州电视台
今年来,在州委、州政府的坚强领导下,特别是在州委主要领导对电视事业发展及“云上恩施”新平台建设等系列指示精神指引下,在州委宣传部的直接领导和指导下,
州电视台主动担当州委、州政府的重托,举全台之力,在半年之内建成了湖北省首家移动政务新闻平台——“云上恩施”。截至目前,已有60000人下载使用“云上恩施”APP,有50多家单位在“云上恩施”开通两微一端,“云上恩施”已成为全州人民学习、工作、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高位推动”倒逼观念变革。2013年以来,州委、州政府坚持把信息高速公路作为全州“六条路”中最重要最优先的来“修”,把信息产业链作为全州“六大产业链”中最重要最优先的来“建”。特别是州委主要领导多次强调,恩施境内第一条高速公路开通比全省落后了20年;第一条铁路开通比全省落后了30年,至今仍不通高铁。“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让恩施与世界站在了同一起跑线上。州委、州政府的高位推动,让我们深刻认识到“如果错过了‘互联网+’,就错过了一个时代”,饱含着强烈的忧患意识,积极抢抓“长江云”建设新机遇,聚焦“主干道”不通、“毛细血管”不畅、“网络信号”盲区等信息基础设施方面存在的问题,大力实施骨干传输网扩容工程、“宽带乡村”惠民工程、以4G为主体的移动互联网工程,践行网上群众路线,全力推进“长江云·云上恩施”建设,打开了信息兴业、信息惠民、信息强政的新局面。
二、“一网打尽”开创融媒时代。我们把“长江云·云上恩施”建设作为落实意识形态主体责任和推进“智慧恩施”建设的重要载体,坚持以“长江云·云上恩施1+8客户端”(1个州级客户端+8个县市客户端)为超级入口,实现“三屏合一”(手机、电视、电脑),统一了应用入口。以恩施州云计算中心为硬件支撑,逐步将各业务部门的服务器整合迁移至中心机房,统一了硬件和网络资源;制定技术标准和规范,解决多头建设、兼容难的问题,统一了业务系统建设;坚持各业务系统数据互联互通、充分共享,统一了数据交换平台。坚持以建设集“精准治理、精准管理、精准服务”于一体的信息化服务体系为目标,按照“一地一端”的原则,将全州新闻、政务信息和微信公众号、微博公共号和客服端全部聚合到“云上恩施”,统一发布、集中管控;按照“成熟一个接入一个”的原则,把全州行政审批、公共管理、公共服务等业务系统接入“云上恩施”,实现了“一体化”建设、“一站式”应用。坚持信息发布“双把关”,稳定风险与舆论风险“双评估”,实体问题与舆情问题“双处置”,掌控了舆论主动权,集聚了发展正能量。
三、“全域应用”助推智慧恩施。我们聚焦精准服务,突出管用实用,着力把“云上恩施”平台打造成旅游者、投资商和居民共享的服务平台,让互联网“红利”普惠于民。深入开展以深化和创新“互联网+”应用为主要内容的“七个一”信息化示范试点创建活动,第一批试点成功创建智慧校园32个、智慧医院10个、智慧机关25个、智慧景区8个、智慧农村93个、智慧小区10个,智慧企业16家。我们着力推行“5+1”电子政务协同办公系统,实现了无纸化办公、移动办公。推进教育信息化应用,服务农村留守儿童的“爱心小屋”已覆盖100多所中小学。推进“互联网+医疗”,州中心医院、民大医院相继开通“掌上智慧医院”服务端。开展“智慧景区”创建活动,恩施大峡谷、建始石门河等重点景区基本形成智慧景区架构。推进城镇建设信息化,全州房地产管理信息系统基本建成。坚持以需求为导向、以民生服务为重点,深化各领域的信息化建设和应用,让“智慧恩施”惠及全民。2015年以来,各级便民中心通过信息服务平台累计为群众办事13.4万件,惠及100多万群众。
四、“创新机制”保障永续利用。严格按照“扩面、提质、增效”六字要求,紧紧围绕平台支撑、公共服务供给、应用推广三大重点,不断创新体制机制,切实做好“建、管、用”结合文章,实现建用互补、以用促建。明确了“云上恩施”平台建设、管理、运维主体,构建了机构、人才、资金投入等保障对称性机制;健全了由州委办公室牵头、州电视台主导、州县协同的“云上恩施”平台推广运用工作督办考核评价机制;积极推进全州共建“云上恩施”,“云上恩施”一网打尽,县市频道各负其责,确保了“云上恩施”和各县市频道的互联互通,完善“云上恩施”超级客户端的运用功能。
下一步,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全州改革工作会议精神,推动广播电视媒体和新兴媒体在内容创新、传输覆盖、渠道拓展、平台运营、流程再造、组织重构、信息安全等各个环节的协同演进和一体化发展,谋求广播电视媒体与互联网从简单相“加”迈向深度相“融”,使“云上恩施”平台更加深入人心,成为智慧恩施建设的重要基础平台,为全州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与全省同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建成全国先进自治州提供新的信息支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