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春暖花开这几类传染性疾病高发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恩施日报
记者

杜迪纳

春暖花开的季节,在温暖的阳光下,伸一个懒腰,整个身体都会舒展开来,像获得了新生一般畅快。然而,在这个季节,各种微生物开始活跃,再加上忽冷忽热的天气,早晚温差大,正是流行性感冒、流脑、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风疹、猩红热、手足口病、肺结核等传染性疾病的高发季节。

应该如何预防呢?为此,记者采访了州疾控中心传染病防治所所长梅功超,让他为我们支招,建立起健康的“防护墙”。

春季常见的几类传染病

“在春季易发的传染性疾病中,流感最为常见。”梅功超告诉记者,除此之外,像流脑、麻疹、水痘、流行性腮腺炎、猩红热、手足口病、肺结核等都属于春季高发的传染病,它们大多通过呼吸道传播,或者通过接触传播。

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一种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流行传播的机率很高。主要症状有发热、头痛、流涕、咽痛、干咳,全身肌肉、关节酸痛不适等,发热一般持续3至4天,也有可能表现为较重的肺炎或胃肠型流感。

流脑。流脑是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的简称,它是由脑膜炎双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表现为流鼻涕、咳嗽、头痛、发热等,严重时嗜睡、颈部强直、喷射样呕吐、昏迷、休克。

麻疹。麻疹是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一般10天左右可治愈。主要症状可概括为“三、三、三”。前驱期3天:出疹前3天出现38度左右的中等度发热,伴有咳嗽、流涕、流泪、畏光,口腔颊粘膜出现灰白色小点;出疹期3天:病程第4至5天体温升高达40度左右,红色斑丘疹从头而始渐及躯干、上肢、下肢;恢复期3天:出疹3至4天后,体温逐渐恢复正常,皮疹开始消退,皮肤留有糖麸状脱屑及棕色色素沉着。

水痘。水痘是传染性很强的疾病,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引起。主要症状是中低等发热,快速成批出现红色斑丘疹。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也称“痄腮”,冬春季节易发生,多见于儿童。典型症状是发热、全身不适,一侧或双侧耳下腮腺肿大、疼痛。

猩红热。是由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症状为发热、扁桃体红肿、头痛、恶心等,2天后出现皮疹,呈鲜红色。

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

肺结核。该病是结核菌感染人体后引起的一种慢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症状是咳嗽、咯痰、全身疲乏、食欲减退等。

做好个人防护

打好健康保卫战

“春季温差较大,适合病毒的生存,加上传染性疾病一般通过空气、飞沫和接触传播,往往在人群聚集区域引发流行。”梅功超说,虽然不同的传染病治疗方法大不相同,不过基本的预防方法是相通的,只要注意以下几点就能有效地减少疾病的发生和传播。

合理膳食,增加营养,多饮水,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多食富含优质蛋白、糖类及微量元素的食物,如瘦肉、禽蛋、大枣、蜂蜜和新鲜蔬菜、水果等;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多到郊外、户外呼吸新鲜空气,每天散步、慢跑、做操、打拳等,使身体气血畅通,筋骨舒展,增强体质。

不到人口密集、人员混杂、空气污染的场所去,如农贸市场、个体饮食店、游艺活动室等。

注意个人卫生,不随地吐痰。

每天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新鲜,尤其是宿舍、电脑室、教室等。

合理安排好作息,做到生活有规律,注意不要过度疲劳,防止感冒,以免抗病力下降。

不生吃各种海产品、肉食,不吃带皮水果,不喝生水。

避免接触传染病人,尽量不去传染病流行疫区。传染病人用过的物品及房间要适当消毒,如在日光下晾晒衣被,房内门把手、桌面、地面用含氯消毒剂喷洒、擦拭。

“进行计划性人工自动免疫是预防各类传染病发生的主要方法,接种疫苗是阻击传染病发生的最佳手段。”梅功超提醒说,如出现可疑症状,应及时到正规医院就医,明确诊断,正确治疗,不要擅自处理,以免延误病情。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