饶自爱
【水布垭镇简介】
水布垭镇位于武陵山脉的延伸段,八百里清江的中游。东与宜昌市长阳县渔峡口镇交界,西与清太坪镇毗邻,南与金果坪乡和五峰县牛庄乡接壤,北与野三关镇相依。下辖30个村(社区),415个村民小组,12585户,农业人口4.6万余人。全镇国土面积31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61224亩。
因水布垭工程而诞生的水布垭镇,四季分明,雨量充沛,山清水秀,气候宜人,物产丰富。现已探明有大储量的铁矿、煤矸石、石灰石、方解石。药材、蔬菜、木材、石材、茶叶、畜牧业、水上养殖业是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境内交通四通八达,省、县、乡、村道路联网互通,距巴东县城130公里,距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25公里,沿清江东下宜昌120公里,西上恩施117公里,巴鹤公路(245省道)贯通南北,是世界高坝和清江水布垭水利枢纽工程坝址所在地。
近年来,水布垭镇围绕“港口贸易镇、水电工业镇、民族风情镇、生态旅游镇”的目标,依托世界高坝、最深最清的清江湖、神秘的廪君山、全省最大的高山岩溶湖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山区特色农业产业。按照“建基地、扶龙头、强组织”的思路,发挥资源优势,重点发展茶、蔬、药、果、畜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已初步建成茶叶、蔬菜、药材、干鲜果四大基地,并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推进。
水布垭镇宜居、宜业、宜游、宜文,是集生态农业、休闲度假于一体的旅游胜地,也是投资者创业的乐园。
【乡镇荣誉】
●2012年,被评为全省民政工作先进单位
●2012年,被评为湖北省楹联文化镇
●2012年,被评为全州综治维稳先进单位
●2013年,被评为全省学习型先进党组织
●2013年,被评为全县招商引资先进单位
●2013年至2014年,被评为全州烟叶生产先进单位
●2014年,被评为全县农民负担监督管理先进单位
●2015年,被评为全县党建工作先进单位
●2016年,被评为湖北省廪君文化之乡
青山远处青山青,碧波绿影层叠层。
水布垭镇因水布垭水电工程而诞生,是在原长岭乡、泗淌乡、杨柳池镇等3个乡镇的基础上合为一体的新建制镇,位于八百里清江中游,西靠恩施,东邻宜昌。建镇20年,如今,水布垭镇已出落成清江画廊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集镇建设靓清江
2000年夏天,机器的轰鸣声和隆隆的炮声,打破了清江两岸的宁静。为支持国家重点工程建设,这里的人们舍小家为大家,仅整体搬迁安置的移民就有1515户、4760人。
该镇用旅游兴镇的理念抓集镇建设,按照“水电工业镇、港口贸易镇、民族风情镇、生态旅游镇”的定位,多方争取资金,建成了三纵三横、三个十字路口共7条主要街道的民族风情镇,让集镇“大”起来。该镇结合旅游、铁矿资源的开发,按照宜游、宜居、宜业的总体要求,多方融资,对清江大道、盐水大道和集镇四条主街道进行绿化、硬化和亮化,让集镇
“美”起来。鼓励全民发展二、三产业,提升集镇服务功能,使集镇
“热”
起来。
水布垭镇宛如清江上的一颗璀璨明珠,镶嵌在清江中游,绽放出无穷的魅力和光彩。
旅游开发显魅力
水布垭镇旅游资源丰富,有世界高坝、清江深水湖、湖北最大的高山岩溶湖、绝壁天河、廪君故里三里城、黑洞和后门大溶洞、绝壁天河东方红水渠等景点。尤其是三里城,拥有土家族原生态的民族文化、原始的自然生态和原貌的历史遗存。
古朴独特的民俗,厚重的廪君文化,丰富的旅游资源,让水布垭镇成为卾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华中地区休闲度假旅游最佳目的地之一。该镇瞄准恩旅集团落户该镇的契机,利用已经形成的景区体系,着力打造巴人水上第一寨、清江观光第一漂、华中温泉休闲第一城。围绕建设省级生态旅游名镇、清江流域的港口集镇、巴东江南经济重镇,大力发展旅游业,先后融资2380万元,修建水布垭旅游码头、停车场,改造了旅游接待中心。
2012年,该镇成功举办了首届“廪君故里·风光风情”
旅游摄影大赛,邀请国内50多家旅行社负责人参加“船进恩施·水布垭”首游式,并岀版发行了1万册
《水布垭印象》画册。该镇还积极组织人员发掘民间故事,先后出版了《巴人故里——三里城》《巴鹤民间》《烈女谭小七》等系列丛书。今年初春,该镇被省民间文艺家协会授予“湖北廪君文化之乡”称号。
与此同时,乡村旅游也在水布垭镇悄然兴起。该镇把集镇和6个沿清江中心村打造成“清江门前过、道路户户通、四季花果香、游客慕名来”的休闲观光园,镇内近100栋四井田口的天井房、青龙白虎的柄墙屋、土砌石盖的石板房,让人有一种穿越时空之感。一道道乡土美味,一副副对联,显现出水布垭镇宜居、宜业、宜游、宜文的独特魅力。
绿色生态壮产业
水布垭镇物产丰富,药材、蔬菜、木材、石材、茶叶、畜牧业、特畜养殖业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致富的主导产业。
该镇党委、政府确立了“一港两园”的发展战略,从资源中聚力、从山水中刨金。为激活农业资源这个沉睡的“聚宝盆”,该镇按照“建基地、扶龙头、强组织”的思路,重点发展壮大茶、蔬、药、果、畜五大特色支柱产业,初步建成茶叶、蔬菜、药材、干鲜果四大基地,并逐步向规模化、标准化、产业化、品牌化推进。
绿色生态特色农业基地正在形成,1万亩连片成规模的优质富硒茶园,不仅是农民的脱贫致富园,也是旅游观光园;1万亩银杏林已逐渐成林,将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该镇地处“华中药库”腹地,是中药材主产区之一,境内的野生、半野生、家生中药材品种达700多种,是传统中药材独活、贝母、天麻的主产区,该镇广泛种植以天麻、独活、玄参为主的名贵中药材,形成了药业基地和专业村。该镇还大力发展养殖业,每年岀栏量不低于20万头生猪、4.5万只山羊、5000头肉牛,家禽年饲养量超过35万羽。
为鼓励全民创业,水布垭镇用“亲商、护商、扶商”的理念和“保姆式”服务,支持大兴牧业、恒丰药业等农民专业合作社抱团发展,规模化经营;扶持长源生态、云英、金耀等农村专业合作社向茶叶、蔬菜、干鲜果、药材及肉类加工领域拓展,逐步形成“公司+基地+农户+专业合作社”的模式,收到了“办一个组织、撑一个产业、带一个市场、创一个品牌、富一方百姓”的良好效果,涌现出国家级示范社1家,省级专业合作示范社2家,州级专业合作示范社3家,截至去年底,该镇新增市场主体151家,合作社社员6835人,带动农户9995户,涌现出13个家庭农场。
产业助推精准扶贫,2013年,该镇建档立卡贫困户达5614户17350人,通过实施“规划到户、措施到户、责任到人”的精准帮扶,已有1178户脱贫。
新镇新景新气象
饶自爱
2000年前,这里还只是巴东县长岭乡辖区内的一个小山村,荒山绵延,沟壑纵横,人迹罕至。但随着水布垭工程的上马,“藏在深山人未识”的水布垭镇一夜之间名扬四海。2001年3月28日,经省政府批准,长岭乡、泗淌乡、杨柳池镇合并为水布垭镇,并将镇政府所在地从海拔1000多米的山岭之上,搬迁至山脚水布垭坝区所在地的三友坪村。
水布垭境内峰峦叠嶂,万壑幽深,森林茂密,峭岸千仞。这里有我省最大的高山岩溶湖水流坪淡水湖,水域面积达1070亩,总蓄水量550万立方米,成为
“绝壁天河”的起源,四面群山环抱,风景如画,令人如痴如醉。
“青山平湖高坝滋润巴文化,秀水瀑布雄垭成就梦之旅”是水布垭的真实写照。在农家、在茶园、在高山、在河谷,男女老少能歌善舞。嘹亮的山歌,翩翩的舞姿,秀丽的山水,悠久的文化,汇成一幅现代农村新画卷。如今,清江最大跨度桥梁——水布垭清江大桥主塔顺利封顶,巴鹤省道正抓紧施工……新镇新景新气象,水布垭镇必将成为清江上耀眼的明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