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绿满溇水生态美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本报记者李永红

通讯员张蓉

鹤峰,依山傍水,溇水河穿城而过;县城四周青山环绕,森林覆盖率达70.67%。

自2015年8月开展创建森林城市以来,鹤峰县绿化建设大手笔不断:修建10公里沿江绿道——亲水走廊,步行20分钟乐享休闲观光圈,串联八峰森林公园,感受“山地、森林、河流、公园、绿道”多景融合的绿色福利。

与此同时,鹤峰县把森林城市建设融入到“绿满荆楚”行动中,以建设“省级林业生态示范县”为抓手,按照城市森林化、道路风景化、农田林网化、林业产业化的要求,以生态系统建设为中心,逐步打造生态健全、环境优美、布局合理、城乡一体的生态体系。

“翡翠项链”

城市绿道伴河绕城

溇水河,鹤峰儿女的母亲河。

群山环抱的溇水边,一条弯弯曲曲的休闲绿道串联起绿地、城中心商业街及华龙半岛,这就是溇水沿岸绿化景观工程——亲水走廊,被誉为城市的“翡翠项链”,起于溇水大桥,止于华龙半岛龙桥,总投资1400万元,全长10公里,连接灯火辉煌的连升桥、流光溢彩的圃子大桥、平整健身慢步道等休闲胜地,吸引着广大健身爱好者及市民。

屹立于县城南面的八峰山,峰峦叠翠,用宽阔伟岸的怀抱呵护着鹤峰儿女。

2015年12月,鹤峰八峰公园建成。该公园以借景造景为建设原则,依据地理形态建成全长1.9公里的登山梯道,沿梯拾级而上,仿木长凳、古色凉亭、小型广场等设施,掩映在茂密的植被中。头顶是遮天蔽日的参天大树,还可以看到许多松鼠、鸟雀在林中嬉戏,春季时更有各种花卉竞相开放。

“每天沿着襄阳大道步行上下班,走到哪儿都有绿树随行,两旁的鲜花赏心悦目,我每天都很享受这段时光。”居住在后坝的余女士说。

满目葱茏的主街道,色彩不同、高低错落的植物组合,与建筑、道路一起,构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完美的城市建设来源于高标准谋划。为打造生态宜居的森林城市,该县高标准编制《城市绿地系统规划》,推进城市道路、进出口、边角地、弃置地、休闲地绿化等重点部位绿化;鼓励城郊农民退耕还林和四旁植树,组织开展绿化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医院、进居住区等活动,着力打造一批“绿色村庄”“绿色院落”“绿色小区”“绿色家居”,着力提高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绿地率和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努力实现85%以上市民出门“500米有休闲绿地”的目标。

“六城”同创,使鹤峰县城焕然一新。该县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为契机,坚持因地制宜及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原则,依托鹤峰特有的山水资源,以增加森林植被为重点、以建成稳定健康的森林生态系统为目标,积极构建森林生态建设、生态保护、生态文明“三大体系”,形成了三季有花、四季见绿、色彩丰富、层次鲜明的花园城市。

让人们住在森林里、生活在公园中。这是一幅多么令人向往的画面。

如今,这幅美好的图画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有这样一组数字:截至目前,鹤峰县新建、改造节点景观绿化14处,建成省级森林公园1处,新建、改建森林公园2处,规划建设森林公园(滨河湿地森林游园)2处,提档升级机关绿化4个,城区累计新增绿化面积6.8万平方米,新增街道盆景188盆,增设时令花卉5万余盆,新植各类行道树6540余株、草坪2.3万平方米。

在城区河流两岸现有森林实施封山育林1000亩,在城郊退耕还林种植果树1200亩。截至目前,城市主要道路人行道绿化覆盖率达到90%以上,建成区绿化覆盖率提高5%、绿地率提高3%、树冠覆盖率提高到34%以上,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到9平方米以上。

2015年8月以来,鹤峰县以创建森林城市为抓手,以建设“美丽鹤峰”为目标,倾力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精美县城。

“我们现在真正体现的是靠山吃山。”鹤峰新寨园林绿化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周雪兰这样说。

新寨园林绿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0年,伴随全县绿色发展进程一起成长,生产规模不断扩大,拥有苗木基地面积3000余亩、育苗大棚50余个,专业合作总收入突破2000万元。

中营乡黍子村曹启霞看准苗木种植、园林绿化的产业前景,决心通过发展林业产业来发家致富。目前,曹启霞的林木专业合作社基地造林已有1800多亩,长势喜人(大部分杉树树高达5米、胸径10厘米以上,柳杉树高一般在4.5米以上、胸径达6厘米),预期收益理想,现已开始发挥防止水土流失、涵养水源的生态功能。

陈善权是五里乡上六峰村的农民,村民都习惯称他为“致富带头人”,在他的带动下,仅林木专业合作社的110多户成员就实现销售收入800多万元,加上周边其他农户,全年全乡实现林木销售收入超过1000万元。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一次偶然的机会,记者来到容美镇庙湾村走访,清新的空气,满眼的绿色,让人心旷神怡。还没到旅游旺季,慕名前来旅游的游人已是络绎不绝,山脚下的“农家乐”也红火起来。

当地人介绍,以前,这里是个资源脆弱的地方,不合理砍伐使山上的树越来越少,地方经济难以为继,老百姓也越过越穷。

转机来自“绿满荆楚”的深入推进,养育山林,保护生态,使山又绿了起来。大山的子民不伐树靠什么吃饭?绿色旅游应运而生,在政府的引导下,农民种起了冬桃、红心李,开起了“农家乐”,绿水青山让山里人富裕起来,让地方发展走上了良性轨道。

绿色生产力是生态发展的“引擎”。鹤峰县以森林城市创建为主导,辐射实施村庄绿化工程,深入开展“绿化庭院、美化家园”行动,推进“三边三化”和荒山荒地绿化,完成村庄绿化2万亩以上,加快形成“一村一画、一户一景”的乡村美景。加快推进河岸带和公路带的生态绿化,着力打造“溇水画廊”等覆盖全县9个乡镇的六大生态走廊。

既坚持保护优先,又兼顾适度发展,鹤峰逐渐摸索出一条绿色发展路径。

实施植绿护林工程,正确处理好开发与保护的关系,该县创新思路,综合运用“加减乘除”四法,深入推进“绿满荆楚”行动,构建生态建设与生态保护良性机制,完成造林植树10万亩以上,每年减少木材消耗量30万立方米,不断提高生态乡镇、生态村比例,使森林覆盖率达到75%以上、林木绿化率达到84%以上。

同时,因地制宜、因势利导发展绿色产业,找准致富路径。燕子镇的董家河、容美镇的躲避峡等地打造旅游品牌,让山水资源形成了独特的经济优势;下坪乡堰坪村、中营镇白鹿村等地深挖生态潜力,通过观光农业、创意农业等模式,让农民凭借绿水青山致富。

提升生态优势,彰显绿色之美。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以创建省级森林城市、省级园林城市、湖北旅游强县和全国生态文明先进县为抓手,该县大力提升生态优势,确保每年森林覆盖率、林木绿化率增长2个百分点。

天空湛蓝,山川馥郁,牧野欢唱,鱼翔浅底……鹤峰在“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指引下,正饱含深情,绘制崭新的“美丽鹤峰”幸福画卷。

幸福生活

绿色发展绘制新画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