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芳华在焊花中绽放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马文章

通讯员/何杏

蓝色弧光所到之处,不同的钢构件被均匀平滑地焊接为一体……从17岁开始,灿烂的焊花,照亮了陈娜娜最美好的年华,让她的脸有了斑点、手有了疤痕,也让她成为一名湖南省劳动模范、中车集团技术能手、国际焊接大赛特别奖获得者。

初露锋芒,“小丫头”在焊花淬火中成长

12月10日,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内,“噼噼啪啪”的电焊声此起彼伏。陈娜娜戴上安全帽,调好机器人参数。随着机械臂平稳推动,闪烁的电弧将她那张沉着镇静、专心专注的脸庞映照得格外俏丽。

2007年7月,高中毕业的陈娜娜报考了湖南化工职业技术学院焊接技师班,一颗“匠心”的初心种子在这个“小丫头”心中的沃土中种下。

2011年,毕业后的陈娜娜来到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师从鼎鼎有名的湖南省技能大师杨卫东,与“焊工花木兰”易冉成为师门姐妹。

车间没有空调,在40多摄氏度高温下,陈娜娜也必须戴着头盔,穿厚重的工服,一天下来整件衣服被汗水浸透,中暑晕倒是常有的事。焊花飞溅,一不小心就会烫伤皮肤,留下灼烧的“军功章”。

苦练加上天生的悟性,陈娜娜仔细观摩师傅施焊的站位、角度、手法,尤其是技术难度大的熔透焊、立焊、仰焊等。她很快在车间站稳脚跟,焊出的一条条焊缝均匀、熠亮,完全看不出是一个新手的“作品”。

“刚开始还担心这么秀气的女孩子,能不能长期忍受电焊工的辛苦,没想到她是悟性最高的,也是坚持最久的。”师傅杨卫东毫不吝啬对爱徒的评价。

攻坚克难,新技艺获得外国同行夸赞

艺高人胆大,这句话形容陈娜娜再合适不过。在同事的眼里,没有她解决不了的难题。

2015年,陈娜娜身挑重担,参与公司出口澳大利亚PNR双层平车试制。由于底板焊缝处于斜坡面,焊接时斜坡上侧经常出现咬边,下侧则易产生未溶合,探伤检测合格率不到50%,是块难啃的硬骨头。

“中梁是车厢的脊梁,电焊水平的高低直接影响质量好坏。”一个半月的试制期间,陈娜娜与同事们日夜守在生产一线。经过反复试验摸索后,她通过控制组装间隙、优化焊接参数、调整焊接方法、变化焊枪角度,牢牢把控焊接质量,使一次探伤合格率达到100%。

“我独创出的新技艺,让平时不苟言笑的澳方监造专家非常满意,对我竖起了大拇指。”陈娜娜如今回忆起来,嘴角上扬。

去年12月,陈娜娜调任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组装车间机器人焊接班班长。她从挥动焊枪的“焊将”变成了指挥机器人工作的“大脑”。

为了让机器更“听话”,陈娜娜每天晚上回家,都必须花上几个小时浏览专业书籍,记录每一个重要数据和操作规范,不断复习。

因为执着,所以走得更远更稳。入职9年来,陈娜娜先后取得焊接机器人,澳标、美标、国际碳钢、国际铝合金等国内外焊接资质;主持和参与中车及公司科技项目、QC课题12项,提出精益改善提案60多项,为公司节约制造成本400多万元,成为驻厂代表、监理眼中的“免检产品”。

“匠心”育人,传递现代工匠精神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近年来,陈娜娜成了公司中的“共享师傅”,在注重自身技能提升的同时,将辛苦研究的“秘笈”尽数传授给同事。

“记得多年前,一个比我大10多岁的徒弟考初级技师,为了备考,我们经常一起通宵练习实操,坚持了1个月时间,最后他顺利通过了考试,这种感觉特别好。”如今,已过而立之年的陈娜娜已有9名徒弟,均已成为企业焊接工艺的骨干力量。5年来,班组实现全员292.74万米、个人5.86万米焊缝无返修的骄人成绩。

“如今,机器换人是大趋势,但无论现代工业如何发展,追求极致的工匠精神永不会过时。”陈娜娜经常勉励徒弟,沉下心来,打磨技艺,让手里的每一个工件都充分体现中国制造的优秀品质。

焊枪轻点,火花飞扬。焊花中的陈娜娜,面目从容,这般自信,这般光彩夺目。

2020-12-23

00:00:00:0——记省级劳动模范、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组装车间机器人焊接班班长陈娜娜152886602芳华在焊花中绽放/enpproperty-->2020-12-23

00:00:00:0——记省级劳动模范、中车株洲车辆有限公司组装车间机器人焊接班班长陈娜娜15288660c1528866.html2芳华在焊花中绽放/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