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芳
通讯员
文子千
陈坦
阳婷婷
罗霄山脉,苍翠绵延;湘江绕城,拍岸不绝。
上世纪50年代初,在城市东南凤凰山脚下,那几间依山而立毫不起眼的茅草屋则是创立之初的株洲市三三一医院。
每个时代都有它的精神气质与时代楷模,今天这里早已翻天覆地,高楼耸立的现代化综合性医院立于世人面前。历经悠悠岁月,从起步初创到起伏跌宕,最终迎来转型壮大,市三三一医院业已成为公立医院改革发展的全新样板。
70年前,市三三一医院在厂矿医疗卫生事业起步的背景下诞生,从只有20个医护人员起步业已发展为一家现代化综合性医院。
70年来,市三三一医院人用双手绘就了一幅精彩的历史画卷,用自己的行动演奏出一曲曲仁术济世的华美乐章。
矢志不渝
七十年铿锵足迹
青山巍峨,凌云之志。
翻阅一页页医院发展的历史画页,百感交集中,便是在重温一代代市三三一医院人执著前行艰辛创业的历程。
1950年11月,原徐州兵工三厂医疗所迁来株洲后与原株洲兵工厂医院合并,组成株洲兵工厂工人医院,选址袁家祠堂,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就在这起步。1956年,20个医护人员带着一台德式旧显微镜、一台手提式高压消毒器、一台简易手术床,完成了从医疗所到医院的过渡。
起步是艰辛的,几间陋室白天是门诊,晚上是集体宿舍的境况直到1959年才获得改善,扩充内科、外科、儿科、妇科、五官科、传染科等7个临床专科的医院终于有了全新的面貌。全院职工增加到130余人,并拥有100张病床。更令人振奋的是,当时人们看来“高难复杂”的颅脑手术、食道切除术、膈疝修补术、肾切除术、子宫全切术、全腭裂修补术以及心包穿刺、肝穿刺、电除颤、电起搏术等,市三三一医院都能独当一面。
1959年到1976年,医院有了住院楼,职工增加到356人,增设9个临床、医技科室,规模基本达到地市级医院标准。1978年到2000年,医院升格为县处级单位,率先冲破厂矿医院的禁锢,开门办院,接诊社会患者,获评省级“文明医院”,并在航空部、株洲市和全省工矿医院领域率先通过“二甲”医院评审。
2001年,医院通过深化改革突出重围,由厂矿医院变身为市属公立医院。到2010年9月16日,兵强马壮的市三三一医院通过专家评审,众望所归成为株洲第二家“三级综合性医院”,更成为株洲家喻户晓的“名院”。
近年来,医院进入发展快速通道,收获了沉甸甸地荣誉:全国百姓放心示范医院、全国改革创新医院、中国消费者信得过单位、湖南省改善医疗服务行动示范医院、湖南省医疗执业先进单位、湖南省“四满意”服务优胜单位、湖南省文明医院、湖南省消费者信得过单位、市基层党建帮扶工作先进单位、市优秀社科普及基地、市十佳平安医院、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市文明建设先进窗口等荣誉……一项项荣誉即是对医院过往成绩的认可,更是医院继续迈步向前的动力。
70年,在历史长河中只是一瞬间,对于市三三一医院来说,这70年,充满了荣光与梦想,满载着温情与大爱。踏上历史新征程,传承至今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精神继续传承,成为一代代市三三一医院人永恒的精神食粮。
薪火相承
实现跨越式发展
精医厚德,彰显担当。
一家医院的历史,仅在院志上留下寥寥数字,而藏于记忆深处的则是百感交集的过往以及荡气回肠的渊源。70年弹指间,展现在眼前的是跨越式发展的雄姿,薪火相承的坚韧,而这一路的点滴,更是载入市三三一医院发展史册的丰碑。
从全省工矿医院中第一家通过“二甲”评审的医院到成为株洲市第二家“三级综合医院”,从企业医院到株洲市地方公立医院,市三三一医院实现了跨越式发展。
然,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在条件各异的新时代竞争浪潮中,如何乘势而上,如何百舸争流?市三三一医院人一直在思考。面临竞争与生存,市三三一医院领航人深知,惟有提高职能部门的管理意识、管理水平、管理效率,增强医院员工遵守规章制度的自觉性,提升全体员工职业素质,才能全面提升医院整体素质。
负强化管理应运而生,大力推行三重管理:加大对重点人员、重点部门和重点环节的管理监控力。
大胆尝试岗位绩效工资制,确保了工资分配制度真正向临床一线、关键岗位和技术骨干、学科带头人倾斜。
改革的步伐从未停止,市三三一医院再创新举。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规划,作为试点建设一家“政府主导”的株洲市首家医养结合养护院——天伦养护院,现已完成主体楼及配套设施建设,预计2021年年初可投入使用。
在市三三一医院一脉相承的改革中,再改,也不能改掉公立医院的公益性,在改革中做正确的事,在改革中正确地做事。这是市三三一医院所坚守的职业道德底线,也是一条坚定的社会道德底线。
弦歌不辍
激得源头活水来
坚守理念,播撒大爱。
一名医生的医术可以改变许多患者的命运,一家医院的善举则会惠及一方百姓的安康。
体现公立医院的公益性,承担社会责任,引领帮扶基层,上下串联,打造各级医联体,引进先进医疗技术,带动区域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是市三三一医院义不容辞的责任。
早在上世纪70年代,市三三一医院就成立了康复医学科。到2015年,升级为设有住院部、门诊部、康复治疗区的规模齐全的康复病房。现有病床45张,是株洲市芦淞区最大的康复医学中心。同年5月,芦淞区卫生局与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正式达成协议,区域医疗联合体正式运行。
该医联体是以市三三一医院为龙头,联合区内乡镇卫生院组成跨行政隶属关系、跨资产所属关系、松散型的技术协作联盟。医联体重点扶持了2个卫生院的专科建设,一是扶持白关镇中心卫生院的儿科,共建妇产科;二是扶持姚家坝乡卫生院的内科,实行专家长期坐诊和传帮带制,促进内科业务扩展,技术升级。
同时,医联体还建立了2个机制,即建立区域信息联网机制和业务指导机制。一方面在白关镇中心卫生院、姚家坝乡卫生院设置市三三一医院信息网络分点,开展远程会诊和诊断报告系统试点,实现远程会诊、检验信息现场传输、公共卫生信息共享的目标,建设好全覆盖、全贯通的区医疗中心信息化网络;另一方面由市三三一医院通过委派联点专家、委派护士长、实行每周查房、送培医务人员等方式,提高医联体内乡镇卫生院的管理水平和医疗服务能力。
医联体内成员单位还将实行芦淞区农合病人康复期下转患者的住院费用报销部分追加制,双向转诊病人费用报销不计入总额控制额度。组建医联体旨在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促进分工协作机制健康、可持续发展,提高基层医疗机构的管理和服务水平,方便群众就医,减轻群众就医负担。
2018年1月20日,由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组织,湖南省康复医学专科医联体正式成立,株洲市三三一医院康复医学科成为首批湖南省康复医学专科医联体发展会员单位。如今,作为区域医疗中心,健康帮扶已成为市三三一医院常态化的一项工作,医院通过医联体建设,给区域内居民带来了越来越多的实惠和便利。
健康帮扶,公益前行。市三三一医院在社会上赢得了良好的口碑和广泛的赞誉,更让市三三一医院人感受到了沉甸甸的社会责任。站在新的起点上,有着深厚历史积淀和博大医者情怀的市三三一医院人,将不忘初心,阔步前行。
名院特色
健康株洲主力军
科有特色,院立品牌。
从1950年到2020年,风起云涌间,一所名院完成了与一座新城的际遇交会。璀璨如夏花般,往事在时空的间隙里绽放光彩。
70年的求索奋进,市三三一医院改革创新寻求发展,守护一方百姓健康,茁壮成长为一艘万众瞩目的医疗巨舰。
70年来,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市三三一医院名医辈出,名科闪耀,特色技术特色项目饮誉株洲。
作为市三三一医院的明星科室,头颈外科(耳鼻咽喉科/甲状腺外科)是株洲市重点建设专科。
耳鼻咽喉科九大特色技术和特色项目处于本地区领先行列,包括:电子喉镜检查与手术;过敏原皮试及脱敏治疗;鼻腔、鼻窦、鼻咽疾病的微创手术;喉部良、恶性肿瘤的显微微创手术;小儿扁桃体、腺样体的微创手术;成人鼾症手术;耳部显微手术;头颈肿瘤的手术治疗;泪道微创手术。
甲状腺外科目前已成为集ATD治疗、碘131治疗、手术治疗为一体的甲状腺疾病治疗中心。现今,实力雄厚的头颈外科不仅享誉三湘,并吸引大量临近省、市患者前来就诊。
骨伤科曾率先株洲地区开展了人工全髋关节、膝关节假体手术、关节镜检查及镜下微创手术、四肢骨折多种固定技术、四肢畸形矫行术、骨肿瘤切除等多项高难度手术。
作为株洲市脊柱脊髓专业委员会主任单位,脊柱外科擅长脊柱畸形、脊柱结核、脊柱肿瘤、上颈椎病变及外伤等高难度手术治疗,所有类型脊柱疾病的开放手术治疗及微创手术治疗,处于省内先进水平。
普外科在微创手术领域迅速发展壮大,强大的专家队伍和一流的设备系统,让科室腹腔镜微创技术跃上新台阶。
泌尿外科多项临床成果获航空部科技进步奖和市科技进步奖。科室与湘雅附一、附二医院、中山医院等泌尿外科建立紧密联系,不定期有专家前来指导临床诊疗及复杂手术。
肿瘤血液科的三维适形调强精确放疗;肾内科的血液透析中心声名远播;神经内科的钻颅血肿引流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内分泌科的胰岛素泵控制初发糖尿病、精细化降血糖;儿科、新生儿科的救治新生儿疾病、早产儿的管理及新生儿的静脉营养;妇产科的无痛分娩、盆底康复治疗……一批批特色项目广泛应用于临床,成为医院的金字招牌。
新时代、新起点、新征程,株洲市三三一医院紧扣时代脉搏,励精图治,砥砺奋进,在改革中稳步前行,在前行中逐渐强大,步履坚定的向明天进发。
2020-11-05
00:00:00:0——写在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成立70周年之际152390902仁术济世声名起/enpproperty-->2020-11-05
00:00:00:0——写在株洲市三三一医院成立70周年之际15239090c1523909.html2仁术济世声名起/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