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名白血病患者的牵挂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向东平

通讯员

谭海涛

6月28日,家住巴东县大支坪镇双喜坪村三组的杨连松、谭元梅夫妇,正趁着降雨天气的间隙在田间劳作。

忽然间,一阵嘈杂声从房屋方向传来。村干部谭元龙站在不远处的院子里喊道:“老杨,快些回来,屋里来客哒!”

“稍等哈,我们这就来了。”谭元梅放下锄头回答道。

一截不到百米的小路,汗流浃背的老两口扛着农具走了好几分钟。到了院子,谭元梅在人群中找了找,发现只认识镇党政办主任田静波。

老两口赶紧进屋搬出椅子,招呼大家落座。趁着老伴为大家倒茶的功夫,杨连松陪着客人拉起家常。茶水端到田静波面前,谭元梅小心翼翼地问:“田主任,胡书记的病好了吧?”

谭元梅口中的“胡书记”,就是曾担任双喜坪村第一书记的胡祖康。2013年,大学刚毕业两年的胡祖康,经考试回到家乡,成为大支坪镇的一名基层公务员。2014年,镇党委决定安排年富力强的胡祖康到双喜坪村任职,就此跟村里的老上访户谭元梅一家结下了不解之缘。

前些年,谭元梅夫妇的独子意外去世,儿媳离家出走,年幼的孙子跟着他们相依为命。两位老人年事已高加上体弱多病,不能从事重体力劳动。但由于种种原因,两位老人在之前的低保评选中,没有被纳入低保。老人因此多次到县、镇反映诉求,成了全镇有名的上访户。

胡祖康到村后,第一时间到谭元梅家与其交心谈心,了解老人的身体生活状况和小孩的学习情况。在当年的低保动态管理中,胡祖康和村干部向大家耐心宣传政策,将谭元梅一家纳入低保。胡祖康还经常自掏腰包为其孙子购置学习生活用品,鼓励他好好学习。

一次,杨连松到集镇上买药,药费将近两百元。老人掏光了身上的零钱,凑起来也只有70多元。老人试着给胡祖康打了个电话借钱。正忙着写汇报材料的胡祖康了解情况后,迅速过来替老人付了药费,并找车送老人回家。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慢慢地,倔强孤傲的老人也把胡祖康当成了“亲儿子”,有事没事都要跟胡祖康通个电话。

去年,他们的联系慢慢变少了。刚开始,老人们还以为小胡“躲”着他们。直到后来,杨连松老人找到胡祖康的女友,才知道胡祖康生病住院了。

听着老人急切的询问,田静波调整了一下呼吸,将胡祖康的病情给现场的人通报了一遍。

去年9月,经常腰酸腿疼的胡祖康,在州中心医院查出患有急性白血病。随后立即转往武汉协和医院,进一步确诊为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伴髓系抗原表达(一种恶性克隆增生性疾病)。

虽然与妹妹的骨髓配型全相合,但鉴于胡祖康的融合基因和染色体核型都属于高危型,必须在化疗得到缓解后进行骨髓移植。不幸的是,在开始第三个疗程化疗前,他的病情再次复发,咨询教授后选择继续接受化疗治疗,结果却并不理想。

与家人商量后,胡祖康被转往同济医院接受目前最新的临床试验治疗“-car-t”,由于胡祖康肿瘤细胞比率较高,教授建议先行化疗降低瘤比率。高昂的费用和手术的风险,让这个一直坚强的小伙子选择了退缩。已经举债近50万元的父亲尽管于心不忍,却也不得不接受残酷的现实,遵从儿子的愿望,于6月24日放弃治疗,当晚回到巴东。

一回到这片挚爱的热土,胡祖康躺在病床上,跟前去看望他的朋友聊天时,念叨了一串他挂念的名字。这其中,就有杨连松老人一家。带着嘱托,田静波等人专程前往杨连松老人家看望。

听到这里,所有人的眼眶都湿润了,谭元梅更是嚎啕大哭。

半晌过后,田静波趁着老人心情稍微平静下来,告诉老人:“等胡祖康身体好了,就来看你们。这段时间,您有什么问题直接打我的手机。你们现在生活好点了,胡祖康也就放心了。”

从2013年参加工作至发病前,胡祖康先后担任双喜坪村、水洞坪村第一书记,党政办副主任、民政办副主任、人武部干事、扶贫办助理。因为工作成绩突出、踏实肯干,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

胡祖康只有28岁,曾经有一个令人羡慕的家庭:父母都是茶店子镇勤劳的烟农,妹妹刚刚医学研究生毕业,现在宜昌三峡大学仁和医院就职,他还有一个不离不弃的外地女友,为了他来到山村任教。若不是突如其来的病魔,胡祖康也许步入人生的另外一个阶段,让操劳大半辈子的父母可以享享清福。

世事难料,真情常在。关心他的所有人都在祈祷,希望他挑战生命的奇迹,重新站起来,早日康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