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刘仕军
过去,恩施在湖北省处于交通“神经末梢”,成为被世人“遗忘的角落”。
经过“十二五”期间大手笔地建设,恩施山不再高、地不再偏,成为全国大交通网中的“神话恩施”。
这种巨变,让人惊叹。
一个实例可以佐证。从新疆乌鲁木齐到来凤县城,距离超过3000公里。57岁的张祥贵,早晨6点还在新疆,他从乌鲁木齐飞到重庆,再搭乘恩施的动车,然后走恩来高速,晚上8点左右已回来凤县。
数千里故土一日归,然而在以前,从来凤到新疆至少要一周时间。对于恩施的“交通神话”,每个恩施人都能讲出许多。
交通建设,构筑有力支撑
站在山巅鸟瞰,恩施罗针田高速公路互通蔚为壮观,宛若几条玉带在这里打成“中国结”。
罗针田高速枢纽互通连接恩来恩黔高速、沪渝高速和建恩高速,是湖北交投公司目前建成的最大高速互通工程。工程总投资约2.2亿元,有桥梁18座,涵洞及通道10个。这里,可以看作“十二五”恩施交通跨越发展的“缩影”。
像罗针田高速互通项目这样的“风景线”,在恩施大地有很多很多,现代交通元素,已经改写了大山里的“恩施印象”。
“十二五”以来,全州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提速。交通支撑能力显著增强,争取投资大幅增加。
五年来,累计完成公路水路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10.6亿元,是“十一五”的2.1倍。五年累计争取部、省公路水路建设补助投资95亿元(不含高速公路),是“十一五”的5.1倍。
特别是2015年,交通运输部门凝心聚力谋发展,千方百计破难题,在收官之年积极化解存量项目和资金,千方百计开工一大批交通项目,实现了交通项目建设速度、运输服务覆盖广度、脱贫攻坚帮扶精度等“五个前所未有”。高速通道、国省干线、生态旅游路以及农村公路、港航站场建设全面推进,全州完成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96.9亿元,占全年全州固定资产投资726亿元的13.3%,交通建设投资成为州域经济稳增长的重要支撑和绝对主力。
五年来,恩施许家坪机场完成二期改扩建;黔张常铁路开工建设,渝利铁路建成营运,铁路运营里程达252公里;宜巴、恩来、恩黔高速建成通车,高速公路运营里程达442公里。
五年来,全州公路通车总里程达19767公里。“千公里”绿色生态旅游公路基本建成,AAAA级以上景区可进入性显著增强;建成国省道二级公路500公里,79个乡镇通达国省道二级公路;完成国省干线公路大修955公里、中修101公里;改造县乡道388公里,建成通乡油路384公里、通村沥青水泥路6510公里、撤并村通畅364公里、农村公路安保6852公里,具备条件行政村全部通畅,农村安全通行条件显著提升。
五年来,全州纳入国家公路网线位规划和普通省道网线位规划的国道由2条增至7条、省道由13条增至26条,国省道总里程达4177公里,较“十一五”末增加2110公里。5条高速公路、18条国省干线、11个水运和部分站场及农村公路项目纳入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扶贫“十二五”规划,部省追加投资19亿元。总投资35亿元、41个绿色生态旅游公路项目纳入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特色公路规划。
五年来,全州基本形成以宜万、渝利铁路和沪渝、沪蓉、恩来、恩黔等高速公路为主骨架,以普通国省道为主干线,以水运及航空为重要补充的多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基本实现了州府至县市、县市至乡镇“两小时交通圈”和乡镇至村委会“一小时交通圈”。
联通山外,缩短时空距离
铁路,承载着巨大的人流、物流、信息流和资金流,承载着人们的梦想和一个地区的发展。
2010年12月,宜万铁路建成运营,恩施正式结束不通铁路的历史。
2013年12月,渝利铁路正式通车,全长2078公里的沪汉蓉高速铁路全面贯通。
2014年7月1日,和谐号“子弹头”开进了恩施,承东启西、接南纳北、内畅外联的恩施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加快形成,美丽恩施真正“动”了起来,融入全国大交通网。
沪渝高速通车,结束了我州不通高速公路的历史;宜万铁路开通运营,实现了全州人民的百年铁路梦;沪汉蓉快速铁路大通道全面形成,极大拉近了恩施与上海、南京、武汉、重庆、成都等中心城市的时空距离。
我州拥有武陵山片区唯一长江水运门户巴东港,清江恩施港成为全省20个重要港口之一。恩施许家坪机场可起降波音737-800型、空客320等大型飞机,成为全国重要支线机场。
2015年12月10日,春秋航空开通上海虹桥机场直飞恩施的航线,这也是上海首次直飞恩施。加之此前开通的恩施直飞西安、杭州、武汉航线,恩施机场直飞航线达4条。
我州依托长江、清江建设巴东港、恩施港,打造武陵山区水上门户,开辟“黄金水道”。
2015年12月18日,宣鹤高速公路开工现场推进会在太平镇举行,标志着宣鹤高速公路正式开工建设,制约鹤峰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即将打破。这项工程的动工,标志着我州将迎来“县县通高速”时代。
“十二五”期间,恩施州规划中的高速公路一条一条地开工、建成、通车,高速公路建设全面提速,恩施州成为全省高速公路建设主战场。2014年6月,宜巴高速公路巴东段建成通车,沪蓉高速大通道全线贯通;2014年12月,全长157公里、总投资140亿元的恩来、恩黔高速建成运营,宣恩、咸丰、来凤结束不通高速公路历史。利万高速凉雾至南坪段23公里、建恩高速松树坪至罗针田段7公里相继建成通车。利万高速将于2016年底投入使用;建恩高速恩施松树坪至建始县陇里段、宣鹤高速即将全线实质性开工建设;利咸高速、来咸高速前期工作加快推进,恩施州高速公路已进入加密成网、引领周边、对接全国的提质完善期。
依托铁路、航空、高速、水路,恩施州全面联通山外。
城乡畅达,客车开到村头
铁路、高速公路贯通,恩施融入全国“大交通网”。然而,通达的“大动脉”不能代替村镇里的“微循环”。
许多大山深处的人们,依然面临“最后几公里”的出行难问题。而这一切有关行路难的故事,都在2015年彻底化为昨天的记忆。
2015年11月23日,一辆牌号为鄂Q5V426的9座小客车,开进了宣恩县沙道沟镇二坪村。至此,我州2494个行政村全部实现“村村通客车”。
村村通客车的前提,是村村通公路。
2015年11月26日,利川市建南镇大道角村三组村民唐汝清正在院子里处理收获的黄连,他乐呵呵地说:“今年又是一个丰收年。”
唐汝清的住房,形成“新旧两重天”。“过去我们这里没有通村路,出行不便,受穷受够哒,就住着这样的土坯房。后来路通了,全村人都种黄连,每年收入七八万元,就盖起了新房子。”
唐汝清只是大道角村村民因路致富、因产业致富的缩影。
大道角村海拔超过1000米,森林密布,过去由于不通路,全村280多户人困在林子里受穷。
2013年,交通部门为该村修通了15公里水泥路,村民发展黄连的积极性高涨起来,现在全村有黄连3500亩。“其中面积超过10亩的黄连大户就有50多家,40多户村民家中有小车。”村支书张廷学介绍。
州委、州政府把“村村通客车”纳入2015年“十大民生工程”,出台了《关于加快农村客运发展的实施意见》。
州委、州政府领导多次现场督导并作出批示、指示,多次召开现场会议督办推进。各县市把“村村通客车”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突出位置。
交通运输部门和各县市抢抓机遇,聚合力量,主动作为,攻坚克难,终于破解农村客运服务“最后一公里”难题。
至2015年11月底,全州通客车行政村累计达到2494个、通村覆盖率达到100%,全面完成了所有行政村通客车的工作目标。
群众的期盼,就是政府的责任。“十二五”期间,我州坚持用真金白银、真情实感推动全州城乡交通发展。
2015年,全州拥有营运客车5120辆、营运货车18500辆,分别比“十一五”末增长25.4%、2.6%。
2015年,全州“村村通客车”累计完成路基加宽4472.7公里,增设错车道13120个,完善安保工程5765.5公里,改造危桥144座,建成乡镇客运站3个,维修新建候车亭1700余个,新增农村客车1141辆。
人便于行,货畅其流。如今,阡陌般纵横连接的乡村道路,演绎着新时代致富的发展大剧。
展望未来,枢纽中心梦圆
“十三五”时期,州委、州政府提出把恩施建成“武陵山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的战略目标。
系列发展机遇、多重政策叠加,使“十三五”成为我州新一轮交通运输大发展的黄金机遇期、投资高峰期、转型关键期和重要成长期。
州委书记王海涛说:恩施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是开张,“十三五”才是高潮。
“十三五”时期,我州将立足于“大枢纽”,更加注重加强州内交通运输与周边地区的联通对接,准确把握长江经济带和中西部结合部交通战略支点定位,适度超前谋划项目,突出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实用性和针对性。
将立足于“大交通”,更加注重促进公、铁、水、空的协调发展和互联互通,既要着力于打通民航发展“大通关”,也要着力于完善高速、铁路、国省干线“大通道”,还要着力于农村公路的“微循环、广覆盖、大民生”,推动各种运输方式从分散、独立向一体、融合转型。
将立足于“大物流”,更加注重统筹物流园区建设、运输服务体系和产业政策规划,坚持规模化、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理念,整合物流资源,完善物流网络,加快现代物流发展,支持物流企业做大做强,为“富民强州”奠定坚实基础。
坚持量质并重,实施“千亿项目”建设工程。扩大建设总量,力争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1000亿元,铁路运营里程达到340公里以上,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580公里以上,提档升级国省干线公路800公里,建设精准扶贫公路35000公里,高等级航道里程达到144公里,全面缓解发展不够、总量不足的供需矛盾。
服务开放大局,实施“三大通道”建设工程。这将成为“十三五”项目建设的重头戏。
——拓展快捷航空大通道。加快航空口岸建设,积极争取国际旅游包机,拓展国内重点城市航班;启动恩施许家坪机场易地搬迁前期工作,促成县市通用航空机场建设,打造武陵山区支线航空门户。
——构筑高效铁路大通道。以“七干两支”为重点,争取贯通恩施的高铁建设;加快黔张常、郑万高铁及腾龙洞至大峡谷旅游观光铁路建设;积极推进安张衡、昭黔恩铁路前期工作;做好城际旅游观光轻轨和宜万铁路恩施段扩容升级改造研究论证。
——完善高速公路大通道。以“两纵三横两联”为重点,续建利万、建恩、宣鹤高速,开工来咸、建始陇里至鄂渝界、鹤峰至五峰高速,实现“县县通高速”。积极争取将利咸高速纳入省“十三五”中期调整计划并开工,争取将巴东至张家界高速纳入省级以上规划。
立足成果共享,实施“四网交通”建设工程。
——以G242、G351、G348等新增国省道实施提档升级为重点,加快完善“十一纵、十一横、十一联”国省干线骨架网。
——以精准扶贫路建设为重点,力争实现撤并行政村100%通沥青水泥路、规模以上自然村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100%通沥青水泥路、农村窄路面公路100%拓宽改造、村级以上农村公路100%配套安保设施、四类以上危桥100%改造,加快完善农村公路循环网。
——以长江、清江为骨架,以巴东港、恩施港为节点,提升航道等级,完善港口设施,加快完善内河航道畅通网。
——以集成车船动态监控、运输服务热线等系统为重点,推进“互联网+交通”建设,加快完善智慧交通信息网。
到“十三五”末,基本形成恩施连接长江中游城市群、成渝经济区、关中城市群、黔中城市群“4小时交通圈”,州城至周边省会城市“3小时交通圈”,州城至县市城区及县城至乡镇“2小时交通圈”,乡镇至行政村“1小时交通圈”和连接核心景区“精品旅游线路交通圈”的“五大交通圈”。
州交通运输局党组书记、局长龙世奎介绍:2016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胜阶段的首战之年,全州公路水路固定资产投资目标为126亿元(高速公路40亿元,普通公路及港航、站场物流86亿元),交通运输部门将紧紧围绕州委、州政府的决策部署,坚定发展理念,厚植发展优势,用“百亿投资”的良好开局为实施“千亿项目”建设工程奠定基础。
“武陵山综合交通枢纽中心”的战略目标,必将在“十三五”梦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