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竹清
“在一声声‘你做么子’‘你慢慢去儿’‘要得’——这些充满韵律感和节奏感的方言中,我已然成为恩施人。”
“虽然身处异乡,但踏上恩施的那一刻,喝了恩施的水,吃了恩施的饭,说了恩施的话,就是一辈子的恩施人。”
这些发自肺腑的感言,代表了农业部在我州挂职干部的心声。近日召开的农业部在我州挂职干部座谈会上,参加座谈的州委书记王海涛听后感动地说:“看来大家真正把自己摆进来了,动了真情、做了实事,我要代表恩施人民感谢大家。也欢迎你们加入恩施这个大家庭。”
一诺30年,从1986年启动定点扶贫工作以来,农业部至今已经派出121名干部来挂职锻炼。今年2月,带着部长韩长赋“思想入位、感情入位、工作入位”的嘱托,农业部第十一扶贫联络组的7名干部,在组长唐泓的带领下来到恩施。3个月时间即将过去,大家干了些什么,又有些什么心得体会呢?
会上首先播放了联络组专门制作的电视专题片,片名叫《我们的恩施》,寓意深长。
发言中,大家纷纷交出答卷。
“我们利用两周时间,先后深入咸丰县、来凤县,跑遍了两县全部19个乡镇,走访了大量贫困户、龙头企业、合作社及种养大户……”作为组长,唐泓介绍了联络组的工作情况。
挂职州农业局副局长的徐力兴,是组里的老大哥。他结合前期调研成果,确定了下一步工作计划:“组织完成2017年全州农业项目申报工作,并就2016年、2017年重点项目与部、厅项目对接,力争几个重点项目列入湖北省和农业部计划。”
把调研作为融入基层的敲门砖、铺路石,挂职咸丰县委常委、副县长的祁睿,给自己立下规矩:每周下乡不少于4天。“我的扶贫联系村,至今还有几个组不通路,一进一出要走两个多小时,我感到身上的担子沉甸甸的。”
对年轻的挂职干部而言,除了工作体会,还有初入社会、沉下基层的所思所悟。
挂职来凤县农业局办公室副主任的唐必意说:“基层干部总能用灵活的方式找到解决办法,而不是一味地从书本、文件中找办法。下乡调研时,村民们都很淳朴,要求也很简单,哪怕是一个介绍、一句解释,都会让他们信心满满。”
挂职咸丰县农业局办公室副主任的沈玉,在基层看到了带着爱人赴贫困村的第一书记、背着药罐的扶贫工作队队长、骑着摩托车戴着老花镜在田间地头数害虫的农业专家,被深深地感动:“他们诠释了农业人的民本情怀,是我学习的榜样。”
挂职咸丰县高乐山镇党政办主任的胡惠芳说:“土家族、苗族群众勤劳、淳朴、善良、热情,深深感动着我们。”她下决心要在恩施融进去、沉下来、干起来、严起来,与当地干部和群众一起“摽”起来。
感言发自肺腑。“农业部挂职干部送来了党中央的关怀、送来了农业部对恩施的关心,带来了新的视野、观念、作风、方法,带来了政策、资金、技术、项目,我们恩施倍受鼓舞,也倍加感激。”王海涛感慨道。
“我曾经也挂过职。”他不禁向大家分享了自己挂职的经历。
“大家从中央机关来到这里,就是机会、就是平台,一定要保持良好的心态,专心、用心,不问收获,只问耕耘。”
“年轻干部要抓住这个机会,放下身段,把大部分时间拿出来,努力读懂基层这本书。这段经历,将来一定值得回味。”
“要聚焦一两件具体的事,一件一件办好,积累经验。”
王海涛表示,大家来到恩施,就是恩施人、恩施干部,我们将为大家创造更好的工作条件,同时也严管厚爱,不负农业部重托。
“我们一定牢记部党组的嘱托,按照州委、州政府的部署要求,更加积极主动地做好工作,为恩施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更大的力量!”联络组组长、州委常委、副州长唐泓代表联络组的表态铿锵有力。
挂职干部发言摘登
唐泓
扶贫联络组组长、恩施州委常委、副州长
3个月来,恩施组全体同志牢记部党组嘱托,按照州委、州政府统一部署,认真履行岗位职责。
深入基层调查研究。扶贫联络组多形式开展密集调研活动。撰写了专题调研报告《从“龙凤试点”看“恩施担当”》等。在咸丰、来凤挂职的同志,也围绕当地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专题调研
做好扶贫联络工作。全组同志邀请农业部系统10余批各层次、各类别调研组到恩施开展考察调研和对口帮扶工作。向部领导和有关司局积极汇报争取,启动部机关司局和定点扶贫地区的贫困村党支部联建联学活动,确定8个司局党支部对口帮扶咸丰县、来凤县的8个贫困村。
营造定点扶贫良好氛围。联络组争取新闻媒体支持,推介恩施成果。3月《农民日报》报道《镌刻在大山上的铿锵承诺》。5月央视七频道《每日农经》栏目播放了《土司城出了“摇钱树”》。先后起草了7期简报。
积极推进项目对接。联络组积极协调相关司局就恩施特色产业发展项目进行对接,已梳理出50余个项目清单。
加强组内建设。联络组认真学习贯彻中央、部党组和省委州委有关部署。在组内建立综合项目组、学习调研组和简报大事记组。6位同志参加全州第五期“两学一做”领导干部法纪专题培训班。
联络组充分感受到州委、州政府对“三农”和扶贫开发工作的重视,充分感受到恩施产业结构调整的喜人形势,充分感受到恩施农业生态环境保护的决心,充分感受到恩施干部身上艰苦奋斗、务实的作风,充分感受到恩施对挂职干部的关怀备至。我们将圆满完成任务。
徐力兴
州农业局副局长(农业部规划设计研究院行政与资产管理处处长)
3个月,我到了咸丰、来凤等6个县市近30个乡镇。前一阶段,把3个方向作为调研重点:了解定点县2016年项目执行情况和2017年拟申报的项目;蔬菜产业发展,通过在咸丰等6县调研,实地了解“十三五”蔬菜产业规划布局,结合蔬菜产业发展要求,协助州蔬菜办引进了辣椒、圆白菜、西红柿、黄秋葵等新品种试种;茶产业链发展,恩施茶叶生产已进入稳面积、标准化、集团化、品牌化发展的新阶段,通过标准园建设、绿色防控、恩施硒茶品牌打造等措施提质增效。
下一阶段重点工作:完成2017年全州农业项目申报工作及2016年、2017年重点项目与农业部、湖北省农业厅的项目对接,开展针对全州农业项目建设、茶叶深加工技术和农业废弃物综合利用情况调查。
祁睿
咸丰县委常委、副县长(农业部办公厅部长办副主任)
到咸丰的当天就跟着下乡,每周下乡不少于4天,3个月跑遍11个乡镇。
喜悦。走进茶园,与老乡一起采摘下鲜嫩的叶芽,再看着鲜叶经过多道工序转化为绿茶、红茶、乌龙茶和白茶,变成土家人荷包里的真金白银,丰收的喜悦是与在办公室工作有不一样的感受。
感动。“五加二”“白加黑”成工作常态;勤劳朴实的土家族人民任劳任怨,一切都让我在感动中坚定前行的信心。
忧伤。看到贫困地区还有那么多勤劳的群众,因灾害等各种因素可能得不到好收益,深感责任重大。
希望。中央做出了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的部署,恩施有优美的环境、优质的资源、勤劳的人民和务实的干部,大有希望、大有可为。
万晨
来凤县委常委、副县长(农业部渔业渔政管理局远洋渔业处副调研员)
从2月中旬到来凤县挂职,深刻感受到了领导和同志的关心,感触到了扎实的工作作风,亲眼看到了成绩。
借此机会,向恩施州、来凤县表示诚挚谢意。作为农业部第十一批扶贫联络组成员,我将按照部领导的嘱托和要求,热爱恩施、发展恩施、维护恩施,扎根来凤,踏实工作,为恩施、来凤的脱贫攻坚贡献自己的绵薄之力。
唐必意
来凤县农业局办公室副主任(农业部渔业船舶检验局检验管理处干部)
3个月来,跑遍8个乡镇、逾40个村,有的村去过五六次。基本摸清了来凤县“北茶南油城郊菜、山上林与药”的区域布局和“三茶一果、三畜一禽”的发展方向。
作为党员干部,参与到“不忘初心·永跟党走”活动中,到村走访,参加三胡乡胡家沟社区党员座谈会。
挂职锻炼生活,让我对恩施、对来凤从陌生到熟悉到热爱。这里有宜居的生态环境,有热情的土苗儿女,有务实的恩施干部。我感受到和中央机关不同,基层工作很具体、综合性强、操作层面上变数大,需要开动脑筋想办法把政策执行下去。身边的干部总能用灵活的方式找到解决办法。下乡调研时,村民们很淳朴,要求很简单。
下一步,我将认真做好学习调研,做好联络对接工作,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真正“下得来、留得住、干得好”。
沈
玉
咸丰县农业局办公室副主任(农业部离退休干部局综合处试用期公务员,中组部选调生)
“你做么子”“你慢慢去儿”“要得”——在这些充满韵律感和节奏感的方言中我已然成为恩施人、咸丰人。
咸丰县农业局带着爱人赴贫困村当第一书记的黄思菁,背着药罐当扶贫工作队队长的覃信力,骑着摩托车戴着老花镜在田间地头数害虫的谢志坚,累倒病倒在工作岗位上的办公室主任张云超等,他们都很好地诠释了农业部门的民本情怀。
我在咸丰县农业局分管宣传工作。我越来越体会到,直接跟产业带头人交流农业产业发展政策、向农民朋友交流田应该怎么耕、马铃薯晚疫病、猕猴桃溃疡病要怎样避免、化肥应该怎么配、农药按什么比例喷洒最有效果这些话题才受欢迎、有实际效果。
我会牢记部党组的嘱托和要求,尽心尽力完成工作任务。
胡惠芳
咸丰县高乐山镇党政办副主任(农业部国际合作司条法处试用期公务员,中组部选调生)
挂职期间,体会有三:真,恩施的发展“真有潜力”。在今年初召开的扶贫工作座谈会上,韩部长承诺“五年助力攻坚,五年力度不减”,让我们扶贫挂职“真有信心”,深刻体会到扶贫攻坚的道路“真有挑战”;感,州委、州政府对挂职干部在工作和生活上提供帮助和支持,各级政府对我们给予厚望,表示诚挚的感谢;虽身处异乡,但喝了恩施的水,吃了恩施的饭,说了恩施话,就是恩施人;入,韩部长在恩施调研期间召开与挂职干部工作座谈会上明确提出挂职干部要做到思想入位、工作入位和感情入位。我们深感使命光荣、责任重大,我定与当地干部和群众一起打好扶贫攻坚战。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