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怀
通讯员/严美萍
摄影/龙佳煜
凝“新”聚力
打造一流师资队伍
善之本在教,教之本在师。老师既是教育的灵魂所在,也是一所学校软实力的体现。
11月21日-22日,株洲市外国语学校附属第一小学(简称株外附一小)第十一届“清源杯”青年教师教学比武决赛,在学校多媒体教室演绎多场讲台与赛台合为一体的精彩,同时也为学校致力建设一流的师资队伍、营造乐教善导的教风、全面提升教育核心竞争力作出最好的诠释。
“教风是一个教育群体德与才的综合表现,是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核心,对学生可以起到熏陶、激励和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校长颜陈斌认为,乐教,在于每个教师都把教育作为事业、把学生作为传人、把教书育人作为人生的追求和乐趣;善导,则要求教师要善于启迪智慧、点拨思路,着力发掘、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主学习、独立思考能力,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学习氛围中不断进步和成长。
为此,学校积极搭建各种活动平台,为教师的专业发展、业务和综合素养提升创造条件。近3年来总计投入90多万元,选送近70名骨干教师远赴日本、英国、新西兰、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外学校,学习、观摩先进的教育教学理论;选派50多名优秀教师,到北京、上海、广州、杭州、深圳、厦门等地参加教育教学研讨活动;聘请来自北京、江苏、江西、深圳等地的多位教育教学专家,前来学校开展各类学习讲座及教研活动,让大家在“信念坚定、情怀真挚、视野广阔、志趣高雅”的培养道路上,一路欢歌,奋勇争先。
在省、市、区三级教育教学交流、研讨和培训活动中,学校不仅尽锐出战、踊跃参与,更是实现从单纯学习到理念输出的嬗变。今年10月,在“国培计划(2020)”全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学科素养深度学习研修班上,颜陈斌校长登台主讲的《让数学活动点亮孩子未来》的专题讲座,让与会的近百名中小学数学老师,在教学理念上有茅塞顿开的欣喜和感悟。
“结对”赋能
比武讲台看点纷呈
凝“新”聚力,以赛促训,是株外附一小持之以恒锻炼和提升青年教师独立备课能力、课堂驾驭能力、教学创新能力的指定“动作”。
此次青年教师比武涵盖各学科,历经1个多月的初赛和互动式评课。学校还通过自愿组合,给33名参赛者分别配备一名经验丰富的骨干教师当师傅,一起磨课、共同探讨,通过“传帮带”方式“结对”赋能,让每个参赛老师在灵活运用教材、创设教学情境、驾驭课堂能力、推动课改实施方面,都有全新收获和提升。进入决赛的10名佼佼者,他们在讲台上的表现更是看点纷呈——
◆◆语文:主题阅读
以“文”带“文”
对于小学2年级的学生,如果单说一个“雾”字,脑海里也许只有一片灰蒙蒙的景象。但石忱惠子老师执教的主题阅读《雾》,却让雾在这些七八岁的小朋友心中,变成一个淘气的雾孩子,它把海岸和天空藏了起来,把马路上的汽车与行人藏了起来,把公园里的凉亭和花草藏了起来……
芦淞区教研中心教研员谭超艳点评认为,这堂课清新而灵动,把情境带入课堂,运用多元识字策略和配乐朗诵等模式,实现以读促讲,以读促悟,用统编教材的文章阅读,带动同类型文章有主题的阅读,能更快、更有效培养孩子们良好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拓展学生视野。
◆◆数学:思维演绎
合作探究
龟兔赛跑跟数学有什么关系?在王静老师执教3年级学生学习《长方形正方形周长》的课堂上,却用兔子围着长方形草坪散步、乌龟围着正方形池塘散步的情境导入方式,一下就把学生们的情绪调动了起来。
陈谢添老师执教5年级学生学习《三角形面积》,则让学生用8分40秒的时间,从工具盒里拿出一个个钝角、锐角、直角式的三角形教学器具,与同桌合起来拼成平行四边形,再根据已经学过的求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推导出三角形面积公式。
芦淞区教研中心教研员罗向华点评认为,这两堂课可以说是两场思维演绎。这种利用故事情境式导入或结构式情景导入,放手让学生通过合作探究进行公式推导,在温故中知新,逐步强化数学模型的建构和认知,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提升学生用心思考的深度学习能力。
◆◆英语:绘本课程
“悦”读“悦”演
陈昕柔老师执教5年级的绘本课程《Late
for
Work》,叙述一个上班族为避免上班迟到,克服多种困难终于赶到办公室,最后却发生戏剧性反转:当天是个休息日。同学们通过朗读故事、登台表演,不仅领悟到绘本课程中的趣味性和幽默感,也轻松掌握了汽车、地铁、公交车、出租车等交通工具的词汇。
邹健美老师执教《Unit
5
There
is
a
big
bed
P(C)story
time》,则通过一个废弃易拉罐在动物世界的“旅行”,倡导垃圾分类、保护环境的绿色生态意识。学生们轮流上台,配上夸张、幽默的肢体语言来饰演其中的角色并进行对话,让课堂上不时洋溢阵阵欢笑。
芦淞区教研中心教研员吴桂茹点评认为,这两堂课都是主题引领、读演结合、链接生活,不仅锻炼学生独立自主阅读能力,获得知识上的收获;而且让学生在“悦”读“悦”演的情境创设过程中,通过话题、画面及语言三方面的完美结合,获得道义上、情感上、生活上的领悟。
◆◆音乐美术:挖掘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美术课堂上传出歌声?原来,是管仲哲老师清唱一段小朋友都比较熟悉的歌曲《青花瓷》,拉开他执教5年级美术课程的序幕,引领学生一步步了解青花瓷的简要发展历史、艺术特点、纹饰图案与寓意,以及青花瓷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然后再让学生发挥各自想象空间,自己绘制一幅青花瓷作品。
彭笛老师执教3年级的音乐课《森林的歌声》,更是让学生们笑逐颜开。因为每个学生手里都分别拿着串铃、响板、蛙鸣筒、三角铁等乐器,要随时根据旋律变化提供伴奏,从而让学生在听中“悟”情,在动中“感”情,在哼唱中“表”情,在音乐中感受生活的情与美。
芦淞区教研中心教研员彭靓、梁慧点评认为,这两堂课教学手段灵活,课堂氛围轻松,学生愉悦性、参与性很高。无论是音乐还是美术的学习、鉴赏,都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渗透方式,让学生们更好地发现美、欣赏美、传承美、创造美,有效挖掘提升学生人文素养。
一等奖
石忱惠子(语文)
陈谢添(数学)
陈昕柔(英语)
管仲哲(综合-美术)
贺凯文(综合-体育)
二等奖
杨蕾(语文)
王静(数学)
邹健美(英语)
彭笛(综合-音乐)
李伊玲(综合-科学)
2020-12-24
00:00:00:0凝“新”聚力
“结对”赋能152892902株外附一小青年教师比武看点纷呈/enpproperty-->2020-12-24
00:00:00:0凝“新”聚力
“结对”赋能15289290c1528929.html2株外附一小青年教师比武看点纷呈/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