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灵魂,在感恩中升华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谭举先

通讯员

“参加‘学党章党规、学系列讲话精神,做合格党员’学习教育活动,特别是‘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聆听百岁老党员、抗日战士赵维珍讲述的一些战场故事,这更坚定了‘不忘初心·永跟党走’的信念。我深切感受到这次活动是太及时了!作为一名教师,与老党员相比,做得很不够,以后一定要在平凡的岗位上为建设美丽巴东贡献力量。”今年53岁的薛维平,是巴东县沿渡河镇初级中学教师,5月23日,他正在微信朋友圈分享自己的返乡心得。

5月20日,他返回巴东县官渡口镇小高山村,在村党支部书记陈立彦的带领下重温了入党誓词。当天,他与该村6名返乡党员每人植了1棵树。

5月21日,巴东县沿渡河镇童家坪小学教师谭学祝回到该镇马饮水村二组。“我是带着一颗感恩的心回故乡来的,‘两学一做’关键在做,村里年年都在变化,但对比其他村,差距还是很大的,重点是乡亲们的观念相对比较落后,扶贫要先扶智,我可以在家乡的基础教育上出力,以后我一定要多向那些奉献于山区教育事业的老一辈党员学习,跟着老一辈引路人走下去,时刻不忘党员身份,努力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

“我觉得这个活动不仅仅是落实州委、县委的要求,更应该是一种自觉行为,不管到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忘本,要时刻记得自己从哪里来,记得身上的责任。作为一线教师,不仅要做好教书育人的本职工作,还要常回家看看,为自己家乡发展出一份力。”巴东县沿渡河镇罗溪坝初级中学王巧老师说。

(下转第二版)

(上接第一版)

“借这个机会,我一定要向各位宣传一下我们巴东教育这两年所取得的成绩!”5月20日,巴东县沿渡河镇罗溪坝村返乡党员谭红,现为巴东县教育局干部,他借座谈会的机遇,向与会的60余名党员代表为巴东教育发展当起了宣传员。她说,这两年巴东教育发展迅猛,这要感谢家乡人民及全社会对巴东教育的支持,并希望家乡人民继续一如既往的支持巴东教育发展,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输送更多合格人才。

“每天都有老师来家里辅导,就是太麻烦他们了!”5月23日,巴东沿渡河镇罗溪坝村二组张天学说。他今年8岁的儿子患有先天性成骨不全症,俗称软骨病,不能上学,但学校把课堂搬到了他的家里。他的儿子现在学的小学二年级的课程,这次期中考试的时候,老师专门送来试卷,结果他的儿子全部考的A等成绩。

“作为一线教师,我们的服务对象就是学生,学生不能来上学,我们几个年轻的党员教师一直冲在一线,以他们这种坚守来体现一名合格党员的标准。”巴东沿渡河镇罗溪坝小学校长张泽旭介绍。

“两学一做”基础在学,关键在做。“我们的党员教师除模范做好本职工作外,把重点放到了关爱贫困留守学生身上。全校的特困留守儿童我们有专门的档案,除了从物质上进行帮扶外,我们还不定期对他们进行心理辅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困难的信心和勇气,从精神层面予以关怀,让他们从内心体会到学校这个大家庭的温暖”巴东县沿渡河镇初级中学党支部书记钱正茂介绍,学校每名党员教师和中层以上干部都帮扶了1-2名特困留守儿童。

“明后两天,我们还要去走访启蒙老师,并且重拾农具,帮助退休老师或老师中困难家属群众干一次农活,认认真真回顾来时路,踏踏实实走好脚下路,满怀信心展望未来路,争做一名合格党员!”作为学生家长,沿渡河镇人大专职副主席刘登刚回到自己启蒙小学旧址,深情满怀,总觉得给家乡的教育工作做的不够。

在绿葱坡镇水浒坪村,有三位老人在主题教育实践活动中十分特别,他们分别是退休教师田崇俊、田恒岳和张周元。田崇俊说,对这次“不忘初心·永跟党走”主题实践活动的理解就是要用老党员的感恩情怀来回报社会。他说,光说不练不行。他从县民族实验小学退休回到家乡后,看到村里交通不便,生活贫穷,4、5、6组的村民需要淌过水浒河才能出行的窘况,开始寻思为家乡的父老乡亲做点什么?以回报生他养他的那块热土。

田崇俊等三位老人一合计,决定再困难也要先把路修通。三人各负其责,起早贪黑,把全部的时间、精力放在了修路上,先后几十次找多家部门求援筹资,他们的行动得到了水浒坪村村民的拥护和支持,一些村民将外出打工的积蓄和家里的余粮卖了捐给村里修路。开始修路那天,村民们燃放着鞭炮,比过年过节还热闹。

现在,水浒河上已可以看见一座桥梁的雏形,工人们正忙着制模、搅拌、运料,三位老人期盼地说,还有50天,这里就可以飞架起一座长25米宽5.5米的钢混公路桥。

田崇俊告诉记者,新修的3公里公路与加宽12公里毛坯路,也将会相继完成,让这条路能够真正地畅通无阻,还需要一笔资金。老人们说,我们最大的心愿就是将水浒河上面的桥和进大山的毛坯路修好,让村民有条好出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