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琼慧
“酒香也怕巷子深”是物产丰富、资源富集、生态完好,但交通、信息闭塞的鹤峰县过去的真实写照。
如今的鹤峰,乘着“互联网+”的春风,依托电商平台,一股“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热浪正滚滚而来。鹤峰县委、县政府打出的“产业+电商”组合拳,使得农产品走俏、土特产成“金”。
今年,该县建成5个O2O体验中心;完成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网点硬件建设89家;电子商务交易额已突破2亿元。
政策给力助发展
2015年,鹤峰县获批“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全面推进电商进村。
鹤峰县委、县政府紧扣时代脉搏,顺应发展大势,突出抓顶层设计,绘好电商蓝图;抓产业聚集,高标准建好电商平台;抓配套建设,高质量打好电商基础;抓环境优化,高水平做好电商服务。通过大胆试验、大胆探索,把握扶贫特性,突出电商扶贫主体培育,确保在既定时间节点打赢精准扶贫攻坚战。
“我们将‘互联网+精准扶贫’作为改变农村贫困落后面貌的一大抓手,先后出台了一系列优惠政策,支持和鼓励电商创业者。这些政策包括设立贫困户电子商务创业支持资金,实行贫困户就业奖补、贫困户产品销售奖补、企业转型奖补、企业电商发展奖励、村镇电商发展奖励等。”鹤峰县商务局负责人介绍。
9月25日,鹤峰人自己的农特产品电商平台——“土家购”正式上线运营。截至目前,平台招商入驻企业106家,上线产品520款,实现线上销售收入600多万元。
电商进村促脱贫
11月17日,记者来到鹤峰县云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公共服务中心,只见专业化的运作、琳琅满目的当地农产品,让人眼前一亮。
“6月3日至6月6日,硒土豆在我们平台上销售了15万斤。”“土家购”总经理张勇告诉记者,这些“高冷”的珍品正在“触电”变热,电商产业的发展方兴未艾。
从张勇的口中记者还得知,11月6日,云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接到五里乡李大爷的电话,该乡金钟村农民家里有近万斤辣椒因雨水过多,仍在地里没有采摘,老百姓急得直跳脚。得知情况后,公司员工迅速奔赴该村,决定从11月10日起,借助义卖的方式,解村民的燃眉之急。
“这是我们第二次义卖辣椒,我们利用电商平台,为农民增收尽一点力量。”“土家购”工作人员夏咸恩说。
云创电子商务有限公司按照“政府引导、市场运营、企业主体、公益为先”运作机制,着力做好“一叶一果”产品,打好“一土二野三富硒”营销牌,把“民族民俗农林旅”融合叠加,赋予鹤峰生态新价值,已取得显著成效。
网上购销成时尚
“以往,只知道淘宝、天猫这些平台,后来,通过鹤峰县云创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组织的培训后,才知道网上销售还有那么多途径。”佳媛公司总经理田浩开心地告诉记者。
田浩是鹤峰众多回乡发展电商创业者之一。他的“硒土豆”在网上走俏,他帮扶的容美镇彭家垭村贫困户都知道,明年可以多种土豆赚大钱。
彭家垭村贫困户王桃瑛说:“我们的土地租出去一亩才300元。现在自己种土豆,一亩可产2500公斤,佳媛公司最低0.6元保底回收,能达到他们标准的有1750公斤左右,一亩土豆就能收入2000多元。”
昔日孔雀东南飞,今朝筑巢引凤来。目前,鹤峰电商从业人员正呈爆发式增长,农村进入“淘时代”的氛围愈加浓厚。
10月13日,在太平镇水田包村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村民老杨正在领取网购的物品。这个服务站是11月2日开张的。
跟水田包村一样,鹤峰2016年脱贫的21个行政村,目前已有19个村完成了电子商务综合服务站的硬件装修建设,正按照规范化建设标准进行内部软装。通过电商销售农特产,已成为贫困地区的新时尚,县、乡、村三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体系正初步建成。下一步,该县将逐步打通电商进村的“最后一公里”,助推鹤峰书写脱贫奔小康的新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