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荆楚门户书香馥郁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荆楚行记者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唐朝大诗人王维的名句,不仅勾勒出汉江雄浑壮阔的气象,更点明荆门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居于湖北之中,北通京豫,南达湖广,东瞰吴越,西带川秦,素有“荆楚门户”之称。荆门自古就是重文之邦、尚学之壤。这里养育了一代楚辞文学家宋玉、南宋理学家陆九渊等著名历史人物,产生的“阳春白雪”、“下里巴人”等历史典故传颂千古。

6月上旬,“荆楚行”采访组记者走进“荆楚门户”,零距离感受“书香荆门”的独特魅力。读书,用书,写书,荆门人用“阅读三部曲”,绘就一幅书香馥郁的精彩画卷。

“五心”服务,阅读变悦读

早在2010年,荆门就启动了倡导全民阅读的象山读书月活动,得到各单位、学校、企业、社区和家庭的广泛响应。荆门市图书馆作为阅读的主阵地,积极创新,努力将群众的阅读变为“悦读”。

6月6日上午,记者来到荆门图书馆,看到一楼两百多平方米的报刊阅览室里,坐满白发苍苍的读者。邱德兴是位退休教师,他高兴地说:“现在每天上午忙完家务,我都要来翻翻报刊。现在不用爬楼,方便多了。”

荆门市图书馆馆长杨传杰告诉记者,为满足老年读者的阅读愿望,该馆特推出“孝心”服务:将一楼原出租门面收回重装,将原设在三楼的报刊阅览室移到一楼,增订适合老人阅读的报刊50余种。

“孝心”服务只是荆门市图书馆创新的服务模式之一。荆门市图书馆还推出了为残障人士阅读提供“暖心”服务,为听障等五类特殊学生提供的“诚心”服务,帮服刑人员“促自新”的“净心”服务,专为留守儿童提供的“爱心”服务。“五心”服务,久久为功,让图书馆公益文化的阳光更加温暖明亮。

学以致用,生活更美好

忠厚传家久,诗书继世长。6月1日,由省委宣传部、省文明办、省妇联联合举办的2016年寻找“荆楚最美家庭”活动揭晓,京山县李相英家庭荣登榜首,当晚走上领奖台。

李相英是荆门市京山县刘岭村村民,夫妇俩育有五男一女6个孩子,尽力供孩子们读书,告诉他们,只有学习才能掌握真本事。六兄妹也互相鼓励,5人考取大学。今年,李家双喜临门:1月8日,六兄妹中唯一的女孩李蓉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2月25日,老大李甫清被评为全国党史系统先进工作者,“兄妹双双获国家大奖”的事迹一时传为佳话。

学以致用,让钟祥柴湖镇人李志慧实现了人生逆转:从欠债数万元的下岗工人,一跃成为身价过亿的龙头企业带头人。

李志慧20岁下岗后租种过农田、办过猪场、做过窗帘生意,一再受挫;34岁时用打工积蓄在上海租了一个花棚,一场台风让他从零开始。面对接二连三的打击,他越挫越勇。从35岁起,相继在海南、北京建立了苗木基地,个人资产过亿元。谈到创业经历时,李志慧说:“是读书成就了我,《植物学》等书籍让我学到了养植高档花木的专业知识,而《平凡的世界》则给了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在荆门,像李相英、李志慧这样喜读书、善用书而过上幸福生活的人家有很多:从农家书屋借阅《反季节草莓种植技术》一书后,开始种植反季节草莓,最终带动周边农户致富的东宝人安必富;订阅《果树报》等报刊后,将荒山变成“花果山”的京山人钟长美……

竞相出书,阅读硕果丰

荆门人不仅善读书、善用书,更善写书,展示自己的阅读成果。出书之风,钟祥尤盛,钟祥乡土作家群闻名全国,他们推出的作品则是最贴近田野的一簇花,散发着泥土的清香。

去年12月,钟祥女诗人余秀华和她的5名同乡加入湖北省作家协会。同月举办的深圳国际微电影节上,中国首部以诗经文化为背景的微电影《桃夭》获奖,影片编剧饶秀珍也是钟祥人。

在钟祥这个县级市,现有市级以上作协会员400多人、省级以上60多人。2000年以来,钟祥作家群累计出版文学作品350余部,在国家级、省级报刊发表文学作品1.3万多件。6月8日,记者采访了闻名全国的钟祥作家群。采访期间,种田的、放牛的、养鱼的、放鸭的“业余作家”们,随手递过来的就是几十万字的书稿。

2015年初,余秀华一举成名天下闻。出生时因缺氧造成脑瘫,无法从事体力劳动的她,坚持阅读,并在钟祥石牌镇横店村的农家小屋里,16年共创作诗歌2000余首。被称为“中国小小说第三代领军人物”的刘正权,儿时就有文学梦,因家境贫寒只读完初中就回乡务农。20多年来,他坚持一边劳动,一边自学,每天跑到县城的图书馆读书3小时以上。近年来,刘正权共出版作品集40余部,成为大陆首个在台湾出版小小说集的作家。

晴耕雨读,夤夜写作。从钟祥走出去的,还有“当代文学奖”获得者王世春、创作《博弈三国》等畅销书的吴闲云、写出《寂寞空庭春欲晚》《来不及说我爱你》等影视作品的网络作家“匪我思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