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邢德斌:三尺讲台绽芳华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谭举先

通讯员

付瑞勇

三尺讲台、一根粉笔,是人民教师一生的陪伴。把自己比作追逐青春梦想的雄鹰,教会雏鹰展翅飞翔,巴东县京信友谊中学八年级(8)班班主任邢德斌就这样用坚守和坚持演绎杏坛上的红烛深情。

23个青春岁月,邢德斌用勤劳和智慧播撒知识种子,用责任和无私缔结师生情缘,小小的三尺讲台,从青春容颜到满脸皱纹、从光泽黑发到早生华发,他在三尺讲台上绽放美丽的人生芳华。

“我热爱自己的工作,如同热爱自己的生命。”站在神圣的讲台上,邢德斌不曾忘记自己的誓言,也从未动摇过这颗育人的拳拳之心。

“你的一生,我只送一程;我原路返回,你远走高飞!”来去匆匆间,不变的是对教育的那颗初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崇高的敬业精神、无私的奉献精神如每日朝阳,闪耀着催人奋进的精神光芒。

今年,邢德斌肩挑三个班级的地理学科教学任务,即便身体超负荷运行,仍把每一课讲得生动活泼,被同事称作“拼命三郎”。邢德斌和妻子因工作原因很少在一起。每当谈及于此,邢德斌有说不尽的酸楚和惭愧。“很多时候顾不上儿子,很愧疚!但我在用行动告诉他,干一行要专一行,不付出,永远不会有收获。”邢德斌心里明白,委屈的是自己的孩子,但不能怠慢身边的每一位学生。

“想正人,必先正己,这是教育学生的黄金法则。我说的每一句话,要自己先做到。要求学生做的每一件事,要自己先做好,做一个‘言必行、行必果’的老师。”邢德斌说。从课上到课下,他好比一根标杆、一个灯塔,用点滴言行指引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处世态度。

老师的身正为范,引来学生的潜移默化。邢德斌发现了一个惊奇的现象:自己的一言一行,既处于学生最严格的监督之下,又时刻处于被学生效仿之中。他嘱咐学生努力学习,自己要忘我地刻苦钻研;教育学生热爱劳动,自己要摒弃指手画脚的陋习;要求学生遵守纪律,自己要遵守校纪校规……“身正为范”不仅是简单的一个词,而是一个又一个平凡却意义深远的举动。

感动才会感化,在学生心灵中,邢德斌的“身正为范”引起了一场仁、义、礼、智、信的共鸣和共享。

学生的行为逐步规范,学习兴趣的火花巧妙引燃,班级的凝聚力不断增强。当问及学生心灵和行为嬗变的原动力在哪?同学们都会异口同声说出一个答案:班主任邢老师。这句朴素的话语,是学生内心真实感情的自然流露。

“班主任工作是一门艺术,只有严爱相济,才能赢得学生的信赖,走进学生的心灵,才能教书和育人双收。”邢德斌说。作为一名班主任,善于钻研和总结的邢德斌有自己的独到见解。

从琐碎繁冗的班级管理中,邢德斌悟出了一个信条:只有发自内心的爱学生,才能让学生感受到爱、体会到被爱之乐,才会学着用同样的方式去爱别人。优生有受宠的优越感,贫困生有受冷落的自卑感,然而,在邢德斌心中,无优生和贫困生之别,“金凤凰”要爱,“丑小鸭”更要爱。

学生心灵好比一颗萌芽的种子,用严管、厚爱来灌溉,才会茁壮、健康成长。与贫困生谈心、交流,邢德斌如同对待嫩叶上的露珠一样,给予他们悉心帮助、鼓励,倍加呵护贫困生心灵,寻找捕捉和放大贫困生身上的闪光点,映射出他们自信的光辉。

“让每个学生都健康快乐成长!”在2016年教师节接受记者采访时,邢德斌语重心长地说。用严和爱划动教书育人这艘航船,载着学生驶向成功的彼岸,邢德斌始终坚守课堂教学和学生管理两个阵地。

在当今科研兴教时代潮流下,培育反思型教师、研究型教师成为时代的呼唤,作为一线教师,要借学、思、研三方合力,引来教学教研的源头活水。让思想奔涌创新的火花,用智慧开启教学的大门,邢德斌孜孜以求。

在教育教研路上,邢德斌始终高举求索旗帜,用学习来强筋壮骨,潜心钻研教材、反复研讨新课标、大量订阅教学刊物,做笔记、写体会、找路子,在学习、消化、吸收再创新的基础上,转变教育观念,勇于探索和尝试新的教学方法。

一份耕耘,一份收获。一系列教育教学新方法引发一连串的变化,学生学得轻松了,学习成绩上去了,后进班摇身变成了先进班,邢德斌把这一切归功于学习的爆发力。

“痴心一片终不悔,只为桃李竞相开。”邢德斌用勤劳的双手和无悔的汗水,燃烧生命的红烛,点亮学生的未来。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