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中国任何一座城市,都有留学生这样一个群体,株洲也不例外。他们曾经历过出境时的新鲜彷徨,在学习生活中遭遇过漂泊离愁、焦虑不安,在2020年新冠肺炎疫情肆虐全世界的这个特殊年份,体验更加深刻。如今,在回到株洲生活并工作了一段日子后,他们很有感触,这才是家的感觉。
离家去留学的原因,林林总总
据了解,株洲市的海归人员超过4000名以上。笔者接触了几位回来数年的海归,聊下来,大家当初留学的原因不尽相同。
改革开放以来,株洲就有去国外学习、生活的,此次笔者接触比较早的去国外学习的是1977年出生的李浒。他2000年大学毕业后在广州工作并落户,两年后,想着趁年轻继续学习和看看世界。当时准备的语言考试是雅思,只能选英联邦国家,澳大利亚和英国是最终的两个选择,但英国的学费和生活费太高,他便选择去了澳大利亚。2004年回国。
明年就是不惑之年的谭裔,在英国读的研究生。本科毕业后到深圳的外资企业工作过。她自己家有企业,想出国学习一下欧洲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企业管理经验,更加深入了解中西方企业到底有什么不同。研究生毕业之后在英国工作了两年,2012年回株洲。
到英国的还有王海龙,1979年出生的他,在英国待了13年,2013年回的国。那时就是觉得国外不错,想去看看。
向文娟和王晓丹同为1990年出生。向文娟留学意大利,读的是美声歌剧专业,意大利是美声发源地,所以在国内本科毕业后选择赴意留学,2017年回国;王晓丹则是为了圆自己的梦,去的是美国,2015年回国。
接触的几位海归中,年龄最小的是贾子威。27岁的他高二那年去了美国,当时的目的是学习深造,一待就是8年,2018年回国。
在国外的经历与遭遇,不尽相同
株洲海归协会的一位副会长聊到,自己在加拿大和澳大利亚两个国家留过学,2008年回株洲。他说第一次去加拿大时,一位同伴因为舍不得父母,在飞机上一直哭,他含着泪水一路安慰她,好想也哭一场。毕竟,他当时也才满18岁。谈及国外的经历,他忘不了在加拿大的第一餐饭,就是一碗白饭,再自己加点盐或番茄酱,没有别的菜。当时,他在加拿大的监护人是一对奥地利老夫妇,他跟他们说晚上想吃饭,在外国人的理解里,就是如此。他印象最深刻的,还有为了更便宜的房租和节约路费,曾经搬了16次家。
王海龙在英国待得久,去的初期能明显感受到不少英国人对中国人的不屑,改观来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后,当时,走在街上都能感觉到英国人扑面而来的热情。
谭裔对英国的第一印象是新鲜,那里保留了很多中世纪的建筑,是一个有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国家。慢慢的,还是觉得中西方文化有很大的差异,她个人就认为英国有很多制度陈旧和落后,特别是医疗没有国内便捷。回国8年以后,她更是觉得,中国的各种便利,其他国家完全比不上了,即使在株洲这座小城,生活起来都非常舒适了。
她聊起自己的研究生学习经历,用非常辛苦来总结。英国的研究生只有一年,一年内拿到学位是要付出很多时间和精力的,加上语言的障碍,使得本来就很紧张的学业变得更难。她都是把老师上课的内容录下,回家再反复听,然后再到图书馆找相关书籍和论文看。研究生这段时间,她基本上没有早于午夜1点前睡过觉,由于长期伏案学习,她得了坐骨神经痛,不能坐椅子,只能蹲在椅子上写作业,不能睡床只能睡在地板上。她记得自己在赶作业的时候,蹲在椅子上边写边哭边说:“在国内好好的,为什么要跑到英国来受这种苦?”
向文娟在国外的时候,结交到各个国家的好朋友,可惜的是,回国后朋友们不便联系,很少往来了。她说由于出国前没有找中介,全是自己准备材料办理的入学申请,去了意大利后遇到了许多困难,比如,办理税卡、居留、身份证等都是自己一遍遍用蹩脚的意大利语去跑警察局、税务局、银行,与工作人员沟通,还有去各个城市考学、找住宿等,遇到了许多啼笑皆非的事情。
王晓丹选择的是美国纽约,这是一个文化丰富且包容度高的城市。各种各样的艺术形式,各个国家的人和各个国家的美食,高度集中在那里。大家都很热情开放,对各个地方来的人都相对友好。早上会和陌生人问“早安”,在路上遇到问题也有人主动帮忙,从而,让她也变得热情和友好。她也在国外交到了很多好朋友,其中大部分是中国人,也有许多友好善良的美国朋友,带着她更多更深入地走进了当地的生活里。大部分的学习工作生活还是非常愉快且充实的,当然遇到过困难,诸如,买车、自然灾害、房东的刁难,她甚至还一个人上过法院面对法官。
李浒则记得自己最难受的事情,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必须勤工俭学,早餐能免则免。留学两个月后的一个晚上,他患了急性肾结石,痛到不能自已。住在郊区,朋友又正好不在身边,他一直坚持到天亮,忍着痛,步行至医院看病。那种感觉,毕生难忘。其实,他在澳大利亚的日子里,感觉大部分人对留学生还是挺友好的,当地的教育体系也较发达,环境良好,气候与他之前工作的广州差不多。只是,在国外再好,也没有家的感觉。
年纪轻轻的贾子威,对待了8年的美国的感触,脱口而出的是,在国外总觉得是漂着。
回家,不需要太多理由
无论走多远,家都是唯一的归宿。株洲海归协会的会长刘钊是从德国留学回来的,回国时间是2010年。他笑称,大家当初留学的原因可能有很多种,归家的理由,表面看上去也不少,其实,就是想回家了,仅此而已。
王海龙在英国考了品酒师认证,也有了自己的事业,可是他感觉不管待多久,都无法真正融入其中,加之他的母亲生病了,他作为独生子女责无旁贷。向文娟的归来也是因为觉得父母年龄大了,需要她待在他们身边。
李浒在澳大利亚学习期间,一直兼职在悉尼市中心的一家四星级酒店工作。他说在那里无论多么努力,升迁仍然是白人优先,想着不如回国内,机会应该更多。他不会为了所谓的好环境和福利,耽误自己下半生。
当聊到回来后不后悔这个话题的时候,他们无一例外表示不后悔。李浒回来的时间最长,已经16年了,他这样表示,株洲,才是家啊。何况,国内政策好,一定会大有可为的。王海龙在国外待的时间最长,也觉得自己现在在株洲的发展挺好的。
回国以后,每一个人都曾经不容易
王晓丹回国后第一年,在北京开了一家贸易公司,做珠宝以及其他行业的国际贸易业务。2017年回湖南开始经营自己的珠宝品牌,也在一家省级投资公司做投资人。2019年底彻底辞掉工作,投身珠宝定制行业,同时也开了株洲第一家高级珠宝定制实体店。创业的艰辛不仅仅是前期的经济压力和家人的反对,还有学习的压力和每件珠宝品质的把关、设计难度,以及与顾客沟通的难度。最难的是,向株洲这座城市的顾客科普珠宝知识。因为,珠宝定制行业相对于株洲来说,还是很新的一个行业。
向文娟回来后,尝试过各种各样的工作,考歌舞团、去大学应聘、到高考集训学校当老师等,最后决定创业开传媒公司。回国创业必定是艰辛的,人脉断层,不知株洲市场现状,只能靠她自己不断摸索,一步步走出自己的路。过程是艰辛的,但她相信结果是美好的。
王海龙刚回国时,和朋友一起成立了葡萄酒贸易公司,在广州开了一个葡萄酒会所,后来回株洲开了两个酒吧,前年又开了一个英语培训机构。虽然不容易,但他还是想要证明自己。
谭裔回国前,工作的公司已经可以帮她申请英国的工作签了,她的先生也拿到了绿卡。回国后,她进入了自家的公司海联集团。当时的海联正处于转型阶段,放弃了汽车销售行业,尝试了很多新的行业,好途邦汽车维修厂、中脉生态家健康养生馆、国信租车、好厨邦农贸市场等,现在保留下来的只有农贸市场和汽车租赁公司。这些公司她都参与过经营管理,一路走来,发现创业确实艰难。
贾子威回来以后,在家族的企业里担任了财务副总,他本身是学商务管理的,上手还是比较平稳。但是,他也能明显感觉到不管是创业也好,帮家族打理企业也好,真的是困难重重。
李浒回国后,2004年5月加入东风本田发动机有限公司,从一个普通员工一直做到亚太区物流项目的负责人。2008年5月离职回株洲,加入了株洲联信金属有限公司,任董事长兼法人代表。这家公司前身是荷塘区一家很小的家庭式微型企业,他与公司创始人一见如故,想同心协力把公司发展壮大,便有了公司的增资扩股,有了他的加入。最艰辛的时候,公司账上只有几百块钱,员工工资、原材料款都还没有着落,到处筹措资金,想办法如何活下去是当时唯一的想法。
回到株洲,大家的生活精彩纷呈
向文娟有个工作室,笔者往工作室走的路上,就能听到悠扬的歌声传出来,她的学员老老少少都有,跨度很广。“株洲热爱音乐的群体非常广泛,我从事艺术方面的工作就希望能用自己的一点力量感染到大家,让大家更加享受音乐享受生活。”她的家在工作室附近,天天吃到父母做的饭菜,陪伴在父母身边,还能带他们到处旅游,她很知足。即使工作上有压力,靠自己和亲朋好友,就能顺利过难关。她说,株洲是个很宜居的城市,舒适。
到王晓丹公司的时候,是下午两点多,她的妈妈和一位朋友也在,点了咖啡正准备喝。“现在,和家人生活在同一个城市,还有很多的朋友。有家人有爱,有陪伴不孤单,迷茫的时候,小伙伴会给我出谋划策,失去动力的时候,很多人会鼓励我,拉扯我,让我不抛弃不放弃。工作上,不觉得自己是一个人。这样子充实快乐不孤单的工作和生活,我真的很满足。”说着笑着,她的快乐洋溢在脸上。
谭裔在英国时,交到最好的朋友后来成为她的老公,她笑称,没有白出去遛一圈。她的孩子上小学一年级了,朋友圈里除了晒工作,也会有一家人幸福生活的呈现。事业上,株洲已有两家以好厨邦命名的农贸市场,与中天集团合作打造了春藤农贸生鲜市场,帮助江西抚州、九江的农贸市场完成了升级改造。
贾子威现在就住在公司附近,每天上下班走路,连车都不用开。他的生活要进入一个新的阶段了,今年准备领证,明年举行婚礼。言语里透露着对自己的小日子满意。
李浒2019年将户口从广州转回株洲,“图的就是跟家人在一起。”公司发展壮大了,他有了为中国制造业添砖加瓦的想法,为高端材料制造贡献力量,是他和公司的目标。
站在刘钊的办公室往下看,是新开的博物馆,远眺,是蓬勃发展的天元区。聊起他现在事业中的公益项目,他的眼睛里闪着光。
和这些留学归国人员聊天,不管年龄大小,不管曾经多么艰辛,不管未来如何未知,他们都是正能量满满,聊起未来,都是意气风发。
“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对留学生而言,虽然离开与返回,事易时移,但这些年株洲的建设非常不错,越来越漂亮,越来越宜居,他们的家在这里,就是幸福吧。
他们的
心声:
“家是最小的国,国是千万家。”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在株洲安家乐业的他们,即使不能代表所有的留学生,也能管中窥豹。
李浒:今年的疫情,唯有中国经济恢复了正常,其他国家都处在水深火热中。我们对中国有强大的信心,这些信心来自优秀的创业环境,优惠的政府政策,稳定的社会形势,优良的居住环境。
王海龙:疫情让中国国际声望得到很大的提升,虽然疫情暂时对我们的外贸行业有一定的影响,但是,株洲市的创业环境还是不错的,政府对海归创业也很关注,长远来说,我觉得很有信心。
谭裔:中国政府对疫情及时有效的应对,作为一名中国公民的幸福感油然而生,在最关键的时候还是靠政府,相信中国的经济一定会持续发展下去,对未来充满希望。
向文娟:疫情影响着各行各业,但是,我对于在中国创业还是抱有非常积极乐观的心态。毕竟,中国人勤劳勇敢,这样严重的疫情都能举全国之力一举抗击成功,更不要说其他的了。
王晓丹:疫情确实对全世界各个行业的冲击都大,给世界经济带来了非常可怕的冲击。客观来看,国内的各个行业或多或少受到了疫情的影响。但是,我看到了很多行业内优秀的人,在随着局势改变,随时调整着自己。疫情之下,有些人安于现状,或者怪大环境的影响,有的人却逆流而上,加倍努力,不仅没有后退,反而有了更大的进步。这一点,我很受启发,不管阻力还是动力,都要督促自己随时更改发展计划,调整脚步,随着社会发展的脚步进步。
2020-12-23
00:00:00:0——走近株洲留学生回乡创业群体152888602活在株洲,是一种幸福/enpproperty-->2020-12-23
00:00:00:0——走近株洲留学生回乡创业群体15288860c1528886.html2活在株洲,是一种幸福/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