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恩施市民之家:打造服务升级版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朱扬

通讯员

秋影

坚持问题导向,借力他山之石

“以前,村民住宅用地审核要找科长、分管局长、局长层层审批,手续多,时间长。现在,直接在窗口审核、办结,好方便。”3月14日,正在恩施市政务服务中心国土局窗口办事的芭蕉侗族乡高拱桥村村民黄常勇说。

黄常勇的经历是恩施政务服务中心这个“市民之家”审批服务全面提速的一个典型案例。2015年以来,恩施市政务服务中心着力优化审批流程,精简审批时间,打通了一条服务群众、服务市场主体的“快车道”。

恩施“市民之家”建成运行以来,累计服务群众140万余人次。如何优化升级,更好地服务群众、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恩施市委、市政府一直在思考。

2015年以来,恩施市委、市政府领导多次到市政务服务中心调研,向群众代表、企业代表、行风监督员征求意见,与党代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窗口工作人员认真探讨。

“少数窗口办事仍然存在‘两头跑’现象,办事不方便”;

“少数窗口工作人员业务不熟,一次性告知不到位”;

“要完善一站式服务,加大创新,进一步减少老百姓跑路的次数”。

社会各界出谋献策,为升级提出了科学性和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

站在群众角度思考问题,学习优秀经验解决问题。2015年9月至11月,恩施市政府领导、市政管办负责人、部分市直单位负责人和窗口负责人组团奔赴多地,采“他山之石”。来凤县积极推动政务公开和政务服务网上规范、公开、透明、高效运行的做法,宜昌市创新政府服务方式、健全政务服务监督的做法,武汉市网上信息、行政监察、综合服务等六大平台建设,武汉市东湖高新区的网上办公、网上审批、网上服务三大系统打造等经验做法,开阔了恩施市政务服务工作者的视野,拓展了改革创新思维。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学习归来,恩施“市民之家”服务升级的思路已经初步形成。

突出流程再造,严禁“双轨运行”

过去,有的单位虽然在“市民之家”有窗口,但派驻的人员业务不熟或未授权,群众办事仍被指派到原单位办理;部分单位虽发文成立了行政审批科,但审批流程仍分散在相关科室,导致事项办理既要到窗口办、又要回原单位办,给办事人员造成了新的不便。

“现在,这些问题是决定不允许出现的。”恩施市政务服务中心管理办公室主任胡琳介绍,“通过对所有进驻事项流程再造,改革传统审批模式,推行精简审批,打造一条审批服务‘快车道’”。

去年底,恩施市召开“市民之家”政府服务改造升级动员大会,一场为了群众办事方便、快捷的改革迅速启动。

随即,恩施市监察局出台了《关于对违反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办理规定实行责任追究的通知》,要求各有关部门“严格落实‘应进必进’的要求,严格落实‘进必授权’的要求,严格落实‘一周办结’的要求,严格落实‘首问责任制’、‘一次性告知制’等要求,严禁‘体外循环’、‘双轨运行’,对进驻事项不全、流程优化不到位、制度落实不到位,导致办事人员多次跑、重复跑的,对单位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实行责任追究。

2015年10月以来,“市民之家”对进驻事项进行了全面清理,合并部门内部重复的审批项目、审批环节,“市民之家”原进驻的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从444项减少至321项,并向各进驻单位发放窗口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及一次性告知服务方案,每一事项办理环节均统一为“窗口受理、窗口办理(或窗口协调相关科室办理)、窗口办结”,部门不得随意增设审批环节和审批要素,不得“双轨运行”。各窗口加强工作人员的学习和业务培训,严格执行“一次性告知制”,避免群众“多次跑”。

压缩审批时限

落实“一周办结”

优化审批流程,让群众少跑腿快办事。按照“一周办结制”要求,“市民之家”对进驻事项进行“审批提速”,

进驻的321项及53项子项中,303项行政审批及服务事项办结时限压缩至5个工作日,“一周办结率”达81%。

以恩施市住建局窗口为例,过去“施工许可证”办理,要经过“质量注册、安全措施备案、建筑工程施工许可”三项审批,审批权限分属三个科室,全部审批通过要近三个月。而优化审批流程后,三项合一,5个工作日即可办结。

“窗口办结”、“一周办结”,不仅提高了政府服务效率,也实实在在地为群众减少了办事成本。恩施盛世安宇建筑有限公司资料员汪女士感触颇深:“我公司2015年至2016年开工建设了4个工程,不仅办证更快,交的资料也大幅减少,为公司节约了很多开支”。审批环节减少了,市住建局窗口受理资料压缩了80%,仅这一项2015年即为我市99家申报单位节约开支十六万元。

截至目前,“市民之家”所有进驻事项办结时限从法定的6739个工作日减少至2120个工作日,减少了4619个工作日,提速68.5%,今年1至2月,“市民之家”受理群众咨询43106人次,受理业务14.22万件,办结14.21万件,办结率达99.93%。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