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举先
通讯员
段
勇
神农溪畔垂柳摇曳,河中小船悠悠。巴东,一座有着悠久历史的边陲小镇,是一块红色的净土,更是一块充满生机与希望的热土。
傍晚时分,风光秀美的沿渡河镇万家灯火。广场、小区、旅游接待中心,忙碌了一天的人们正伴着优美的音乐翩翩起舞。干净整洁的街道、整齐停放的车辆、拔地而起的高楼,展示着这个移民小镇的勃勃生机和浓郁的现代化气息。
但在前几年,这里垃圾上苍蝇乱舞,垃圾袋随风飘散的现象还随处可见。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环境的巨变,游客的增多,幸福的笑语,无不诉说着农村环境治理的显著成效。今年4月,该镇在全镇范围内启动“殡葬整治、垃圾整治、无事酒整治、交通整治、禁鞭整治”和“净化、美化、绿化、亮化”的整治活动,沿渡河镇将农村环境整治工作与美丽乡村建设、扶贫村建设、移民搬迁等全县重点工作统筹考虑、协调推进,探索出了一条符合该镇实际的农村环保新道路。
游客:这里像世外桃源真好玩
“只有不断完善集镇功能,加强集镇管理,提升集镇绿化、卫生和环境建设水平,我们才能真正提升品位,让游客满意。”沿渡河党委、政府多次在会上强调。
为破除丧葬陋习,树立新风尚,从4月起,沿渡河政府在全镇集中开展乱埋乱葬和丧葬陋习专项整治活动。经过一个月的集中整治,乱埋乱葬现象得到全面遏制;对随意扩大面积或超标准建墓的行为进行清查,进一步革除丧葬陋习,加大综合治理力度,倡导文明、节俭办丧事。
“看似都是细节,实则并非小事。‘五治四化’需要从点滴抓起,不可放过每一个角落!”沿渡河政府相关负责人说。
该镇按照“五治四化”的相关要求,以高速路连接道、村边、路边、岸边、景边区域为重点,以项目为抓手,落实各项“五治四化”任务,全力推进城镇化建设,着力改善城乡环境面貌。目前,该镇村容镇貌初步达到了干净整洁、环境优美的效果。一位长沙游客说道:“这里就像世外桃源,远离城市的宁静,在这旅游真好。”另一位来自广州的游客这样评价沿渡河:“周边环境不错,山清水秀是我们在大都市享受不到的,让人心旷神怡。”
居民:我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
“五治四化”工作启动之后,沿渡河政府便以电视台、微信、网络等为载体,广泛宣传创建知识,及时曝光卫生死角,充分调动居民支持和配合创卫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不断提高民众对“五治四化”的知晓率。
在创建工作中,沿渡河镇启动了集镇周五环境卫生大清理活动。每周五上午,全镇机关干部职工、镇直部门纷纷走上街头,清理小广告、清扫街头巷尾、劝导不文明行为等,发放创建知识宣传资料,举办各类宣传,在全镇营造浓厚的创建氛围,全镇上下形成“五治四化,人人有责”的良好创建氛围。
集镇70多岁的李红老人坚持每天清扫到亲水走廊的百步梯,“集镇变好了,让我们过上了城里人的生活,我现在还能出点力,感觉很高兴。”老人说。
截至目前,全镇共完成10多个村16次环境卫生整治任务,共清理村道和沟渠白色垃圾及漂浮物、树叶10余吨,整治农户房前屋后乱堆乱放杂物500余户,规范整治工地“乱象”6处,清除“牛皮癣”140余处,规范农贸市场周边、商家出摊占道10多处,规范水果摊位5处。
为让故土更美,助力沿渡河“五治四化”,4月9日,沿渡河走出去的创业者余黎明带着50多个沿渡河学子为家乡义务栽树400多棵,发起了“创绿、爱绿、护绿”活动。如今,自高速出口800米处,一条宽15米的高速连接道直通沿渡河集镇,干净整洁的道路两旁栽植着银杏、桂花、香樟等,各种花草树木随着山势的起伏错落有序。大大小小的休闲广场规划有花坛、树木、梯道,不仅方便群众出行,更成为一幅幅立体绿色景观。
商户:“禁鞭令”“禁酒令”我们拍手叫好
刚刚进入4月,沿渡河纪委便向各村下发了整“无事酒”核查清单,要求各村对整“无事酒”情况及时上报备案,并到各村进行督查,对准备整无事酒的个别人上门进行宣传动员,责令取消摆酒席收礼金。
自该镇“禁鞭”工作启动以来,党委、政府通过多种形式狠抓禁鞭工作。印制一万余份“致居民的一封信”、“禁止燃放鞭炮倡仪书”向居民和商户业主以及景区内各村发放。同时,主动开展走访排查,对村民家中操办“无事酒”、违反“禁鞭令”等相关事宜的提前上门宣传政策,并接受群众举报。
在集镇,农村环境整治与社会化管理相得益彰,该镇筑牢环卫工、门面店铺、监管部门、城建组成的“四道防线”,使乱扔废弃物、随地吐痰、乱停乱放等现象无所遁形。
随着该镇美丽乡村的进一步增多,富裕、和谐的沿渡田园新画卷正加速铺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