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山而上,便见思情亭。亭子四周山峦起伏,茂林修竹,清流映带,最宜拾级漫步,徜徉怡情。亭柱刻有一联:
月写莺姿,思寄高山流水;
风传燕语,情凝春树暮云。
再往上便可登上神怡楼,俯瞰瓷城:远处高楼鳞次栉比,通衢交错纵横;一湾碧水环绕,几架飞桥贯通。心旷神怡之际,不禁朗声吟诵:
楼阁欲凌霄,是西山拱卫,安排了碧树流莺,奇岩古洞;
闾阎惊扑地,有渌水回环,点缀着烟桥野塔,曲岸芳洲。
继续前行,一雄伟殿宇跃入眼帘,那是李畋殿,为追思烟花鞭炮始祖而建。李畋是醴陵富里镇麻石村人,史载,李畋用燃烧竹筒来驱除鬼邪。后来,人们用黑火药装进竹筒,获取裂声效果。再后来,以纸筒代替竹筒,装药后用引线连结成串,一发而百余响。这就是鞭炮的由来。光绪末年,醴陵鞭炮远销海外。“其形千姿百态,其色娇艳绚丽,其声清亮脆响,其味香馨芬芳”的醴陵烟花花炮在国内外享有盛誉,成为醴陵重要的支柱产业。饮水思源的醴陵人撰联曰:
五彩缤纷百花齐放同呈瑞;
一声震响千载追思首创功。
经过一段平路后,继续往上走,见一牌坊,叫惜红轩。越过牌坊往里走百余步,有一八方形墓,呈半圆拱起,上有汉白玉石碑,书“红拂之墓”四字。据唐杜光庭《虬髯客传》载,红拂原是隋朝重臣杨素侍姬,她不恋相府荣华,私奔布衣李靖。而文武双全的李靖则追随李世民,出将入相,为唐朝的统一与巩固立下了赫赫战功。唐初,李靖受命平定广西,红拂相随,病逝醴陵而葬于西山。曹雪芹借林黛玉这一形象写了一首《五美吟》的诗,歌颂古往今来五个奇女子,对红拂女更是赞美有加:“长揖雄谈态自殊,美人巨眼识穷途。尸居余气杨公幕,岂得羁糜女丈夫?”
民国年间,红拂墓得以修葺,墓两边镌刻有“红拂有知应识我,青山何幸此埋香”联。此联为益阳人何宣所撰,流传甚广。
从红拂墓往下望,蓊蓊郁郁的树木中隐现红墙碧瓦,那便是著名的渌江书院所在。这是座始建于宋淳熙二年的书院。院前有千年古樟。古樟下刻有美籍华人潘力生先生书写的明王守仁诗:“老树千年惟鹤住,深潭百尺有龙蟠。僧居却在云深处,别作人间境界看。”
渌江书院被视作醴陵人的精神家园,亦是湖湘文化的一座重殿,千百年来,无以计数的文人士子在这里留下足迹并吟咏有加,而说到对联,最富传奇性也最为人所熟知的,则是时为渌江书院山长左宗棠写给两江总督陶澍的那副“春殿语从容,廿载家山,印心石在;大江流日夜,八州子弟,翘首公归”的名联。左宗棠也因这副名联与陶澍结下万年交,并由陶澍引荐,终于走出山门,昂然迈入政坛,开启了他崭新的人生旅程。
再往高处,便到了位于西山顶南侧的楚天门。此景点地势高,视野开阔,四周群岭逶迤,伏卧臣下。而五老峰,则位于西侧山顶处,是公园另一自然景观。相传古时濒临渌水之仙山谷地独居一老翁,家贫,无田耕稼,只得暮烛渔火,朝入山林。一日登山,瞥见山头伫立五长老,神情各异。老翁前往拜谒,却不见踪影,只看到五尊巨石耸立,因称五老峰。诗云:“不识匡庐面,来登五老峰。几回风落帽,一径石行空。日近云低谷,崖丹谷翠重。何人能寂寞,长住此山中”。
西山公园的东北侧耸立着一座纪念碑,行人过此,无不止步注目,那是抗日名将左权的纪念碑。基座前方镌刻邓小平题“左权将军纪念碑”字样,基座上立有左权将军的全身石像,雕像后有周恩来、朱德、彭德怀等题写的碑文、诗联。
左权是醴陵人,曾求学于渌江书院,1942年5月25日,在十字岭反“扫荡”突围中,以八路军副总参谋长的身份率部勇斗十倍于我的日寇,最后壮烈牺牲,时年36岁。朱德诗云“名将以身殉国家,愿拼热血卫吾华。太行浩气传千古,留得清漳吐血花”。彭德怀悼左权联曰:并肩奋斗,携手抗日,鞍马十年方依畀;谋国忠尽,事党血忱,壮烈一朝期平生。
西山归来,饱览了风光,拾得了联趣,几分陶然,几分肃然。
2020-06-09
00:00:00:0154525202俯拾西山皆故事/enpproperty-->2020-06-09
00:00:00:015452520c1545252.html2俯拾西山皆故事/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