株洲日报记者 俞强年
通讯员/漆小丽
渌水是全省唯一一条省际样板河,也事关我市“全域二类水”的目标能否实现。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多次调度部署推进。
今年以来,醴陵市、渌口区全面全力推进入河排污口整治、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清四乱”等六大行动。目前,两地战果如何?记者做了采访。
渌口镇老街居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项目现场。
株洲日报记者 俞强年 摄
醴陵市茶山镇枫树山保护圈堤防加固工程项目现场,工作人员顶着烈日赶工。项目负责人表示,他们已投资200万元,完成堤防加固0.5千米;同样,西塘坪保护圈投资80万元,完成堤防加固0.2千米。这是醴陵市六大整治行动之一——防洪堤防达标提质建设的内容。
渌水醴陵段有82千米,流经王仙镇、来龙门街道、国瓷街道、左权镇、石亭镇、东富镇、阳三石街道、仙岳山街道、茶山镇、长庆示范区等10个乡镇(街道办事处)。他们分工明确,全面全力推进渌水整治。除防洪堤防达标提质建设行动外,其他五大项目同步推进。
入河排污口整治行动中,8个工业入河排口已完成工业排口水质监测,入河排口设置正在论证中;13个生活污水入河排污口已纳入城市污水管网建设中,目前进入扫尾阶段;城区4条黑臭水体中,二圣河的工作井基地开挖已完成,东岸河渠道清淤清障、西岸河河道清淤、西山渠的工作井基地开挖与顶管施工同步进行中。
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行动中,10个镇的厂区主体设施建设完成50%,另7个镇正开展图纸设计、三通一平;东富镇东富村、白兔潭氽溪村的农村生活集中污水处理工程已动工;568户农村改厕工程已完成;明月镇垃圾转运站主体建设已完工,附属设施建设完毕,正进行室外外墙装修。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行动中,已清退网箱养殖4户,网箱面积3000平方米;完成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达5万亩、绿色防控面积达8万亩、推广高效农药面积达8万;上半年完成推广应用配方肥1万吨。
“清四乱”巩固提升行动中,今年以来共打捞垃圾2400多吨;开展清“四乱”回头看工程,已核查15个清四乱问题并销号,并上报至系统。
堤防岸线及河道整治行动中,已完成5处河道采砂许可证报告评审会,许可证办理中;同时协助市水利局开展渌水河流管理范围划定工作。
渌口区:14千米河段,2个乡镇全包揽
渌水保护治理的乡镇力量
渌口区自来水厂至渌水入湘江段,沿岸整齐开阔。北岸的渌口镇老街,沿江居民生活污水截污纳管工程已进场施工,河岸除菜、清表工作已完成,河岸整治已完成50%,铺设管道150米;南岸的南洲镇污水处理厂入河排污口标识标牌设置和新增监测点位工作已经完成。渌口区境内14千米长的渌水治理,全靠这两个镇。
入河排污口整治中,除了上述成果外,该区还投资15万元,在沿河两岸投放生活垃圾收集桶500个;启动沿河7座公厕提质改造,已完成投资80万元。
城乡污水和垃圾处理设施建设中,均坝村和李公庙码头生活污水处理站已建成并投入运行;渌口镇和南洲镇农村改厕工程任务共计1500户,现已完成465户,其中渌水沿线10个村任务共计275户,现已完成99户;完成了18个农村生活垃圾收集站任务。
农业面源污染整治中,完成畜禽养殖场粪污处理工程设计,开工率80%,完成投资30万元;完成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8万亩、绿色防控4万亩、推广高效农药16万亩,测土配方施肥任务完成75%。
“清四乱”巩固提升中,发现河湖“四乱”行为25处,将以联镇区级领导牵头,按照属地管理原则,相关职能部门协同配合,逐一进行整改。
堤防岸线及河道整治中,实行区、镇、村三级联动巡查工作机制,强化日常监管,立案查处2起非法吸砂案件;已完成绿化、还林、还湿和湿地修复建设任务。
2020-08-07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