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谋全局者,不足以谋一域。
铺开世界地图,视线聚焦株洲,这里不仅是株洲这块土地上的株洲,还是湖南的株洲、中国的株洲,更是世界版图中的株洲。推动株洲长远发展,就要“跳出株洲看株洲”,站在全省、全国甚至全球的高度看株洲,充分利用株洲的区位、交通等优势,挖掘潜力、提升区域价值。
回望来时路,株洲强化全局意识、系统思维,置身全国、全省发展的大格局,统筹推进产业布局、城乡发展,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全方位历史性成就、发生了深层次结构性转变。这些成绩的取得,离不开全市领导干部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势,离不开“登泰山而小天下”的气度,“功成不必在我”的胸襟,对大局了然于胸、对大势洞幽烛微、对大势铁画银钩,才能做到应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站上新起点,阔步新征程。善于把局部利益放在全局利益去考虑,加快形成内外协调、城乡融合的区域布局,充分彰显株洲整体区域价值,这是应对当前形势,落实“三高四新”战略实施,加快建设“一谷三区”、加快建设现代化新株洲的现实需要、空间支撑。细思之,这一战略举措,既引领株洲当前发展,更关乎株洲未来成败。这要求我们要有大眼光、大胸怀、大境界,从全局上谋划,在关键处落子,于细微处着力,方能抢占先机,赢得未来。
依托区位优势更好对接中部崛起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作为湖南“东大门”,株洲具有承东启西、连接南北的独特区位;坐拥保税物流中心、中欧货运班列、铁路口岸等开放平台。立足自身优势,主动出击、精准对接中部崛起等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向北共建长江经济带、对接京津冀地区,向南承接粤港澳大湾区产业转移,向东对接长三角城市群,向西密切成渝双城经济圈协作、对接西部陆海新通道,发挥比较优势,推动有为政府和有效市场更好结合,大力“走出去”“引进来”,在更大范围集聚资源要素,赢得发展主动。
对于推进长株潭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长株潭要继续抓下去,要抓出大成效”。长沙“麓谷”、株洲“动力谷”、湘潭“智慧谷”,协调发展、差异化布局,三地产业实现突围,迈向高端。未来,株洲主动与长沙、湘潭对接,实现交通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协力协同、生态环境共治共保、公共服务共建共享、改革开放同步同享,提升长株潭引领全省发展的辐射带动效益,放大长株潭对省外资源的吸聚效应,共同为全省发展发挥核心引擎和辐射带动作用。
加快构建“一核一圈一廊”的区域经济格局。中心城市发展核以主城区为依托,打造以云龙大道为轴的北向增长极、以东城大道为轴的东向增长极、以湘江为轴的南向增长极,做大做强,形成“一主三极”的空间结构;加快株醴都市圈发展,打造醴炎县域经济发展走廊,做大做强县域经济。注重提升“一江两水”在空间布局中的支撑地位,突出湘江在“一核”中的带动作用、渌水在“一圈”中的带动作用、洣水在“一廊”中的带动作用,打造动力强劲的全市域联动发展新格局。
加快推进以人为核心的新型城镇化。统筹城镇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合理确定城市规模、人口密度、空间结构,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城镇化建设,加快推进一批重点镇建设,全面提升城镇建设品质和管理水平。
加快湘赣边区域合作示范区建设。在基础设施互通、红色文化传承、产业转型升级、生态环境治理、公共服务共享和社会治理能力提升等方面谋划推动一批跨区域重大项目,为省际边界地区协调发展建设探索新模式、为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探索新路径。
善于“弹钢琴”,才能奏出美妙的乐章。以系统思维、务实举措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推动株洲空间布局整体优化、发展能力整体提升,将为株洲在现代化新征程上坚定前行蓄势增效,助推株洲经济再次腾飞。
2020-12-27
00:00:00:0
——五论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152919402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提升株洲整体区域价值/enpproperty-->2020-12-27
00:00:00:0
——五论学习贯彻市委十二届十四次全会精神15291940c1529194.html2推进区域协调发展
提升株洲整体区域价值/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