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全国先进是怎么炼成的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株洲日报记者

刘平

通讯员/王润琪

不忘为民初心,勇创一流佳绩。

党的十八大以来,全市民政系统牢固树立“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聚焦脱贫攻坚、聚焦特殊群体、聚焦群众关切,切实履行基本民生保障、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职责,在社会建设中充分发挥兜底性、基础性作用,有力服务了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多项工作走在全省乃至全国前列。

2019年4月,在北京召开的第十四次全国民政会议上,市民政局荣获“全国民政系统先进集体”,为建局68年来最高集体荣誉。

这样一块“全国先进”金字招牌的背后,凝聚着株洲民政人接力奋斗而挥洒的一串串汗水,记录着株洲民政人因追梦而铭刻的一桩桩往事,矗立着株洲民政事业发展史上的一座座丰碑。

那么,这个“全国先进”是如何炼成的呢?

坚持在理念创新中领先

思为行之始。立足新时代,推动全市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必须坚持以理念创新为引领。

市委、市政府对新时代民政工作给予了高度重视,市委书记毛腾飞在市民政局新任局长履新之际,谆谆嘱咐要“做好调查研究,以理念为引领,推动民政工作上新台阶。”

为落实腾飞书记指示精神,市民政局党组一班人通过深入调查研究,开创性提出了“十三五”期间民政工作思路。在此基础上,腾飞书记专门听取了全市民政工作汇报,站在全市的高度,提出了市委、市政府民政工作“1536”工作思路,即突出以“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理念为引领,以人本化、法治化、标准化、信息化、社会化“五化民政建设”为路径,着力补齐人才、制度、设施“三块短板”,实现提升民生保障标准、提升社会治理档次、提升支持军队和国防建设水平、提升公共服务质量、提升项目建设速度、提升机关工作效能“六个提升”。

在全省范围内,由市委主要领导指导并明确民政工作思路的市州,株洲是独此一家、别无分店。

“1536”民政工作思路,是株洲市民政事业发展史上的指路明灯,吹响了推进全市民政工作高质量发展的集结号。正是在这一理念的引领下,“十三五”期间,特别是近三年来,株洲民政人一路砥砺前行,株洲民政事业一路高歌猛进:

——株洲市先后获批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地区、全国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2019年市本级、荷塘区、芦淞区养老服务工作获省政府激励表彰。

——株洲市是全省第一个按普惠制原则为8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高龄补贴的市州。

——株洲市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稳居全省前列,有力服务了兜底脱贫工作,助力我市成为全省第一个有贫困县整体脱贫的市州。

——2020年株洲市殡葬服务着力实现整体降费30%以上,殡葬改革工作走在全省前列。

——株洲市是全省第一个以两办名义印发《关于加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市州。

——株洲市乡镇区划改革工作和未成年人关爱保护工作经验向全国推介。

——株洲市在全省率先启动“爱心时间银行”试点,并推行志愿服务星级评定和积分制管理。

——株洲市民政局先后荣获全国老龄工作先进单位、全国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先后多次在全省民政重点工作评估中获评“一类”,近三年连续在市绩效评估中获评“优秀”等次,2020年因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工作获市委、市政府表彰。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不断提升市民安全感

坚持在抬高标杆中争先

市民政局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挥自身职能作用,在全市保障和改善民生进程中发挥了“先行官”作用。

“真没想到,我现在每个月也能领高龄补贴,每月有100多元,太好了!”家住天元区嵩山街道的82岁老人李奶奶笑得合不拢嘴,逢人便说。从2018年1月1日起,像李奶奶这样,年满80岁的老人都能到当地社区申请享受高龄津贴了。

株洲市十五届人民政府第十八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了市民政局提出的高龄老人生活补贴提标扩面方案,决定从2018年1月1日起,将高龄老人生活补贴发放范围和补贴标准,从原来的“90—99周岁的老年人享受高龄老人生活补贴60元/月”,调整为“90—99周岁的老人补贴不低于100元/月,80—89周岁的老人补贴不低于50元/月”。每个县区还分别配套了50元、100元。自此,我市成为全省首个在市级层面按普惠制原则对80—99周岁老年人全面实施高龄补贴的市州。

据统计,提标扩面后,全市每年要多支出近6000万元,占全市GDP总量的0.2%。这对株洲各级财政来说,压力不可谓不大,但阳卫国市长在会上强调,各级各有关部门要站在打造“城乡统筹发展幸福区”的高度,完善政策措施、强化资金保障,切实把高龄补贴提标扩面工作做好做实。

正是在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在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在各级民政部门的共同努力下,我市基本民生保障各项工作,在全省14个市州内,实现了树标杆、走前列。特别是今年,面对疫情影响和经济下行压力,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市区城乡低保标准由2019年的520元/月提高到了不低于600元/月,增幅超过15%。残疾人“两项补贴”标准,市区由70元/月提高至100元/月,增幅达42%,五县市区由55元/月提高至80元/月,增幅达45%。集中供养孤儿基本生活保障标准提高至1350元/月,散居孤儿和已纳入城乡低保、特困人员和建档立卡的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的标准提高至950元/月。全市基本民生保障总体水平仅低于长沙,稳居全省第一方阵。

优化基本社会服务,不断提升市民获得感

市民政局积极回应群众期待,切实履行民政职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在生老病死等方面基本社会服务需要。

“我们去过很多养老院做调查,最后选择了株洲这家。这里环境好,伙食好,住在这里一年了,心情愉悦。”肖先生夫妇是湘潭人,在株洲市盛康国际颐养院里,他们享受着院方提供的“私人定制”,感受到了家的温暖。随着我市养老院服务质量的提升,越来越多肖先生这样的老年夫妇,主动到株洲来养老。

近年来,市民政局以全国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为契机,切实加强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出台了老龄事业发展和养老体系建设三年规划、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方案、养老放管服意见“二十三条”等重要文件,推进智慧养老“一库一平台一热线一超市一频道”建设,着力打造“没有围墙的养老院”。2019年,株洲市入围全国第三批智慧健康养老示范基地,市本级、荷塘区、芦淞区养老服务工作获省政府激励表彰,在全省14个获激励表彰名额中,独占鳌头,拼到3个名额。

除养老服务外,我市殡葬、婚姻等方面服务质量也显著提升,市民获得感明显增强。2020年,我市在全省率先推行“减、免、限、补”四项措施,对选择文明治丧和生态节地安葬的市民给予奖补,全市殡葬服务有望实现整体降费30%以上。进一步提高婚姻登记规范化水平,全市3A级婚姻登记管理机构达4家。2020年,在常态化疫情防控条件,通过推行网上预约登记、延长工作时间、提供便民服务、推出个性颁证服务等方式,积极应对“520”婚姻登记高峰,当天办理婚姻登记1050对,较去年同期增长39.4%,婚姻登记现场井然有序。

完善基层社会治理,不断提升市民幸福感

近年来,市民政局紧紧围绕推进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不断推进区划调整、村务公开、“三社联动”、社会组织管理等民政领域社会治理改革创新。

“八年梦,一朝圆!真是不容易呀”株洲县成功撤县设区后,家住渌口镇的吴先生如是感叹。

株洲县撤县设区于2010年提出设想,2016年启动申报,2018年获得批复,历时8年。期间,毛腾飞书记、阳卫国市长多次召开会议专题研究部署,多次向国务院、民政部领导作专题汇报;省民政厅唐白玉厅长亲自向国务院办公厅领导汇报、争取支持;分管副市长顾峰多次带领民政等部门和株洲县相关负责同志到民政部汇报。

“众心齐、泰山移。”在各级各部门共同努力下,2018年6月19日,国务院批复同意株洲县撤县设区。至此,株洲县撤县设区大业宣告成功。株洲县撤县设区是株洲建市以来最大、最深刻、最具历史意义的一次区划调整,株洲城区面积随之增长一倍多,由原来的862.69平方公里,拓展为1916.38平方公里,总人口增加至182.08万人,对拓展株洲城区发展纵深、增强市区域核心辐射能力、统筹湘江株洲段全流域治理保护等具有重要意义。

株洲县成功撤县设区,仅是市民政局推进完善基层社会治理的一个缩影。从撤乡并村到村务公开,从“三社联动”到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市民政局一直在努力探索、改革创新。在村务公开上坚持方案、进度、监督“三个较真”,在全市掀起一场“规范村务公开栏革命”,相关做法获省委书记杜家毫批示肯定。全市乡镇区划调整改革工作做法先后在中组部、民政部组织的“优化行政区划设置”专题研讨班上作典型推介。在全市104个村开展民政(善治)示范村创建,制作了“我的议事我的堂”等系列节目,在基层引发强烈反响。株洲市是全省首个以两办名义下发《关于改革社会组织管理制度促进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的实施意见》的市州,也是首个以市委、市政府为主导,纳入“城乡统筹·幸福株洲”系列行动推动“三社联动”工作,并进行绩效考核的市州。

坚持在固本强基中创先

做好民政工作,党建是根本,基层基础是根基。

市民政局始终坚持以党建为引领,以先进典型为示范,创新推动、整体提升,不断夯实基层基础,确保各项民政政策落实落地。

“这里的虾干干净净,都是原生态的虾,最高的市场价三十块钱一斤,一天能卖六百斤。”市民政局副调研员、驻茶陵县腰潞镇枧田村帮扶工作队队长袁桂雄介绍说。

2018年10月,

袁桂雄被派驻到茶陵县腰潞镇枧田村,担任驻村帮扶工作队队长,巩固脱贫攻坚成果。短短几个月时间,枧田村养殖了100亩稻虾,40亩荷鱼,村里63户贫困户入股占20%。在袁桂雄的带领下,村民们走上了发家致富的康庄大道。

2012年以来,袁桂雄先后被派驻到醴陵、炎陵、茶陵的4个村,抓基层党建、抓脱贫攻坚。他敢于担当,勇于奉献,帮扶的4个村个个大变样:驻村2年,泗汾村开始有了外来投资项目;帮扶1年半,炎陵县鹿原镇湖田村成功摘掉贫困帽;奋战3年,茶陵县腰潞镇左江村“五彩”产业渐成规模;进驻不到半年,他在茶陵县腰潞镇枧田村的帮扶经历,被央视新闻联播以《一双鞋走出来的信任》为题进行了报道。

因工作成绩突出,袁桂雄先后被评为全国模范退役军人、湖南好人,目前正在申报全国劳动模范。面对这些成绩,袁桂雄淡然地说:“我只是全市几千名民政人当中的普通一员,做好自己的工作,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是一个党员的本分。”

正是在袁桂雄这样的先进典型的示范带动下,全市民政系统干部职工不忘为民初心、牢记爱民使命,不断完善基础服务设施,切实夯实基层基础。市救助管理站和市儿童社会福利院硬件设施达到全国一流标准,成为全市民政工作的重要窗口。市社会福利院(第一老年养护院)项目建设有序推进,市本级养老服务设施短板正在补齐。推动市委、市政府出台《关于加强基层民政服务能力建设的实施意见》,在乡、村两级民政服务能力建设方面给予了政策支持。推进乡镇农村公益性公墓全覆盖,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公益生态殡葬需求。株洲市未成年关爱保护相关工作经验获中国社会报头版头条推介,全市村级儿童之家达1234家,有望在2020年底实现全覆盖。全市养老服务机构达158家,各类养老床位28638张,每千名老人拥有养老床位数

38.4张,养老设施覆盖率达到90%。

千川江海阔,风好正扬帆。市民政局将以荣誉为新的起点,不忘初心砥砺前行,为全市决胜全面小康、决战脱贫攻坚,实现“两个加快”贡献民政智慧和力量。

(本版图片均由市民政局提供)

2020-07-16

00:00:00:0——十八大以来株洲民政事业发展回眸154681402全国先进是怎么炼成的/enpproperty-->2020-07-16

00:00:00:0——十八大以来株洲民政事业发展回眸15468140c1546814.html2全国先进是怎么炼成的/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