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合力生产自救重建美好家园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柏杨坝:干群齐心抗天灾

记者

刘德国

秋风拂过,漾起阵阵稻浪。漫步田埂,丰收的喜悦溢在李文质老人脸上。稻田曾被洪水肆虐,利川市柏杨坝镇干群不等不靠,抓紧开展生产自救,才有了丰收的希望。

“及时安排受灾群众生活,抢通路、电、水渠等基础设施,争取项目,对农作物进行病虫害防治,让百姓有信心,有希望。”该镇党委书记向洪杰说,干群凝聚强大合力救灾重建,美好家园很快就会恢复。

干群合力

生产自救铆足劲

阳光照耀下的新民村,百姓正忙着掰包谷。“再过一段时间,就要收水稻了,还好灾后防治及时。而且水渠也修好了。”村民陈大爷干劲十足。

今年6至7月,新民村遭受了两轮大暴雨袭击。新民村、一心村境内将付家坝水库水源引入灌区的长城渠垮塌4处,洪水冲入农田。镇长佘军现场查看,并组织干部群众及时抢修。不到半个月,水渠修好了。

丰庄村一组前往五组的公路路面被冲毁,暴雨过后,村民立即上路整修。“镇领导多次查看灾情,抗灾救灾工作组也前来指导,村民自救有信心,秋收过后,将组织村民再次修整路面,开挖排水沟。”丰庄村村支部书记孙国富说。

柏杨坝村五组,李文质老人的房屋已倒塌了一半。向洪杰对李文质的小儿子说:“老人就安排住你家。镇里安排资金把老屋安全拆除,再不能让老人住老屋了。”

沿河村十二组,五保老人李伦仲住的老木房摇摇欲坠。镇里决定帮他找块地实现易地搬迁,9000元搬迁资金已到村委会账上。“马上对房屋进行整修,加固除险,让老人住得踏实!”向洪杰说。

龙驹村地质灾害点,镇、村领导妥善安置严重受灾农户,并多次慰问。“目前,已经将受影响的农户纳入易地扶贫搬迁范围,正在征地。”佘军说。

规划项目

重建家园有盼头

在柏杨坝村龙洞湾,100多亩农田曾被水淹没。村支书陈弟武介绍,该村八、九组交界处附近有近800米排水沟渠,暴雨导致龙洞湾、新寨湾两地积水汇集,无法排出,严重影响集镇两万居民的安全。

兴隆片区龙兴村,马道坝沟渠受灾严重,其中4处不同程度损毁,导致500余亩水田被淹,需进行加固除险。

走在观音峡到大水井的16公里龙口公路,记者发现道路无排水沟渠,道路大面积冲毁,部分地段滑坡严重。“别往下走了,有5处车根本过不去。”3名村民推着摩托车缓慢爬坡,沿途劝阻其他司机。此路段如不抢修,将严重影响3000多名群众的出行。

因灾情波及面广,损失严重,仅靠自身力量难以完成灾后重建。该镇决定提前规划柏杨坝集镇排涝、兴隆马道坝沟渠整修、龙口公路抢通3个项目,并积极争取重建项目资金。9月1日,利川市抗灾救灾办从州级精准扶贫专项资金中下达该镇10万元资金,用于灾后重建。该镇立即上报灾后重建项目,并组织专人负责项目实施。

佘军介绍,灾情发生后,该镇组织自发抢修道路保障村民道路通畅,清理塌方土石确保村民房屋安全;全力做好道路、沟渠、基础设施恢复重建工作,该镇投入资金135万元对因公路垮塌致车辆无法通行的路段进行抢修;易地扶贫搬迁办公室将49间房屋损坏群众纳入易地扶贫搬迁上报名单。9月中旬,该镇还将结合精准扶贫、秋冬季农业综合开发分类施策,因地制宜,做好灾后重建相关工作,力争早日重现美丽家园。

“希望快点搬到安置点”

记者

黎袁媛

9月3日,利川市柏杨镇龙驹村的山崖上,清晰地记录着一个多月前暴雨留下的伤痕:树木倒塌,地面裂口,紫红色的泥石流痕迹从山顶一直向下跨过公路,延伸到谷底。

当天,恩施日报社机关党支部慰问组来到这里,看望受灾群众。“感谢你们!”从恩施日报社党委书记、社长向定山手中接过大米和食用油,村民许秋林一脸淳朴的笑容。

他家依山而建,挂在山腰上。提起6月30日晚的那场雨,他心有余悸:泥石流一路冲下坡,将他家一楼撞出一个大洞。一家7口一夜未眠,试图用木板和木棍堵住缺口,可屋后的石头砌成的堡坎不断垮塌,洞越来越大,泥石流逐渐漫过一楼。

“你看,当时的稀泥巴印子还在墙上。幸好第二天干部们紧急帮我们转移,又调来挖机、铲车清理。重新垒起了堡坎,全家人才搬回去。”许秋林指着头顶深红色的砖墙说。这栋200多平方米的两层小楼建于2007年,许秋林在房前屋后种下了10多棵桂花树。暴雨后,不仅将可以成材换钱的桂花树全部冲走,连房屋都成了危房。

在他家下方100米处的留守老人谭术英家,整座房子都处于滑坡带上,情况更为危险。门前的屋坎垮塌得只剩30厘米宽,吊脚楼的屋脚悬在空中,墙体四处裂口。谭术英被转移到不远处的亲戚家居住。

“我耳朵听不见!”83岁的谭术英指着耳朵大声说,抱歉地用笑容迎接慰问组的到来。“亲人全在外面打工,留她一个看家。”村支书许海清一边介绍情况一边帮她将慰问物资搬进屋。

“全镇49间房屋不同程度地损坏。目前,镇里已拿出资金4万余元,对因灾房屋受损且能修缮的群众进行房屋修缮,对受损严重需重建的农户与精准扶贫工作相对接,纳入易地扶贫搬迁项目,实施搬迁。”柏杨镇党委书记向洪杰介绍。

许海清指向几百米外地势相对平缓的七组,那是村里的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目前已进入征地程序。

“政府有政策,干部帮我们,我们自己也努把力。希望快点搬到安置点,住得安稳些。”许秋林说。

“要把损失降到最低”

记者

精瘦、忙碌,是记者见到利川市柏杨坝镇丰庄村党支部书记孙国富时的第一印象。这个黑瘦的48岁中年男人,在短短20分钟内接了五六个电话。

记者询问起7月19日那天抗灾救灾的情形,孙国富记忆犹新。

那天,丰庄村遭遇特大暴雨袭击,倾盆大雨从天而降,孙国富担心村民们的安危,冒着大雨出门查看。

河边的房子处境最危险,孙国富先去河边的罗辉家查看。“不怕一万,就怕万一。转移到安全地方放心些,生命安全最重要。”在孙国富的劝说下,罗辉一家安全转移到了地势更高的老房子里。

巡查完河边,孙国富又来到村民宋庭万家,发现他家屋后有一股洪水来势凶猛,猪圈有被淹的危险。孙国富赶忙组织村民帮他将5头猪转移到隔壁宋庭舟家。等到5头猪全部安全转移,宋庭万家的猪圈内洪水已有40多厘米高。

大雨过后,村庄一片狼藉。道路被冲毁6.5公里,烟叶受灾200多亩,玉米受灾300多亩。贫困村民肖健康借钱发展的烟叶有5亩多绝收,肖健康的妻子黄春林难过得哭了。孙国富安慰道:“莫哭嘛,有什么困难,党委政府都会想办法帮忙解决的。”他和烟叶站的工作人员一起核查灾情,指导他们抗灾自救。

全村的烟叶采收在即,但村里多处道路被毁,抢通公路是第一重要的事。孙国富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当天晚上,孙国富便紧急召开小组会,动员党员和村民代表筹资筹劳修公路。“我们要不等不靠,自己先动起来。”该村共筹资4000多元、筹劳300多个抢修公路,为村民采收烟叶争取了时间。

“能多收一点是一点,要把损失降到最低”是孙国富最朴素的心愿。

田野弥漫

收获的味道

记者

刘德国

来到金秋的利川市柏杨坝镇,恩施日报社抗灾救灾工作组的队员们闻到了收获的味道:包谷熟了,葡萄甜了,水稻金黄一片了……

兴隆片区龙兴村,上千亩水稻黄澄澄的,村民李大爷笑得合不拢嘴。老人60多岁了,种了两亩水稻和一些包谷。“如果不发洪水,除了自己吃还可以卖一些。现在只能供一家人吃了。”李大爷说,今年连发两次大洪水,马道坝沟渠受灾重,近千亩水田被淹,“沟渠旧了,要修一下,不然老百姓怎么生活呢?”

“水渠关乎百姓生产生活,我们已纳入项目规划,正申报项目,争取资金。”柏杨坝镇镇长佘军对工作组队员说。

水灾过后,村民加紧疏通田里的积水,但部分水稻还是出现了褐条病,传染较快。农技专家到现场查看,给被淹水稻“把脉”,然后配发药物。“农技人员、村干部要时刻关注农作物生长情况,指导村民防治病虫害,确保灾后有相对好的收成。”工作组队员要求说。

工作组统计得知,该镇农作物受灾面积23304亩,成灾面积16016亩,绝收面积3861亩,农作物损失达773.3万元,受灾作物主要为水稻、玉米、烟叶。栏堰村、八台村、齐心村、龙兴村、团园村农作物受灾面积均达1000亩以上;梅子河、栏堰河流域的16个村2000多亩水稻长时间被水浸泡,出现细菌性褐条病,心叶枯死,扩散快。

该镇农业服务中心、烟草站等部门深入病虫灾害发生地,全力做好受灾农作物救治。如今,水稻的褐条病治好了,百姓又有了新的期盼。

冲不垮的堡垒

记者

姚代凤

9月3日,在利川市柏杨坝镇水井村龙口公路的一处水毁公路现场。

只见百余人挖的挖、抬的抬、倒的倒,挥汗如雨,大家正在清除因暴雨滑坡阻断公路的土石方。

“叮当叮当”,大家手中的锄头与山石相互碰撞,发出清脆的声音,在山谷间回荡。

“今天来这么多人帮我们平整机耕路啊。”

“听说是州里来的工作组。”两村民手拄锄头,稍事休息。

他们口中的工作组就是驻柏杨坝镇的恩施日报社抗灾救灾工作组。

当天,恩施日报社机关党支部与柏杨坝镇政府机关党支部联合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后,60多名党员深入水井村龙口公路水毁现场,与村民一道开展灾后重建,边劳动边交流。

“我们村大部分人出行都靠这条路。一个多月前,暴雨造成这条路塌方近20处,最严重的一处曾经让交通中断。镇上和村里及时组织抢修,现在仅小车可以通过。后来,村里安排党员和村民代表每天带着工具沿线清理边沟和塌方。”六组村民钱兴国边挖边说。

“这条路通往哪里呀?”有工作组的队员问。

“龙口公路不仅连接柏杨坝镇包括水井村在内的4个村,还是前往重庆龙缸景区的要道,也是全镇最后几条还没有硬化的道路之一。村民迫切希望借此机会能硬化道路,提档升级。”水井村党支部书记陈传发接过了话题,向工作组负责人道出了村民的意愿。

“帮助规划重建也是工作队的任务之一,村民的意愿我们一定转达。”工作组的同志答道。

很快,一个小时过去了,高强度的劳动让不少工作组队员拿笔杆子的手磨起了血泡。

队员冯富岭吹了吹掌心,“比起灾情,这点血泡不算什么,能为受灾群众做点力所能及的事情,是我们党员应尽的责任。”

看到热火朝天的抢修场面,水井村65岁的老支书沈维兴感动了:“工作组这次带着这么多党员来帮助我们灾后重建,由此可见,大家不忘初心,真正发挥了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

“6月30日和7月19日,柏杨坝镇的暴雨一下就是一天,河水漫堤,农作物受毁,公路被阻,电力中断,57个村都受灾严重。镇里的干部群众齐心协力,迅速开展自救。”提及灾情,正在抢修现场了解进度的柏杨坝镇镇长佘军介绍,“好在州、市、镇三级工作组带着感情来,不遗余力帮我们重建,让受灾群众看到了希望。尤其是广大党员干部带头冲锋在一线,成为冲不垮的堡垒。”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