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梦蝶
通讯员
彭清慧
【高坪镇简介】
高坪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这里自然风光秀美多姿,人文资源源远流长,旅游资源特别丰富。这里有挑战人类起源学说的“建始直立人遗址”;这里有建始“古八景”之一的石柱观;这里有省级农业旅游示范村、恩施州民族文化“活化传承”示范村八角村,是恩施州民族文化活化传承基地。建始直立人和野三河流域开发被列入建始“一品两河”旅游开发战略核心景点规划建设,有享有美誉的国家4A景区级石门古风旅游区。
高坪区位优势明显,交通便利。沪渝高速公路、宜万铁路、318国道以及国家重点工程“忠武”“西气东送”天然气管道横贯其中。全镇42个村公路通村率达100%,通组率达95.2%,入户率达75%。
高坪镇依托农业产业布局,制定了“三线三业”农业产业大发展思路,农村经济快速增长,民生得到显著改善,财政收入稳步增长,各项事业蓬勃发展,全镇农村经济总收入达到4.83亿元,粮食总产量达到2.79万吨,完成工业总产值4.33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811元。
根据新修编的《高坪集镇总体规划集镇规划》,未来将以高店子为镇域中心,318国道、三高公路、青望公路为横轴,以高渣公路为纵轴构建“一心三横一纵”发展模式,建设精品、生态、宜游枢纽之城镇。
【乡镇荣誉】
●2013年被评为湖北省卫生乡镇
●2013年被评为全州万名干部进万村洁万家活动先进乡镇
●2012年被评为全州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先进乡镇
●2010年被评为湖北省“三农”档案工作示范乡镇
●2014年被评为建始县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先进单位
●2012年被评为全州扶贫开发工作先进单位
这里有秀美多姿的自然风光,源远流长的人文资源;这里有挑战人类起源学说的“建始直立人遗址”;这里是道教文化传承之地,建始“古八景”之一的石柱观位于本镇望坪村境内;这里是生态旅游绝佳之地,集奇、险、幽、怪、秀于一体,有亚洲第一高跨大桥野三河大桥,有“施南第一佳要”施宜古道石门河,有省级农业旅游示范村、恩施州民族文化“活化传承”示范村八角村。域内的“建始直立人遗址”和野三河流域,被列入建始“一品两河”旅游开发战略核心景点规划建设,还有国家4A级景区石门古风旅游区。这里就是建始县高坪镇。
近年来,高坪镇着眼发展,培育主导产业;整合资源,改善基础设施;以人为本,发展社会事业;创新机制,确保社会稳定;严格管理,加强自身建设,和衷共济,艰苦创业,实现了政治、经济、文化和社会跨越式发展。
打造一流发展平台,构建一流发展环境
走进高坪镇,首先便被干净如洗的街道、整齐划一的小镇所吸引。
为创造更好的招商引资环境,高坪镇加大民主法制建设力度,保持社会和谐稳定。人大的法律监督和政协的民主监督工作不断加强,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机制进一步完善;精心指导村级换届选举,全面推行村级“四议两公开”和村民代表议事制度,依法保障群众民主权利;积极推进“六五”法制宣传教育和推广“三位一体”模式,着重培养干部群众的守法意识和依法办事能力,培养干群自觉运用法律手段化解社会矛盾的意识;强化基层组织建设,充实法律顾问队伍,实行法律顾问坐班制,发扬敢于担当、勇于负责的精神,采取积极有效措施,主动作为,着力减少信访存量,遏制信访增量,为经济社会发展营造良好环境;在广泛教育的基础上,对各类违法行为,坚持严管与重罚并举、治标与治本相结合,增强法律威慑力,坚决维护和谐稳定的发展环境。深入开展“六五”普法,共办理法律援助案件128件,其他法律援助事项875件。安全生产监管体系不断完善,安全生产形势持续稳定。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升发展质量和水平
高坪镇始终把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放在首要位置,加快结构调整,优化产业布局,实现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2015年,全镇粮食年产量稳定在2.3万吨以上,生猪饲养量超过8万头,启动建设1个新农村示范片、4个新农村示范村、1个美丽乡村、1个绿色幸福村、7个整村推进村,对青望片区实施扶贫攻坚;实施1万亩基本农田整治;建成了318国道沿线21公里的猕猴桃观光长廊,全镇猕猴桃种植面积达到2500亩,乌龙茶种植面积达到3500亩,发展高山水晶葡萄1200亩。
丰富的资源和便捷的区位优势,让高坪镇在项目和资金的引进中占据上风。该镇大力发展优势产业,工业经济总量和质量全面提升。到2015年9月,该镇工业经济实现总产值51056万元,完成计划任务的74%,工业增加值达到12527万元,规模以上企业总数达到4家。
整合城乡旅游资源,活跃旅游商贸经济
整合城乡旅游资源,打造高质量旅游产业,高坪镇已成为州内旅游发展的重要一极。围绕“打造全省自驾游第一营地”的目标,亮好“人类起源地·天赐石门河”这张名片,石门古风旅游景区成功创建国家4A级景区。景区自2014年8月试营业以来,不断刷新州内新开业景区门票收入和游客接待量纪录,截至2015年10月,共接待游客66.8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15亿元,解决就业200余人;完成4条共10公里旅游公路建设;2015年新增农家乐20余家,旅游接待能力不断增强。
以旅游产业为龙头,带动产业融合发展,全面提升旅游业发展水平,将高坪打造成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的重要节点和旅游休闲名镇,实现创建湖北旅游名镇的目标。按照合理布局和立体气候特点,重点发展核桃、魔芋、药材、乌龙茶、猕猴桃、玫瑰花、水晶葡萄等产业,大力发展有机无公害农产品和富硒绿色食品,提高市场竞争力。发挥资源优势和区位优势,着力提高资源加工转化附加值,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培植产业集群。不断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大力发展劳动密集型企业和现代服务业,支持鼓励外出务工的有识之士回乡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同谱民族团结曲,共唱和谐高坪歌
走进高坪镇八角村,首先便被一座气势恢宏、粉墙黛瓦、八角重檐攒尖式的建筑所吸引。据了解,这是镇政府投入60万元恢复重建的八角村民族标志性建筑——八角楼,是高坪闹年歌的演出之地,也是对外展示特色文化的窗口。在八角楼前面的广场上,还建起了500平方米的篮球场,镇文体服务中心也迁进了八角楼,政府还投入1万多元购买锣鼓、音箱等设备,为群众文化活动提供了保障。
高坪镇文化搭台、经济唱戏,实行人员到位、规划到位、措施到位、资金到位,全力打造民族团结进步大镇。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进乡村、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学校、进宾馆活动。动员各级干部参与创建,使其成为民族创建工作的先行者、宣传员;动员群众参与创建,将民族团结进步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特色村寨相结合,通过开展民族法规进农家活动,共建和谐民族大家庭;以石门河景区为核心,重点对景区60多名员工开展“讲民间故事、唱土家山民歌、跳民族舞蹈、传民间习俗”培训;以汇富民族小学、高坪小学、石垭小学等为示范点,开展一人一套民族服装、一周一堂民族体育课、一月一堂民族法规教育课、一季度一次民族文体活动展演、一年一次民族艺术比赛系列活动;以宾馆为单位,展示土家习俗,传递土家饮食文化。通过创建,民族团结进步大镇特色日渐显现。
时代赋予重任,人民寄予厚望。高坪镇党政班子凝心聚力,埋头苦干,一个富饶、文明、和谐的高坪画卷正呈现在我们眼前。
岁月深处的
记忆
其实说到高坪,我和这个地方还是挺有缘分的。因为我的老家巴东紧邻高坪,我的外婆就是高坪人,外婆家门前的那条河便是石门河。儿时的记忆中,总觉得外婆家比自己家好玩,就待在外婆家不走。
这里民风淳朴,善良好客,尊长爱幼,特别是迎宾送客、岁时交往,形成了一套较为完整的习俗。这里的人们喜食酸辣,善饮包谷酒,有亲友往来,必以酒待客。这里的人还喜爱吃合渣,几乎家家都有小石磨(现在有的已用钢磨代替),也几乎家家都有腌菜坛子。已长大成人的我,无论在哪里,无论面对什么山珍海味,只要有合渣就会忘却一切,儿时的记忆就会涌上心头。高坪土岭、苏坪一带善用陶瓷罐罐泡茶,将茶叶放入罐内,用文火焙烤,再注入开水,这样连冲三次,称之“茶冲三道香”。每年的阴历冬月开始,一直到腊月,是宰杀年猪的季节。每到这个时节,我们全家便会回外婆家吃年猪饭。除了吃鲜以外,其余的年猪肉砍成块,用盐腌几天后,再取出用烟火慢慢熏烤成焦黄色,称之为“腊肉”,可储存到次年。有亲朋来时用炖猪蹄待客算是最高礼遇,而外婆总会将最好的夹给我吃。
随着我外出求学,去外婆家的次数也越来越来少,但高坪的景致和外婆家的腊肉饭香却深深烙在记忆中。
高坪,这片我深爱着的土地,谢谢你伴我成长!
杨梦蝶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