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兰台芬芳谱新曲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温琳

通讯员/李敏

今年10月,贺先生抱着最后一丝希望,走进市档案馆;一个月后,他给市档案馆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热情服务,尽职尽责”。

原来,贺先生从事的是有毒有害特殊工种,今年要办理退休手续,但他个人档案里的工作经历有所缺失。在市档案馆工作人员的帮助下,他顺利从浩如烟海的档案中找到了一张职工花名册,从而顺利办理了退休手续。

贺先生感叹,“一张小纸片,解决了我的大问题。”这是市档案馆服务群众的一个缩影。

档案当为民之所用

档案部门从事的是基础性、服务性工作,档案工作者常被戏称为忙于“青灯烛下”“故纸堆中”“库房深处”。

新一轮机构改革完成后,市档案馆不再承担行政职能,工作重心转移到档案收、管、用等基础业务。新的变化给市档案馆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也面临着新的挑战。

市档案馆立足株洲特色,守护珍贵史料,服务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让记忆的财富走出深宫,“死档案”变“活资源”,进入寻常百姓家。

去年,新一轮机构改革全面启动后,涉改单位的档案是否能及时妥善地处置,既事关改革顺利推进,又影响今后查档用档。面对改革大局,市档案馆快速行动,提前完成了涉改单位情况摸底,召开了档案处置工作会议,一系列有力动作为档案处置工作赢得了时间。

截至目前,25家涉改单位已完成档案移交任务,共接收机构改革的文书档案、基建档案、照片档案、实物档案、光盘资料等18444卷(件),为机构改革的顺利推进发挥了重要作用。

档案源之于民,当为民所用。今年以来,市档案馆共接待查阅利用群众6000多人次、调卷13000多卷次,不仅在编史修志、研究宣传、工作参考等方面提供了信息参考,还为群众解决了工种工龄认定、社保退休办理、婚姻产权纠纷等大量实际问题,化解了诸多的社会矛盾,有力地维护了社会和谐稳定。

历史留痕于档案上

历史留痕于档案之上,岁月凝固于档案之中。

今年年初,新冠病毒肆虐,在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下,株洲医护工作者逆行而上,赴鄂支援黄冈同胞,市区医务工作者、基层干部坚守岗位,守护一方百姓安全。

英雄不能忘记,历史终将铭记。市档案馆成立工作组,向全市接收、征集有关株洲疫情防控的档案资料,与抗疫相关的记录视频、援鄂医护工作者的工作日记、社区抗疫的记录照片、群众创作的抗疫书画作品等珍贵资料被收藏进馆。目前,首批抗疫档案已经进馆。

档案,讲述着株洲儿女25年来,不畏艰险的援藏工作故事。市档案馆在完成1到7批援藏档案征集工作后,今年又启动了第8批援藏档案征集工作,征集到视频、照片、口述档案等240余件。

档案,传颂着株洲儿女为了新中国,抛头颅、洒热血等许许多多感天动地的事迹。市档案馆先后到湘潭、醴陵等地查阅征集红色档案资料,全面梳理了本馆内的红色档案文献资料,编撰了《株洲市红色档案文献资料汇编》,给株洲红色资源“留档”。

档案,记录了株洲辉煌发展历程,展示城市高质量发展成果。为保存好株洲城市发展第一手资料,市档案馆启动了“一谷一塘一城一乡”档案征集工作。工作人员一家一家单位跑,一件一件清点,面对的档案少则上千件,多则数万卷,这些数量庞大的档案只能依靠双手核对。目前,市档案馆已收集相关文件档案等850余件并汇编成册。“未来还将举办‘一谷一塘一城一乡’相关主题的展览,展示株洲辉煌的发展历程。”市档案馆工作人员说。

2020-12-28

00:00:00:0——市档案馆转型服务之路152924602兰台芬芳谱新曲/enpproperty-->2020-12-28

00:00:00:0——市档案馆转型服务之路15292460c1529246.html2兰台芬芳谱新曲/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