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传颂红军长征史走好新的长征路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恩施州老区建设促进会

恩施州史志办公室

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红四方面军与一年前到达陕北的红一方面军,在甘肃会宁将台堡会师。以此为标志,史无前例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结束。

时光过去了80年,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全党、全军和全国人民以红军长征精神继续新的长征,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华人民共和国屹立于世界东方,成为促进、维护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凝聚全部聪明才智不断创造现代文明,赶超世界先进水平,为人类作出更大的贡献;全国人民的生活水平蒸蒸日上,幸福安宁,即将实现全面小康的目标。当年长征的先烈们为之奋斗牺牲的革命理想正在一步步实现。

突围长征是由于当时我们党还不成熟,不能摆脱共产国际脱离中国革命实际的瞎指挥和王明左倾错误路线,毛泽东同志被剥夺了在中央的领导权和军事指挥权,丢掉正确的战略战术,中央红军和苏区人民陷入极度危机中。在面临覆灭危险的情况下,经过短暂的秘密准备,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悲壮地告别中央苏区和人民,实施突围。。此后极其艰险的转战,直到1935年1月遵义会议,再次确立了毛泽东同志在中央的领导地位和军事指挥权,英雄的红军在毛泽东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领导和指挥下,以非凡的智慧和勇气,运用灵活机动的战略战术,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翻越雪山,穿过草地,突破天险腊子口,击退上百万敌军的围追堵截,纵横11个省,长驱两万五千里,历时一年到达陕甘根据地,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

中央红军突围长征,首开先河,行程最长,道路最曲折,战斗最惨烈,牺牲最大,成败最为关键。我们传颂中央红军长征史的同时,作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老区的干部群众和广大青少年,也要了解从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突围、战略转移的红二方面军的长征史,以增强自豪感和责任感,更自觉地继承长征精神,弘扬老区精神,奋发图强建设革命老区,以告慰革命先烈。

恩施州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湘鄂西、湘鄂川黔两大革命根据地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红二方面军的摇篮。

1928年至1935年,贺龙、任弼时等老一辈革命家领导创建和巩固湘鄂西、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恩施地区8县有5个县建立了县委和县苏维埃政府,有40个区、243个乡建立了党团组织、苏维埃政权和群团组织。广泛发动群众打土豪、捉劣绅、分浮财、分土地,发展农业、工商贸易和文化教育事业。全地区当时有20多万人投身革命斗争,近2万名青壮年参加红军和游击队,1.2万人为革命献出了生命。

1934年夏,湘赣根据地红军的反“围剿”作战处于困难境地,7月23日,中共中央和中革军委命令红六军团从湘赣根据地转移到湖南中部开展游击战,并与湘鄂川黔根据地贺龙率领的红三军取得联系。由任弼时为主席、萧克、王震为委员的军政委员会,于8月7日率红六军团9700人由江西遂川县横石出发,连续突破敌人四道封锁线,穿越20多个县,行军作战78天,于1934年10月24日到达贵州省印江县木黄,与前来接应的贺龙、关向应率领的红三军会师。两军会合后,红三军恢复红二军团的番号,贺龙任军团长,任弼时任政治委员,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

红二、红六军团为策应中央机关和中央红军突围,发动湘西攻势,牵制和调动了蒋介石部署在湘鄂两省的重兵。1934年12月,中央政治局在黎平开会,决定改变原定进入湘西与红二、红六军团会合的计划,二、六军团仍然按“多背些敌人过来”的作战方针,纵横转战,歼灭和钳制了大批敌军。1935年6月中旬,红二、红六军团在鄂西南围攻宣恩县城,同时在咸丰县忠堡伏击,歼灭国民党军队四十一师大部,活捉中将师长张振汉。7月至8月初,红二、红六军团围困龙山县城,在宣恩县板栗园利福田一带设伏,歼灭敌八十五师大部,击毙师长谢彬,俘虏近千人,缴获大量枪炮、弹药和银元。这两场大胜仗使反“围剿”斗争取得重大胜利。

1935年9月,红一方面军即将到达陕甘,红四方面军正在长征途中,蒋介石转头调集了22个师、外加5个旅,共130个团,加上地方保安团共40余万兵力,对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和红二、红六军团进行新的大规模“围剿”。面临兵力数10倍于我的强敌重重包围,11月上旬,红二、红六军团在桑植集结整编,准备突围。两个军团共编成6个师、17个团,1.8万人,11月19日,分别在刘家坪、瑞塔铺举行誓师大会,贺龙代表军委分会下达突围命令,当晚主力出发,强渡澧水攻占大庸,接着强渡沅水直插湘中,趁黔东敌军空虚,兵分两路挺进贵州,再入云南。

红二、红六军团出发长征时,留下红十八师执行牵制敌人,掩护主力突围的任务。从1935年10月至1936年1月,红十八师在师长兼政委张振坤率领下,辗转游击于湘鄂川黔地区,承受了数万敌军的追剿,转战20多个县,进行大小战斗20多次,出色完成了牵制敌人重兵、策应主力突围的任务,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师参谋长兼五十三团团长刘风不幸牺牲在来凤县革勒车。1936年1月9日,红十八师在贵州江口跟上主力部队,全师由3000人减员到600人。

1936年7月初,红二、红六军团到达四川甘孜,与红四方面军会师。中革军委指令二、六军团和三十二军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治委员,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治委员。

红二方面军长征历时近一年,转战湖南、湖北、贵州、云南、西康、四川、青海、甘肃、宁夏、陕西10个省,行程2万余里,进行大小战斗110多次,牺牲团以上干部36人,总共减员超过1万人,会师时有1.1万余人。是中国工农红军三大主力之一,在中国革命征程上建立了卓越的不朽功勋。

没有红军艰苦卓绝进行长征的伟大胜利,就没有我们今天的一切。长征的历史我们要不断传颂,长征精神我们要不断继承和弘扬。

“苦不苦,想想红军长征二万五;累不累,比比革命老前辈。”这朴素的道理,激励过多少革命队伍的同志战胜困难,完成艰苦的工作任务。且不说那无数红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冲锋陷阵、流血牺牲、前赴后继,就从“平凡小事”也充分体现伟大的长征精神:有的红军战士牺牲前把悉心保存的几根火柴,把自制的一枚钓鱼钩,把节省的几个铜板,作为最后的党费,郑重地交给党组织;在巍巍雪山,一位红军倒下了,再也没有起来,但他手里举着鲜红的党费证和一块银元;在过雪山草地时,一双草鞋就能救一位战友的命,有的红军把自己的草鞋送给战友;有的当战友陷进泥沼时,使尽最后的力气把战友拉出来,自己却再也没有出来……。这些真实故事,感动和教育了多少人!长征中,官兵一致、同甘共苦,共产党员总是吃苦在前,冲锋在前,牺牲在前。我们今天的各级领导干部、广大党员、共青团员都能具有红军将士那样对革命理想的坚定信仰,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战胜敌人和一切困难的坚强意志和决心,对党的纪律的敬畏和自觉遵守,何愁我们的奋斗目标不能实现,何愁我们的党纪、党风和廉政建设搞不好,何愁我们得不到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支持!长征精神永远是我们夺取胜利的不竭动力和宝贵财富。

我们党成为了执政党,但要实现党的奋斗目标,前面的路还很长很长,肩上的担子还很重很重。地位不同了,环境改变了,物质条件提高了,但党的性质和根本宗旨不能变,党的先进性、纯洁性要求不能变。新中国成立前夕,毛泽东同志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上说:“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以后的路程更长,工作更伟大,更艰苦。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历史已经证明,毛泽东同志当年的教诲,意义多么重大和深远。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提出要走好新的长征路,实现“两个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在此基础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我们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重温长征历史,继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上讲话所要求的:“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一切向前走,都不能忘记走过的路;走得再远、走到再光辉的未来,也不能忘记走过的过去,不能忘记为什么出发。面向未来,面向挑战,全党同志一定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革命老区是党和人民军队的根,老区和老区人民为革命胜利作出了重大牺牲和贡献。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革命老区的建设和扶贫工作,2015年,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大脱贫攻坚力度,支持革命老区开发建设的指导意见》,要求以贫困老区为重点,进一步加大扶持力度,实施精准扶贫,到2020年,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推动老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恩施州是革命老区,又是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地区。当前,全州上下正按照中央、省委的要求,开展脱贫攻坚,各级领导干部上阵,层层实行责任制,立军令状,确保如期实现全州整体脱贫。走好长征路,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我们要努力担当起应尽之责,兑现庄严承诺,不辜负党和人民群众的期望,不辱时代的使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