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康乐
通讯员
陈普亮
怎么统计硒养生旅游业?怎么认定涉硒企业?怎么计算硒农业?5月,《恩施州硒产业统计方案(试行)》出台,类似的疑问都有了答案。
《方案》开创了全国全省硒产业专项统计的先河,是我州拓宽硒产业、延伸硒产业链的又一重大举措,也是对打造恩施“世界硒都”和建设全省硒产业发展先行示范区精神的具体落实。
从硒资源到“硒+X”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产业成为时代经济热词,富硒产品开始在全国“圈粉”。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硒产业发展,将其列入全省农业提质增效的新兴战略产业,编制《湖北省富硒产业发展规划(2014-2020年)》,将恩施纳入省级硒产业布局的核心板块,提出建恩施州富硒产业集群,建成全国最大的多样性富硒农副产品中心和硒肥生产基地、富硒矿泉水生产基地、富硒生态旅游基地。
我州如何抓住机遇,抓好规划落实?
闻讯而动,借势借力。
利用资源优势,我州在全国率先建立起了完备的硒产品生产、加工、研发、市场及基础研究体系,将硒健康养生为主的大健康产业纳入重点产业链,将硒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纳入全州重点专项规划,吹响了做大做强硒产业的集结号。
把“全球唯一探明的独立硒矿床”和“全球最大富硒生物圈”变成恩施硒引力,做成硒品牌,恩施用了20年时间。
摒弃开矿、卖富硒农作物的老观念,依托资源优势,转变发展方式,“硒+X”产业发展新模式喷薄而出。以富硒农业为基础,以富硒食品加工、富硒生物医药为支撑,以富硒健康旅游产业为延伸,建立富硒主导产业“121”结构体系,推进富硒产业融合发展。
深入全面开展硒资源普查保护工程、硒产业基地建设工程、硒标准体系建设工程、硒产业科技创新工程、硒企业培育成长工程、硒产业平台建设工程、硒产业品牌营销工程,促进全州富硒产业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发展。
从认识硒到发展硒产业
“总听国内外著名的营养学家讲硒对人体的重要性,要全民补硒,但硒看不见摸不着,作用于人体健康的过程又很长,如何补硒,生产什么样的硒产品,大家都在摸着石头过河。”州硒资源保护与开发局局长张祖清说。
为了推进硒产业从概念到实业转变,我州稳打基本功,狠抓实体经济,从资源普查、基地建设、企业培育着手,以检验平台、科研平台、交易平台、园区平台、咨询平台、展会平台为依托,为广大企业发展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今年4月,全州1:25万土壤含硒量普查发布,富硒茶叶基地认证有序推进;5月,巴东野三关镇等4个1:5万土壤含硒量普查成果通过专家评审;5月27日至29日,国家富硒产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州食品药品检验检测中心、州产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通过省级资质认定现场评审,并确认了9名授权签字人的授权范围。
在全州硒产业发展利好政策的引导下,硒企业发展向上、向好。
4月17日,恩施硒之泉矿泉水有限公司投资近两亿元,在建始县业洲镇马栏溪村开发的富硒矿泉水“稀世宝”正式投产;恩施市楚丰现代农业长期立足生产富硒大米和富硒小杂粮,其富硒糙米、珍硒米、营养粥米等特色产品俏销各大超市;恩施市仙之堂着力开发保健饮品,产品甘味绞股蓝以其独特的品质深受州外客商青睐;恩施硒元素以硒蔬菜、水果为主打,发展观光体验农业,带动了乡村旅游业发展;德源集团在恩施市工业园投资1.1亿元建设总部和厂房,建成后年产将达到10亿元,将成为恩施州高科技硒产业的龙头之一。
从“单兵作战”到抱团发展
“单打独斗无所作为,抱团发展希望无限。”张祖清说,市场主体小、标准化程度不高、市场竞争力弱,企业各自为营、单打独斗,曾是我州硒产业的真实写照。
针对这一现状,州硒资源保护与开发局围绕州委“唱响硒品牌”的总要求,协调发改委、农业局、林业局、商务局等相关部门,大力实施市场主体培育工程,引导市场主体发展基地、制定标准、打造品牌,走“抱团创天下”之路。
2015年11月,全州9家龙头企业共同发起成立硒谷产业园企业联合会,抱团发展做大硒产业文章,目前已有30多家涉硒企业入会。企业联合会的成立将进一步整合基地资源,研发高附加值的系列硒产品,不断提高恩施硒产品在全国硒产品消费市场中的份额。
如今,前来联盟总部考察参观、业务洽谈的人络绎不绝。2月15日至3月3日,南京亚瑞都市健康家投资公司、广东美健美科技公司、广东盐业集团等5家健康产业领域的大渠道商先后慕名前来洽谈采购恩施硒产品。
茶叶是恩施州富硒产业的支柱之一,恩施茶叶产业协会积极作为,着力推动我州茶叶标准化、产业化,打造恩施硒茶品牌,制定了恩施硒茶公共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对恩施硒茶实行行业自律。目前已有会员64家,年产值达到30亿元。
2015年,恩施州富有机硒食品硒含量要求上升为省级地方标准,并积极争取出台全省统一的标识标志管理办法。湖北省硒产业协会可望近期成立,并争取在恩施设秘书处,将有利于恩施进一步整合基地资源,推进制定行业标准,抢占硒产品市场的制高点和话语权,加快实现恩施人民“因硒而富”的美好愿景。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