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袁媛
生态,旅游发展的源泉
已是初秋,来利川度假旅游的“避暑大军”还未散去。
在离利川一个多小时车程之外的重庆,最高温度仍是40℃。在东边的另一个“火炉”城市武汉,气温也在35℃以上,利川,平均温度仅24℃。
在齐岳山,碧空如洗的蓝天上飘着棉花糖一样的云朵,在这片“中国南方最大的高山草场”上,马匹缓缓地在青草上踱着步,洁白的风车呼呼转动。
“比宜昌凉快多了,前两天早晚还穿羊毛衫呢!”61岁的游客侯碧莲笑着说。她在恩施出生长大,从宜昌某事业单位退休后经常回恩施游玩,往往在农家一住就是一两个月。由于对利川的气候十分满意,今年索性在谋道镇苏马荡买了一套房度假用。大水井、腾龙洞、红椿水杉林……她一一数来,感慨:利川可玩的地方简直太多。
今年是利川民宿元年,和“文艺范”的云南、浙江民宿比,利川民宿从硬件到服务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但它仍以得天独厚的气候条件、“开门见绿”的优美环境吸引着众多游客。
利川地处鄂西南边陲,西靠蜀渝,东接恩施,南邻潇湘,北依三峡。昔日,崇山峻岭阻碍了它与外界的联系,限制了这里的发展,今天,随着宜万铁路、渝利铁路、沪渝高速、利万高速等交通通道的打通,这里成为鄂西生态文化旅游圈和武陵山试验区建设的重要成员,没有工业污染的清新空气和青山绿水成为难得资源。
独特的民族建筑、民歌、民舞、民俗以及土家美食、特色商品的文化内涵,则进一步提升了利川民宿旅游的吸引力。东城白鹊山主打“民宿+农耕文化”,将观赏性与体验性有机结合;元堡朝阳村以“民宿+红色文化”为特色,将绿色资源和红色文化精神有机融合;忠路老屋基村以“民宿+古建筑文化”为特色,突出传统村落和民族风情……各地民宿村皆通过立足资源禀赋,将民宿改造与地域自然景观、生态环境、人文风情结合,实现“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
利川,俨然一个面积4612平方公里的大景区。
民宿,升级版的农家乐
民宿没有高档酒店的齐全配备,亦没有经济型酒店的标准服务,却成为旅游市场新宠。与已在全州遍地开花的农家乐比,民宿最大的特点在哪里?
利川市旅游局局长赵龙说:“民宿是农家乐的升级版,不仅有吃,还包括住、游、娱、购等旅游全链条。其主要特点是农民利用自己的房屋、院落和土地,结合当地自然风光、生态环境、民族风情、农事体验、土特产品等,为旅客提供山野生活空间。民宿要看得见山水,望得到水,记得住乡愁。同时,充分挖掘民族建筑、民歌、民舞、民俗等文化内涵,让民宿与当地自然景观、人文风情水乳交融,相得益彰。”
“民宿是需要设计的。”在利川南坪乡营上村丽森农业休闲度假村,负责人李本玲指着客房墙壁上的钢笔画介绍说,这是女儿刚从美国买回来的,而房间内朴拙的木床,则是由他自己设计的。个性化的设计和精致的细节使得度假村一开业就客似云来。
“民宿是需要情怀的。”团堡乡野猫水村“大美土家”民宿负责人潘晓辉说。她正在山中计划修建私密度较高的独栋小木屋,将“精品”二字进行到底。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全国政协委员朱鼎健建议,由国家旅游局牵头编制推行农家乐、民宿综合评定的国家标准。这一提案让民宿业的发展再次受到社会关注。
近年来,我国民宿旅游业快速发展,而民宿产品及服务良莠不齐,业界人士表示,尽管民宿强调个性,但需建立在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呼吁尽快建立相关标准,促进民宿业健康发展。
为确保民宿发展不走弯路、彰显特色,去年,利川市有关部门在认真调查研究的基础上,借鉴外地民宿发展的先进经验,紧密结合利川的实际,出台了《利川民宿基本标准》,共计8个方面、42条。
《标准》包括了经营场所、经营用房、客房设施、卫浴、厨房及餐厅、消防安全、服务要求、规范管理等8大项42小项。大到建筑面积,小到垃圾桶样式都有明确规定。其中的绿色标准、文化标准、农事体验标准和卫生标准是区别于普通民宿和精品民宿的重要指标。
下一步,利川市将依据标准,对全市的近千户民宿评星定级,确保民宿经营规范有序。
利好,政策红利促发展
利川以旅游业为主的第三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一、二产业的总和,旅游业已经成为带动市域经济发展的龙头产业,旅游业在扶贫攻坚中的作用也越来越明显。
利川按照“党政主导、市场主体、社会参与”的运作机制,成立了全市乡村民宿旅游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民宿旅游建设指导、督办及复查验收;组建了龙船调旅游发展有限公司,负责民宿旅游建设、经营、管理。
同时,将发展旅游与扶贫攻坚深度融合,出台了《利川市“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启动工作实施方案》《利川市“十村百企万户”乡村民宿旅游暂行扶持办法》和《利川市民宿基本标准》。对农民给予40%的房屋改造补助资金,对全市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各项改建补助上浮20%。并按每户1万元的标准,给予基础设施的配套补助。现各级政府已投入资金近1亿元用于水、电、路、气、网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及民居改造补贴。
利川市东城街道办事处白鹊山村是该市创新“民宿+扶贫”的11个战场之一。去年,村民向维林投入资金11万元,改造自家房屋,从事民宿旅游。今年入夏以来,白鹊山民宿天天客满。截至目前,向维林家仅依靠民宿就收入近2万元。
湖北昌隆农业开发公司负责人谢国贵介绍,公司投资2000多万元在白鹊山实施民宿改造工程公司,与周边两个村的40多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结对,收回改造民宿投资后,就跟屋主对半分享民宿收益。“市场主体+村集体组织+农户”等多元发展模式,不仅解决了白鹊山村集体经济空壳的问题,而且带动了100多名农民就业。
利川市还创立了“旅游发展公司+民宿协会+经营户”的立体管理模式。市龙船调旅游发展公司负责全市民宿旅游管理工作,对全市民宿实行“统一宣传、统一接团、统一标准、统一定价”。各街乡镇成立了乡村民宿旅游协会,直接负责民宿经营户的管理、培训。创立了“种养业+特色产品+就业”的带动脱贫模式。通过让贫困户提供农产品、包装售卖土特产品或直接参与就业的方式逐步实现脱贫。据统计,民宿旅游创造就业岗位3000多个,间接带动10000多农民就业,并有效地促进了种植、养殖和服务业的发展。
乡村民宿旅游,不仅让在外打工的村民回来了,都市的游客进来了,乡村农民富裕了,也让美丽的生态焕发了更加迷人的魅力。目前,利川市共改造民宿993户,房间5697间,添置床位9785张。今年5至8月,全市民宿共接待游客65万人次,旅游收入3.9亿元。
州旅游委主任杨跃红表示,利川民宿的兴起对于丰富我州旅游业态,探索乡村旅游发展,具有积极的意义,特别是坚持在政府主导下,通过市场带动,走“企业+协会+农户”的模式,较好地解决了市场营销、产品品质和管理的难题。目前,州旅游委已把民宿作为乡村旅游的重要内容,纳入了全域旅游的规划范畴。
结束语
昨日,宜昌市旅游系统各旅游局主要负责人、旅游乡镇主要负责人共27人来利川,学习考察利川民宿旅游。
据最新数据,丽森、白虎寨、山野印象、兰田、野猫水、白鹊山等发展较好的利川民宿,近期每天接待游客均为600人以上。夏季高温时段,利川每天有30万休闲避暑游客,来自五湖四海。
这些现象和数据,说明利川民宿花开,已香飘州内外。
短短一年时间,利川民宿旅游发展成绩有目共睹。在观光旅游之外,民宿旅游让外界发现恩施州不同的美。有企业家说,资本进入民间转向“三农”的一个前途光明的渠道,就是大力建设民宿以富农、兴农。在利川,记者走访的民宿旅游点所在地,民宿成为企业老板的投资新宠,他们带动当地百姓迅速融入民宿旅游,脱贫致富步伐加快,村容村貌向好,乡风文明提高。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旅游是综合性产业,是拉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采访中,我们切实地感受到,发展民宿旅游,不仅将迅速推动我州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也将加快我州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步伐。
利川良好的地理、气候条件,以及丰富的物产,发展民宿得天独厚。然而在我州,利川民宿并非一枝独秀,恩施、建始、巴东等市县也积累了较好的民宿旅游发展经验。利川民宿正在向精品化迈进,有待进一步引进市场主体、完善基础配套设施、提高服务和接待水平、加大与文化、体育等其他产业融合。
假以时日,恩施州必将成为四海宾朋频频回头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岳
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