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奏响华彩乐章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通讯员

田仁超

郭辛林

2016年恩施市高考再传捷报,全市上一本硬线470人,比去年增加145人,再创新高,实现了“五年五提升”的目标。

5年间,恩施市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质量明显提高,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通过国家评估认定,义务教育阶段教学质量位居全州前列。2013年,被表彰为“全国两基工作先进地区”。

5年来,恩施市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协调发展各类教育,确立了教育在全市各项事业中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战略地位,全力夯实了教育之基。

锐意突破

优化办学条件

恩施市有学校、幼儿园248所,教学点75个,已形成全格局、硬师资、强发展的教育新态势。

5年间,恩施市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中西部农村初中校舍改造工程、学前教育校舍改建工程、边远地区农村教师周转宿舍等项目建设,新修校舍约46万平方米,学生上学难题得到了根本解决。

2010年,龙凤高中扩建工程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2亿元;2011年投入资金3400万元,实施了舞阳中学改扩建工程;2012年投入资金约2亿元,建设第二实验小学迁建项目和孝感幼儿园项目;2013年投入资金约2.4亿元,实施了龙凤初中迁建工程、特殊学校迁建项目;2014年投入资金约1.5亿元,启动了白杨坪小学迁建项目、恩施市思源实验学校建设项目及高桥坝小学迁建项目;小渡船中学迁建项目的前期工作也正有序推进。一批标准化学校的建成,助推了教育教学质量的提升。

内培外引

倍增教育资源

只有好的教育资源,才能引领教育发展的新突破。该市用“请进来、派出去”的方式提升校长队伍素质,除每年集中校长培训以外,相继派出139位校长到清华大学进行高级研修培训,65位专、兼职教研员在华东师大进行高级研修培训。

作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试点县市,4288名中小学教师线上远程学习合格。2015年,全市中小学教师共完成继续教育培训121个批次共13233人次,人均参训超过了2次。

公开招考、招聘特岗教师、定向招录、直接选聘等措施补充、更新教师队伍,5年来公开招考教师665人、选调287人、定向招录44人、直接选聘233人。

培育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强化“传帮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业务水平稳步提升。

小渡船中学与龙凤镇中学合体,舞阳中学和龙马中学合体,市实验小学与红土乡中心小学合体……城乡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促进了城乡教育均等化。

齐头并进

发展各类教育

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恩施市抓实素质教育,力促各类教育齐头并进,共同发展。

素质教育不断深化,艺体教育协调推进。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忠孝雅诚”系列德育教育实践,“大家唱、大家跳”

阳光体育运动等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市职校、施州民族小学及部分农村学校组建了艺术团或民族乐队。

学前教育增量扩优。5年来,全市幼儿园由71所增加到108所,公办幼儿园比例增加25.8个百分点,初步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相结合的发展格局。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2012年,全市义务教育顺利通过省教育厅评估验收;2013年,顺利通过国家教育部评估认定。

普通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政府投入增加,高中教育规模逐步扩大,环境进一步优化。全市成功创建“省级示范高中”1所、“州级示范高中”2所,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升,高考上线人数逐年增加。2014年,市职中顺利通过“国家中等职业技术学校改革发展示范校”评估验收。

建设“高效课堂”和“同步课堂”,全市教育事业在新起点实现科学、均衡发展。

多措并举

落实惠民政策

民生政策落到实处,教育资金全额拨付。5年来,全市共资助学生839198人次,5918.3万元资助资金全部分解落实到位,没有一名学生因为贫困失学;中职学生25176(人次)名学生获得国家助学金,共计1653.778万元;全市共有5033(人次)名大学生获得大学生生源地助学贷款,贷款金额达3146.061万元。

此外,恩施市还抓实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工作。创新供餐机制,着力改善就餐条件,积极开展营养教育,强化学校食堂食品安全监管,把营养改善计划办成民生工程、放心工程和阳光工程。

推动标准化学校建设、优化资源布局调整、强化师资队伍建设、合作办学引入优质名校……恩施教育奋勇争先。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