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父爱如山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朱述耀

时间过得真快,父亲节到了。夜已深,父亲的历历往事,如电影镜头,在脑海中时隐时现。

父亲最初是一名民办教师,为了转成公办教师,他吃苦耐劳,挑灯夜读,不到一年,就实现了自己的愿望。他教学非常负责,让家长们感到满意和放心,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在父亲班上读书。父亲对子女要求非常严格,几乎时刻都在催促我们兄妹读书学习。也许正是因为父亲的严爱有加,才有了我们今天的好日子。

母亲是一位农民,我和妹妹一到上小学的年龄,就跟着来到父亲的学校。父亲每天除了给学生上课,还要照顾我们兄妹的生活,可谓“又当爹又当妈”。

那时,学校条件差,老师住的是木房子,一人一间,面积不足20平方米,又当宿舍又当厨房。每次吃完饭,父亲总是急匆匆洗完碗,带一身油烟味又去给学生上课了。记得有一次,学校统一安排教师聚餐,因不便带我们兄妹去,又不能让我和妹妹挨饿,父亲便提前为我们做好饭。谁知,去后不到10分钟,他便端着饭碗回到寝室,我和妹妹很惊讶地看着他,问他吃饭怎么那么快?只见父亲用筷子从盛满米饭的碗底掏出4块瘦肉,给我们兄妹俩一人两块,微笑着说:“这肉好吃,你们尝一尝吧。”给我们夹完肉,他又端着饭碗向食堂走去。此时,教师们早已吃完桌上饭菜离开,父亲只扒了几口米饭匆匆了事。

和父亲真正意义上的离开,是我到城里读高中。

读高中及大学的几年,几乎每次回家后上学,父亲每次天没亮便起床,爬坡过河,送我到学校安顿好后才返回。为了我和妹妹,父亲含辛茹苦,常年奔走,加之每天站着为学生上课,腿患上了严重的静脉曲张症。腿局部溃烂,痛得他坐立不安,睡不着觉。为了止痛,他天天坚持用热水敷双腿。有几次,他竟用烙铁去烫溃疡,边烫边四处张望,怕被人发现。有一次,父亲见我走过来,慌忙将烙铁藏在背后。直到他衣服发出难闻的纤维焦糊味,我才明白是怎么回事。我们一再劝他去医院治疗,父亲倔强地说:“一点小问题,我能坚持,不要动不动就要我往医院跑,浪费钱。”后来,他的腿病越来越严重,溃疡面积一步步扩大。特别是腿部,缕缕凸起的青筋,像秋霜打过的梗,深深刺痛着我们的眼。最后,在全家人的“软硬兼施”下,他才同意到医院做了手术。

大学毕业后,我参加了事业单位考试。面试的前一晚,父亲打来电话,语气很轻松:“上次可以,这次通过你的努力也会顺利通过的。别紧张,好好发挥!”父亲的话语,给了我满满的自信与力量。第二天,我果然发挥很好。再见到父亲时,发现他看起来非常疲倦,眼睛布满了血丝。他哽咽了半天,吞吞吐吐地说:“你爷爷在你面试复习期间走了……”父亲话落,我大声斥责:“为什么不告诉我!”父亲一句话也说不出来,眼泪在眼框里忍了又忍。他从身上摸出一支烟,大口大口地吸,不敢正视我的目光,就像做错事的孩子,又好像有太多的无奈。此刻,我感觉父亲仿佛苍老了许多。

爷爷是突发脑溢血去世的。听母亲说,父亲怕我知道后伤心,影响考试,便和亲人们商量,决定暂时不把这个消息告诉我。父亲承受着一生从未有过的痛苦,既要为爷爷办丧事,又十分担心我的考试。他连续几天几夜没有睡觉,已瘦得皮包骨头。一晃这事过去了8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生阅历的增加,我渐渐理解了父亲的那片苦心。原来,有时“欺骗”,也是一种深爱。

父亲长期从事语文教学,年轻时经常利用业余时间写作。在父亲的耳濡目染之下,我也爱上了写作。直到现在,我每写一篇文章,父亲仍然是既当读者,又当老师,帮我提意见,成为我最强大的依靠。

漫漫岁月,悠悠深情。与父亲相依相伴三十多年来,历历往事刻骨铭心,让我难以忘怀。如今已为人父的我,静闲之时,总在心底思索,父爱是什么?父爱是一杯陈酿的酒,让人回味无穷;父爱让人心生愧疚与敬畏,是永远写不完的故事……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