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丹
文/图
六月初的恩施,天气渐热。每逢周末,便想约上三五好友,带上家人,远离城区,寻一处山清水秀的乐土,让身心在旷野里奔跑。其实,恩施城边这样的地方不少,比如枫香坡、望城坡,可这些地方已经去过多次,腻了便不愿再去。
恰好听朋友介绍恩施市白果乡有个叫下村坝的地方是个不错的去处,适合呼吸新鲜空气,欣赏旷野下的美景,更可以烧烤。这种地方,对于像我这样喜欢短途游的吃货来说,吸引力绝对十足。于是乎,什么都不再想,带上相机,走出家门,直奔目的地而去。
马不停蹄的旅程
出发时太急,没查过攻略,后来才知道去白果乡有两条路:一是走利川方向的高速,在白果服务区下;二是走去利川的老路,往龙鳞宫方向。本来一开始打算从南门也能上高速,可听说暂时封路,只好另寻其他的路。在朋友的提议下,决定从恩施北上高速,于是急急忙忙赶去会合。上了高速后一切顺利,大约二十分钟后下高速,然后继续沿着道路右行,就这样,很快就感觉闯入了一片幽静的原始森林,周围的森林覆盖非常好,偶尔还传来鸟鸣之声,加上今天城里温度高,一下高速立马就感觉温度降了下来,迫不及待想要下车逗留的心情越来越急切。
打开车窗,凉风钻进车里,给这炎炎夏日一丝清凉。凉快只是我的第一感觉,迅速降温的舒服劲儿自然不必多说的了,可我仍然多想停下来赏玩一会儿路边的风景。以前有过太多类似的经历,很多风景,一旦错过就不会再走回头路,因而一路上也错过了更多美景。想着不让自己懊悔,于是降低车速,双目如同摄像机,掠过那一道道绿色的山峦,思维停止,试图让记忆变得更为深刻。
几分钟后,那种曲径通幽的感觉瞬间消失在眼前,随着一排排白色的房屋从道路两边迎面扑来,豁然开朗。前面带路的朋友突然右转,走上一条狭窄的公路。这是另外一种风景,远远望去,白色的房屋掩映在群山之中,而那种山一眼望去全都是翠绿色的,那种若隐若现的感觉令人心旷神怡。就这么几秒钟的时间,我很确定自己爱上了这个小山村,能在这儿打发一下午的时光,也不会辜负这个美好的周末了。
可是还未到目的地,一条笔直的白色水泥路从眼前延伸出去。朋友说,最远处的山脚底下,就是我们此行的目的地。急切的心情终于缓缓平静下来,回头望去,才发现身后也是巍然耸立的大山,当穿过一座小石桥时,眼神透过绿色的庄稼地,所有的风景在眼里定格成了一幅幅照片。这一刻,我便决定呆会儿再回来走走。
群山之中的风景
此处就是下村坝村了!
停车,下车,然后穿过乱石铺就的停车场,绕过屋后木质的小路,就到了此次行程的大本营。这是家农家乐,一个非常有特色的地方,房屋全是木质的,被刷成了金黄色,在阳光下闪闪发光。
朋友是个出色的吃货,同时也烧得一手好菜,从高中到大学的数年同窗,没少吃他亲手做的饭菜。这次行程的主要议程便是烧烤,这是朋友提议的,所以在通知我们来之前,他已经购买了所有烧烤必备的物品。找老板租了烧烤的炭火架子,本来有固定的烧烤场地,可露天太热,我们于是决定另寻地方。一个水塘,水塘里面的水不是很清澈,可长满了荷叶,碧绿的荷叶在水里被风一吹,摇摇晃晃的,看上去煞是惹眼。水塘边上是一条木质的通道,沿着这条通道往前走,绕过水塘,便看到一座低矮的像侗族风雨桥一样的地方,只不过下面没水。
就是这儿了!我们寻好烧烤的地方,然后合力去将所有的工具搬了过来,再开始分工合作,洗菜的洗菜,切菜的切菜,烧火的烧火……准备工作正按部就班地进行时,我拿着相机偷偷离开了队伍。本来是想去拍山的,可走着走着,突然被一大片花海亮瞎了眼,各种颜色的花儿争相怒放,在如此炽热的阳光下,显得格外惹眼瞩目。很快,一群小孩子被这片花海吸引了过来,孩子们在花儿前指指点点,兴奋的表情全都写在了脸上,然后开始拍照。拍照当然是孩子们最欢喜的,他们在花海里摆着各种各样的姿势,我也忍不住拿起相机,将花儿和孩子的笑脸记录下来。
来的时候是坐在车上,与往回走时的感觉完全不同。站在路中央,环顾四周,这才发现整个村子就像被装在绿色的大口袋里,四周全都是绿油油的,恰好在这个季节,恰好在这个午后的阳光下,所有的风景都被这无边的绿色给同化了。
来到一农家屋里,跟在外面歇凉的村民闲聊,才得知村子以前的状况。原来,多年来,贫穷一直是下村坝村的真实写照。改革开放后,为了改变贫穷的面貌,村里的男人纷纷走出山门,南下打工,老人、小孩的照顾和家里的农活也就自然而然地落到了留守妇女们的肩上。近年来,很多出门打工的人纷纷回巢,村子也变得越来越热闹,该村也正在以有机蔬菜产业为核心,集立体农业、休闲、美食、度假、民宿、养生为一体的乡村体验综合体,正在成为武陵山区那张最精致的精准脱贫新名片。
越来越热的短途游
没了阳光的村子又是另外一种感觉,显得更为温柔多情。我不想错过每一寸美好的画面,所以拍了很多张照片,可还是觉得缺少了点什么。我站在路中间,回望远处群山下的村落,一栋栋白色的小洋楼点缀在山间,这让我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自己的家乡,同样都是农村,同样也都在大山深处,可下村坝的发展已经走在了前面。
据了解,近年来,随着我州旅游业的不断发展,不少有条件的乡镇也开始借助自己的区位优势和自然资源打造旅游,尤其是周边的短途游更是异常火爆。地处恩施市西南部、距恩施州城18公里的白果乡下村坝村正是趁着这个机会发展起来的,以前这个名不见经传的村子,一年到头也难得有人来,可自从政府决定利用当地的自然风景发展旅游产业后,村子沸腾了,一到周末,便有来自不同地方的客人来此自驾游、烧烤、赏景。
现在,下村坝村5家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新增规模性养殖场2家,“猪—沼—菜”的循环模式形成了种植业、养殖业与微生物分解有机结合的生态农业良性循环,大棚里剩下的菜叶和瓜果用来喂猪,猪粪当做发酵原料,生产的沼气用来取暖和做饭。沼液和沼渣当做蔬菜的优质肥料,可以改良土壤、杀虫杀菌,瓜菜生产不用农药,品质还得到了提高。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得到了提升。循环农业发展模式为周边70户村民提供方便、干净、卫生、实惠的沼气,村民用沼气做饭、洗澡,结束了过去烟熏火燎的日子,更是变废弃为宝,既节约成本又环境卫生。
村子的环境越来越好,而且整个乡镇拥有便利的交通优势和繁多的自然资源,特别是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境内有星斗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龙坝民俗文化村、土家幺妹儿村、古老的双山寺、奇特的油竹石林、神奇的观音塘等景观。这些独特的风景,正逐步成为吸引游客的资源。同时,该村新建了科普活动基地、农家乐,民宿,新增一批农事体验项目,形成了集立体农业、休闲、美食、度假、民宿、养生为一体的乡村体验综合体。
我的思绪是随着眼前的风景飞扬的,突然间,几个骑单车的身影闯入了镜头里。我欣喜异常,因为风景确实很美,可我的画面里缺少的就是人。我正在卖力地抢抓镜头时,他们跟我善意地挥手,然后从面前迅速穿过。这些自驾游者,不正是被村子的风景吸引过来的吗?也证明了村子的美景正飞出大山,接下来定然会有更多的客人慕名前来。
夕阳快要落山,也是我们不得不离去的时候。来时走的高速公路,回去时朋友建议走前往利川的老路。果然,回去时节约了将近三分之一的时间。慢慢远去,下村坝的风景被我们抛到了身后。身体在路上,可灵魂丢在了村里,每一次旅程的结束,其实并非结束,只是下一站行程的开始。
记者手记
优美的自然风光,体验深厚的民俗文化,领略独特的乡村风情……这是下村坝发展旅游的宣传标语。良好的区位、资源优势,优美的自然环境,成就了下村坝人致富的梦想,也铺就了白果乡的旅游发展之路。白果乡政府以打造下村坝乡村旅游为契机,致力于乡村旅游产业发展,将发展旅游业作为扶贫攻坚的重要途径,将旅游业发展列为“十三五规划”的重要内容,同时创建旅游招商项目库,邀请专家对白果乡的旅游业发展进行整体规划设计,将继续加大对外开放力度,竭诚做好协调服务,致力于提供更好的旅游体验,创造更好的创业环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