发展蔬菜5500亩;在耀英坪、分箱谱等7个烟叶村发展烟叶4328亩。

同时,全面推广特色养殖产业,发展100只以上的山羊养殖户6户,“150”模式生猪养殖户6户,“1211”模式生猪养殖户24户,每年开展两次畜牧知识科技培训,增强贫困户致富技能。确定大支坪、尚家两个畜牧品改示范村,建立野三坝、堰塘坪、长岭岗、大支坪、耀英坪5个防疫示范村,开展农民科技培训3700人次。

强力推进特色林业产业,进一步巩固现有核桃产业发展成果,加强对现有核桃的后续管护,在各村培养了一名核桃管护技术员,将水谷坝、大支坪、柏杨坪等3个村建成核桃专业村。

在扶贫攻坚战役中,该镇依托合作社和金融扶贫产业政策带动脱贫,今年以来,巴东农商行大支坪支行共计发放金融扶贫贴息贷款41笔,金额299.8万元,15家专业合作社共带动贫困户465户1348人。

围绕民生抓项目,着眼后劲谋出路。强有力的产业带动,让大支坪厚积薄发。如今,2300平方米的民族文化广场保证了老百姓活动有场所;大支坪供水工程、龙门头人行索桥、大支坪客运站已竣工,完成投资1500万元;投资160万元的河罗子农村公路桥启动建设;少数民族特色小镇棚户区及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已完成项目立项和前期工作,启动了样板房建设;“跨村连片、集中供水、表井到户、净化处理、用水收费”集中供水模式在全镇全面铺开。

一张图:文旅互融添新景

大支坪镇少数民族文化底蕴深厚,传统的“十姊妹”“十弟兄”

等优秀少数民族歌曲及“肉莲湘”等少数民族舞蹈在该镇广为流传。大支坪镇还是清江丝弦和撒叶儿嗬的发源地。清江丝弦是清江两岸土家族人民共有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族文化艺术的一颗灿烂明珠,它以吹拉弹唱的综合演艺形式,唱生产、唱生活、唱爱情,内容丰富多彩,镇党委、政府大力支持对这项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发展,组织民间艺人排练、演唱,并将其搬上了巴东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展演舞台。

大支坪镇境内现存多处文物古迹,包括始建于明朝的分箱谱村东华宝观和总垭村英雄观,始建于明末清初的建楼子古城堡,以及始建于清朝的水洞坪村箭楼子和大支坪村界牌垭。

2012年3月在大支坪镇民族中学挂牌的国家级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让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发展地风生水起。近几年来,该校着力培养体育苗子,向省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9名,向州级运动队输送运动员15名。2011年获省民运会旱船一等奖,2012年获省特色项目学校运动会中长跑一等奖。该校还是州级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学校,也是押加、旱船民族体育项目训练基地。

此外,大支坪镇民族医药特别是骨伤科特色专科在省内外享有良好声誉,慕名到该院求医的患者遍及重庆、四川、北京等17个省市。镇卫生院原院长田先彩是业内知名专家,2003年4月被省政府批准享受专项津贴。

该镇大力开展“六城”同创,已启动集镇风貌改造试点建设,建成集镇客运站1个、垃圾处理池1个、旅游公厕2个。结合“城乡清洁”工程,确立了“大支坪镇义务清扫日”,加大集镇基础设施和保洁队伍建设,及时打扫街道卫生,保持公厕清洁,每天组织一次垃圾清运,并随时检查,纠正乱倒垃圾、乱堆杂物、乱设摊点等现象。

通过文旅融合,该镇拓展石门河景区内涵,把野三坝村打造成石门河旅游后花园,积极建设十二岭高山休闲度假区,招商引资开发茅茸河旅游。以旅游的理念和景区的标准建设“美丽乡村”,围绕“吃、住、行、游、购、娱”等要素,打造自驾游营地。

一幅画:示范建设铺锦绣

近年来,大支坪镇抢抓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乡镇的机遇,顺势而为,制订了《大支坪镇创建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实施方案》,将创建活动纳入民族工作的目标责任制,实行交承办制度。以“不忘初心·永跟党走”、建党95周年等活动为平台,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报刊、网络、微信公众号等多媒体营造氛围。

大支坪镇以打造少数民族特色小镇为抓手,举全镇之力推进示范镇建设。对集镇沿线1.8公里的169栋和老街沿线1.1公里的126栋房屋共计550户进行改造;改造人行道并铺设青石板,新建排污管网,改造排水沟,配套沿线绿化、消防及照明等基础设施,提升窗口乡镇形象,促进旅游产业发展。在二期建设中,启动大支坪集镇三线一街的改造,包括一条2.5公里环城线(天然居-集镇综合体)、一条8公里游步道线(杨叉坝-鸦雀沟)、一条2公里城郊线(集镇-老屋湾)及一条1公里的民族特色风情街;配套沿线绿化、消防、照明等基础设施,贯通大支坪集镇三线一街,形成文化、旅游、商业圈。

该镇大力发展民族特色产业,加强对种植大户的扶持,形成“以户带村、以村带镇”效应。目前,5000亩优质烤烟连片成块、2000亩高山反季节线椒初具规模、500亩高山道地药材初见成效,尚家村540亩茶叶和350亩黄金梨正茁壮成长,巴山南门葡萄畅销市场,发展马铃薯优质良种繁育基地800亩,牛云洞洞藏酒业完成场地平整和洞内初步开发,完成投资1800万元。

卓有成效的工作,让各族人民群众共享到改革发展成果,提高了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

伴随国家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逐步落地,以及民族特色小镇的打造和省级民族团结进步示范镇的创建,一个富有民族特色的清爽大支坪,即将完美呈现在野三河的南岸。

大支坪镇简介

大支坪镇地处长江三峡南岸,巴东西南边陲,宜万铁路、沪渝高速、318国道、231省道横贯东西,忠武天然气管道、川气东输管道、西电东送线路穿境而过,北距县城77公里,西距州城110公里,东距省会502公里,被誉为鄂西咽喉之地、恩施的“窗口镇”和巴东的“西大门”。

1988年8月撤区并乡,建大支坪乡。1996年7月,经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大支坪乡,设立大支坪镇,下辖24个行政村。2014年行政区划调整后,全镇共辖15个行政村,225个村民小组,5974户20156人,国土面积211.8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6144亩,水域2415.9亩,林地239316亩。该镇常年温暖多雨,湿润多雾,四季分明。

全镇以农业为主,经济收入主要依靠烟叶、蔬菜、畜牧养殖和外出务工,主产烟叶、蔬菜、玉米、土豆、红薯、大豆。境内矿产资源丰富,煤发热量符合工业高炉用煤标准,铁矿含铁量达到国家标准。

该镇有野三河老桥、鸦鹊沟人工水渠、支井河渔泉、黑虎塘等景点,旅游开发前景广阔。

【乡镇荣誉】

●2013年,被巴东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2014年,被巴东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优秀平安单位

●2014年,被巴东县委、县政府表彰为民兵预备役工作先进单位

●2014年,被巴东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安全生产先进单位

●2015年,被巴东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县级最佳文明单位

●2015年,被巴东县委、县政府表彰为全县综治信访维稳工作第一名

●2015年,被巴东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信息研判工作先进单位

●2015年,被巴东县委、县政府表彰为人口和计划生育先进单位

●2016年,被巴东县委表彰为党管武装工作突出单位

●2016年,被巴东县委、县政府表彰为综治信访维稳工作先进单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