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书香氤氲愉悦人生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王大菊

丁德煜

谭明和

2013年,一部诙谐、幽默、雅趣横生的乡土风情长篇小说《张叉叉列却传》,由湖北人民出版社正式出版,顿时在恩施州文学界引起了不小的轰动,好评如潮。不少读者纷纷留言,其中留言最多的是两个字:“好看!”

这部好看的小说的作者是郭大国先生。他是何许人也?

他当过农民,参加了“文革”后的首届高考而中榜;当过宣恩县教委主任,还做过宣恩、鹤峰两县的领导。而他平时最大的爱好就是看书。

按他自己的说法,他自记事起,就四处找书看。《红楼梦》等四大名著,他不知看过多少遍。世界史、中国史、法律史、通俗文学史,人体解剖学,货币学等,他说他除了原子弹卫星之类的高科技的书没有读以外,其他什么书他都读。他一本一本地“啃”,并随时把书中的精华部分记下来。用博览群书来形容郭大国一点也不为过。受他影响,他的妻子和儿子也喜欢在书海中遨游。

他在繁忙的工作中,除了挤时间读书,就是经常和老百姓打成一片,问寒问暖,唠唠家常,并及时把有趣的故事记载下来。他设想,要是有朝一日能把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写成一部小说应该是一件很有意义的事情。

岁月如梭,直到2011年,他的妻子冉玉莲、儿子郭路相继出书。妻子出的书名叫《贡水文斓》,是一本诗歌集。有评论家这样写道:“冉玉莲的诗歌,境界游离于三界之外,理想放行于五行之中。”可见其作品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儿子出的书名叫《漂泊,何时到岸》,是一本散文集。又有文坛大家赞赏不已:“郭路的散文,对社会、对过去、对未来、对人生有深层次的思考。文中无不有摄人心魄之笔,能打动读者那平静的心境。”

郭大国见自己的妻子、儿子相继出书了,自己“有些不好意思”。正好自己即将退休,创作的时间充裕一些了,于是,他不舍昼夜,在键盘上敲敲打打,用了一年多的时间,终于敲打出一部好看的《张叉叉列却传》。

《张叉叉列却传》到底好看在哪里?

对于文学作品,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欣赏水平,但好看的小说,必然是人物形象刻画得很成功。《张叉叉列却传》里面的列却是当地方言,即却宝的意思。却宝乃风趣、幽默、捉弄、搞怪、恶作剧之意。作者把有关张叉叉的一些列却小故事有机地串联起来,一气呵成,形成了凛然正义、有血有肉、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读后使人在笑声中、在愉悦中回味无穷,引人深思,引人向善。好看的小说里面必然离不开悬念,作者巧妙地把张叉叉那种聪明睿智、有胆有识、放荡不羁、不务正业的情节,借用电影蒙太奇的手法留下一个又一个悬念,一直到张叉叉“伸腿”为止。好看的小说必然是语言富有个性,作者在宣恩方言的基础上提炼出幽默、风趣的精短语言,读来毫不费力,越看越想看。当然,这部小说和其他优秀作品一样,并不是完美无缺,这里不加赘述。

曾长期在宣恩教育战线工作又特别喜爱读书的周光才先生读了这部小说后,发自内心地说:“作者在真人真事的基础上,塑造了一个类似于阿凡提、孔乙己的文学形象,但比阿凡提更丰富,比孔乙己多智慧,且比二人更多才艺,更具风雅。”《长江文艺》总编室主任喻向午先生高度评价这部书“具有标本意义”。《文艺新观察》常务副主编蔡家园先生在《张叉叉列却传引发的思考》一文中这样感慨:“我们处在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凡事都要追问意义——这种思维方式,给我们的心灵套上了巨大的枷锁。郭大国笔下的张叉叉,无疑会引发我们的诸多思考:人究竟应该怎样生活?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无目的难道不是一种目的?无意义难道不是一种意义吗?”

真的,郭大国写书是“无目的”的。他如今赋闲在家,早把名利看得如过眼烟云,他只想把心中想写的人和事尽情地书写出来。《张叉叉列却传》第一版有几百本放在书店销售一空,他不收取分文。有不少读者向他索书,他所剩无几,只好自费印刷第二版。不管谁向他索书,他都签名免费赠阅。他对人说“只要有人爱看书,我都无偿赠送。爱看书是件很美好的事,写书人只要有人愿意读他的书,就是对他的最大奖赏。”

他说:“我这一生正碰上了一个伟大的时代——社会大变革,经济大发展,人口大迁徙,知识大爆炸——前无古人,今后也可能难以重现。我经历了很多,阅读了很多,也思考了很多,这三十年的变化太大了,我有责任将其记录下来,告诉后人,这样才对得起自己在这个世界上走过的一遭。”的确如此,他的又一部长篇小说《清江东流》已进入审读定稿阶段,即将印刷第一版。第三部《幽默故事》已搜集了七十多个有趣的民间故事,计划搜集一百个故事即可出版。第四部小说《命运》从土地改革写到改革开放,题纲已经拟出,并成型了三万多字,余文正在密鼓紧锣地书写之中。

郭大国对自己的人生总结成“四个不”:一生不后悔,一生不着急,一生不怨人,一生不丧志。这是一个读书人的涵养和品质。正是他有这样的良好心态和品质,才促使他书写有价值的人生,把有价值的人生展示给众人,既愉悦了自己,又愉悦了别人,何乐而不为呢!也正是他有良好的人生态度、良好的家风和良好的文学创作氛围,才形成了他如今令人称羡的愉悦之家、书香之家。

他一家人读书,一家人热爱文学,一家人写作,一家人出书,这正是我们所欣赏的。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