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绿色人文润茅田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谭发馨

杨梦蝶

通讯员

樊家勤

茅田乡简介】

“邻毗川巫,襟带蟒龙,群山逶迤天连。有康王圣迹,灵气回旋。峰壑幽深诡谲,云遮雾锁森然,叹春风胆怯,不度边陬,难逾重关。青阳普照,遍洒甘霖,蓦然逐走高寒。闻得征鸿筑巢,又引金鸾。民奔小康情激,琼楼早换茅庵。把樽醉也,太和一曲,梦入仙山。”这首《望云间·走茅田》形象地描绘了建始县茅田乡的独特魅力。

茅田乡位于建始县东北部,位于神秘的北纬30°,属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山地垂直气候明显,平均海拔1250米,年平均气温12.5℃,年降雨量800--1300毫米。该乡东接龙坪乡、高坪镇,南与三里乡、长梁乡相连,西邻天生,北与重庆市巫山县接壤,辖区面积210平方千米,乡境属大巴山脉,地势东北高,西南低,大山狭长绵延,沟壑纵横,素有“川鄂咽喉”之称。

【乡镇荣誉】

2013年度建始县道路交通安全社会化管理工作第三名

2013年度建始县信访工作先进单位

2013年度建始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目标考核先进单位

2014年度建始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目标管理三等奖

2015年度建始县开展“六城”同创

共建和谐家园演讲比赛组织奖

蓝天、白云。青山、绿水。

这是神奇秀美的家园,这是生机勃发的茅田。

“蓬勃发展的社会事业,现代化的城镇建设,富足红火的农家日子……”一部和谐发展的乐章正在茅田大地上奏响。

近年来,建始县茅田乡坚持发展和生态两条主线,践行生态文明建设,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大力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奋力打造水净、地绿、天蓝的生态文明乡镇,在绿色发展中实现了快速崛起。仅2015年,全乡实现农业增加值1.64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产值达到3.7亿元,固定资产总额达到5300万元,粮食总产量达1.67万吨,烟叶税入库437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7088元。

茅田乡在加快经济发展的同时,坚持把文化建设作为提升乡镇综合竞争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强力推手,把茅田建设成为浓郁时代气息和鲜明地方特色的“文化先进乡镇”,提升居民幸福指数。

如今,行走在茅田乡,映入眼帘的是乡村道路宽阔顺畅,漂亮的村居错落有致,成片的大树苗木挺拔葱茏、村民在广场上载歌载舞,和谐秀美的新农村景象扑面而来,自然风光与现代气息完美相融。这是茅田乡在生态文明建设成果的一个剪影。

文明,是一个乡镇的灵魂,是衡量核心竞争力和潜在发展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面对人们对美好生活、对宜居环境的新要求,茅田乡党政干部树立“环境就是资源,生态就是财富”、“文明创建成果也是生产力”等理念,强化生态文明、和谐发展、持续发展意识,坚持完善基础、科学推进、提升品位、造福于民的创建原则,政府主导、规划先行、统筹兼顾、群众参与,打响了一场提升文明乡镇品位、增强文明乡镇魅力的持久战。

据了解,茅田文体中心通过大力挖掘地方人文资源,提炼具有茅田特色的民间民俗文化、生态文化、历史文化、锣鼓文化等传统民间文化,以“一村一品”为载体,如火如荼开展送文化、种文化、展文化、管文化等文化惠民工程。以丝弦锣鼓为突破口,采取不同形式弘扬民俗文化,已拥有红白喜事表演队28支,队员达260人,最年长的83岁,最小的9岁,其中授艺人25人,表演骨干86人。这一艺术已经红遍湘、鄂、渝边区。每个村都有各自的乐队、乐器,甚至存在家族、家庭乐队,其中阳坡的丝弦锣鼓更是茅田民间文化艺术的瑰宝,小有名气,凡村民家中遇红白喜事,乐队必不可少,常出现多支乐队同台竞技的热闹场面,引来大批的客人观看,据统计,境内乐队30支,从业人数大约1000多人,玩狮子、耍龙灯、采莲船、车车灯、年厢等文艺表演则是春节、元宵等节庆的文化大餐,其内容精彩,灰谐幽默,颇受民众欢迎。

与此同时,该乡通过发展当地5个老年协会开展“廉政文化”、“安全文化”、“三下乡”等主题送文化下乡、进社区村委会巡回演出。充分凸显茅田地域文化鲜明特色和人文气质。以小茅田老协会挂牌为契机,全乡12支文艺健身队伍为全乡带来35个自编、自导、自演的文艺节目,让12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享受到一道道视觉盛宴。

平坦的道路整洁干净、蜿蜒的溪涧流水潺潺、整洁的农家小院干净清爽……行走在茅田乡广袤的田野村庄,眼前一幕幕汇成了一幅幅美好乡村图景。

茅田乡自2015年8月起,召开了筹备会议、抽调人员组建专班、制定方案、召开全乡“六城”同创动员大会,制定出创建任务、责任分解落实表及实施项目清单。乡直各单位、各部门按照创建工作目标有序组织实施,对集镇河道垃圾治理责任到单位。按照“扫干净、摆整齐、保畅通”的目标要求,严格落实“五定”职责和门前“五包”责任,加大集镇“三违六乱”治理力度。同时,认真开展集镇渣土扬尘治理、噪音综合治理、河道清理等专项治理行动。鼓励集镇居民参与“六城”同创活动,加大不文明行为曝光力度,提高居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人民的宜居感和参与度。

自去年10月1日以来,该乡大力开展集镇禁止燃放烟花爆竹行动,努力建设“环境优美、干净整洁、畅通有序、宁静祥和、文明开放、宜居宜旅”的新茅田。

通过一系列措施使得茅田集镇面貌焕然一新,居民出行敞亮整洁了,游客观赏游玩也舒心了。

茅田乡耍操门村,谁也不曾想到,昔日洪水咆哮,人烟稀少,一片荒凉,而今头顶“湖北省第二批宜居村庄”桂冠,这缘于打造易地扶贫搬迁宜居特色村寨。

如今的茅田乡,大街小巷干净整洁,环境布局合理科学,镇容乡风文明和谐,老百姓安居乐业,产业发展受好评,一派欣欣向荣、潜力巨大的新气象。

农民的钱包鼓了,居住环境也逐步得到改善,如何将地地道道的土家民俗文化进行旅游整体规划、旅游资源整合、旅游亮点提炼等一系列产业拓展的新问题摆在了茅田乡党委、政府负责人的面前。

脚踏实地,健步前行。近年来,茅田乡大力实施产业化、城镇化“双轮驱动”战略,打造特色文化旅游,狠抓乡村旅游文化事业建设。借助乡村旅游项目,请专家对原汁原味的特色建筑、深厚浓郁的文化底蕴、清新自然的生态环境以及地地道道的土家民俗文化进行旅游整体规划、旅游资源整合,把广大游客引进来。该乡按照全县“一心三线”旅游产业布局,充分利用茅田二高山的地理优势和森林资源,牢固树立生态文明理念,以生态建设为基调,并设定总目标:把茅田作为全县旅游对接和释放重庆旅游市场的窗口,充分利用丰富的森林资源和位居“209国道”独特的地理区位优势,把伍家淌自然生态林及张大顶景区(建始古八景之一)、雪岩顶等人工林资源,打造成徒步生态观光、休闲度假、野营乡村旅游线,使茅田成为生态宜居、消夏度假的旅游目的地和自驾游营地。

茅田乡整体脱贫的目标任务是2017年。该乡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确定了“1234”(突出扶贫开发2017年全乡整体脱贫这一紧迫任务、突出小区和片区建设两个载体,突出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政府兜底三个关键,突出四个保障)的扶贫工作思路不动摇,进一步统一全乡广大干部对精准扶贫工作的认识,增强对扶贫工作的责任心和政治敏锐性,把精准扶贫工作放在各项工作的前面,把片区开发和小区建设作为扶贫开发的载体,注重规划的前瞻性,实施事项的具体性。

经过多轮精准甄别和开展“回头看”工作,茅田乡锁定贫困户为1311户,3697人。按照“五个一批”脱贫途径,实施精准脱贫。目前,发展生产817户2619人,易地扶贫搬迁703户2126人,生态补偿680户1862人,社会保障425户535人,教育扶贫550户580人。按照战略部署,茅田乡立足区位优势和发展基础,紧紧围绕精准扶贫、竞进小康的目标任务,着力道路通畅、饮水安全、电力保障、危房改造、乡村信息化等重点工作,强化责任担当,深入推进全乡精准扶贫。该乡对梦花岭、八里荒、封竹淌、雪岩顶、新场坪等9个重点贫困村实施重点扶贫,在产业发展、基础设施建设、小区建设上下功夫,取得了显著成效。

一份汗水一份收获。几年来,茅田乡孜孜以求的生态文明建设、精细化管理、生态宜居建设等既扮靓了自己的家园,提升了广大群众的幸福指数,又助推了乡域经济的发展。

挖掘地方人文资源

形成特色文化品牌

实施精细化管理

集镇面貌换新颜

打造生态宜居、消夏度假的旅游目的地

落实精准扶贫

助力乡域发展

奋进的茅田

□杨梦蝶

一条通往重庆涪石的古盐道;一座始建于北宋的康王庙……丝弦锣鼓、赞狮子、玩龙灯、陪十姊妹四大特色民俗文化汇集了茅田人淳朴豁达、自强不息的人文精神。

在走访中,记者感受到茅田的厚重的人文历史及纯朴的民风民俗。

这是一个充满生机与希望的地方。

过去,执着的茅田人满腔热情,用勤劳使这里旧貌换新颜;今天,众多基层干部深谋远虑,用智慧将乡村旅游融入全县旅游大格局;明天,会有更多有识之士前来投资兴业,以创新的理念奏响茅田旅游经济跨越崛起的辉煌乐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