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你有多久没去过图书馆了?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图书馆承担着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重要职能,肩负着保存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重要使命。而在数字时代,你已有多久没有走进过它,感受过它的魅力?

记者

黎袁媛

通讯员

曾经辉煌

10月18日,正值中小学生秋假,阳光斜斜地投进窗户,全神贯注的孩子们坐在书架旁,轻轻翻阅着图画书。靠窗,有家长拿着笔记本电脑辅导孩子查阅、记录资料。

这是闹中取静的恩施州图书馆。工作人员欣慰地说,因为是假日,儿童阅览室每天的读者人数达到了百余人次。

“图书馆最辉煌的时代是在上世纪80年代。”州图书馆副馆长袁少如说。他从武汉大学图书馆专业学习归来,就在这里工作。

州图书馆是全省唯一的地市级民族公共图书馆,前身是抗战时期从武昌迁入鄂西山区的湖北省立图书馆。1946年,“湖北省立恩施图书馆”在回迁的省立图书馆原址基础上成立。

1986年,这栋率先使用玻璃幕墙的大楼是全城最漂亮的建筑,曾作为全省地市级图书馆的佼佼者登上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年鉴。人们对知识的渴望和热情曾经使得这里门庭若市。

图书馆救过人。

一次,湖南省龙山县向来凤县人民医院求助,请求派一位麻醉师,参加一个儿童心胞剥落手术。而唯一的一名麻醉师从未做过这种手术,心中没底。正在图书室工作的李腊梅想起按照标准编录的图书馆索引中刚好提到过这种手术,迅速从大量的资料中翻出了有关章节。最后,麻醉师成功地完成了任务。

图书馆也救活过一个厂。

建始县钢铁厂数千工人被迫下岗待业,时任厂长试图转产救厂,生产硅酸盐砖。可钢铁厂既无相关技术工人,也无现成资料可供参考,硅酸盐砖生产技术始终难过关。眼看钢铁厂濒临破产,州图书馆在全国范围内搜集相关书籍,终于在北京市图书馆找到,并火速运回恩施。经过两个月技术攻关,钢铁厂转产成功,工人们重返工厂上班。

一个个鲜活的故事验证了那句话:知识就是力量。

许多温情的故事也发生在图书馆和读者之间。1983年,建始县图书馆的外借人员张厚炎双腿因伤不便上班,热心的读者跑到他家,天天负责接送。《为人找书

为书找人》的报道登上了《人民日报》。

这么多年来,州图书馆“读者第一

服务至上”“为人找书

为书找人”的宗旨和理念一直没变过。

现状窘迫

印度图书馆学家、教育家阮冈纳赞于1931年撰写的享誉世界的图书馆学名著,其图书馆学五个定律被国际图书馆界誉为“我们职业最简明的表述”。这五定律是:第一定律——书是为了用的;第二定律——每个读者有其书;第三定律——每本书有其读者;第四定律——节省读者的时间;第五定律——图书馆是一个生长着的有机体。

而随着时代变迁,州图书馆的生长速度远低于爱书人的期许。

3010平方米、

7层书库、4个阅览大厅、2个外借处,67万册藏书……面对服务州城30万读者的重任,州图书馆已力不从心。

馆舍老化严重。目前,这栋30岁的大楼大部分房间成为堆放满满的库房,部分库房只容一人侧身而入。原来的社综部等5个部门被压缩到一个阅览室内,而儿童阅览室仅有160平方米、50个座位。许多想在图书馆静谧的氛围中阅读的读者不能如愿。

这里也没有中央空调,冬天寒冷难耐,夏天酷暑难当,每逢此时,阅览室常常门可罗雀。今年,读者纷纷提出了改善阅读环境的要求。州图书馆终于筹集到资金,解决了阅览室空调设备,改善了阅读环境,读者人数明显增多。

由于经费不足,图书种类无法满足读者的实际需求。“如果小学生必读推荐书目的书再多一点就好了。”正陪女儿来看书的市民陈红梅说。

从2014年开始,州图书馆在政府的扶持下每年投入购书经费50万元。2016年,州图书馆又投入72万元购书经费,根据读者需求,通过读者推荐、订单、现采等方式采购有收藏价值的书、精品书、读者喜爱的书籍共计1万多种5万余册,使馆藏结构得到较大优化、数量得到明显增加;借阅部均实现开架借阅,同时开辟馆外阅报栏,开放电子阅览室。

由于藏书结构的优化、馆藏数量的增加、阅读环境的改善,使得读者人数明显增多。今年上半年,办理新证488人,馆内流通读者10863人次,流通图书47659册次。馆外流通读者18960人次,流通图书42480册次。

袁少如说,和大中型图书馆相比,这个数据可以忽略。但对于一个不足100余个阅览坐席的30年老馆来说,也是一种进步。

期待明天

如果说新华书店是全民阅读的重要组成部分,那么图书馆就是全民阅读的主战场。在文化强国、“数字化+图书馆”“图书馆+N”等的大背景下,公共图书馆如何创新服务、发挥公共文化服务功能、满足读者?

在州图书馆阅览室的大厅里,有一台醒目的电子阅读机。读者只需在手机上安装客户端,扫描相应的二维码,就可下载喜爱的图书。这是图书馆运用“互联网+”思维,让服务广起来的手段之一。目前,电子阅读机已走入部分州直单位。

今年4月投入150万元建成的数字图书馆,拥有电子图书140万种、期刊7千万篇、报纸8千万篇、视频资源10万集。通过微信公众号、QQ群和微信群,读者可随时向图书馆提出服务要求,建言献策,并可荐书。“移动图书馆”进机关、进警营、进学校;请专家进行长江讲坛直播……在互联网时代,州图书馆克服馆舍狭小的困难,走出馆外,拓展服务范围,延伸服务领域。图书馆以数字化的方式,贴近了人们的生活。

州图书馆应该是全州文献收藏保护中心、文献开发利用中心和全州公共图书馆数字化网络服务中心。而现实离这一目标还很远:历史文献还躺在书柜中,没能数字化;数字化图书馆只能在馆内局域网内使用,读者在家中无法借阅书刊资料;电子阅览室电脑急需增加并更新……

当火车经过宜昌站时,广播里会介绍说“宜昌是全省人均阅读量最高的城市”。希望有一天,恩施也能骄傲地这样介绍自己。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