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欣
最近,综艺节目《乘风破浪的姐姐》及电视剧《三十而已》等的热播,引发了人们对“30+”女性(即年龄超过30岁的女性)职场发展的关注和讨论。现实生活中,很多职业女性过了30岁,都会面临平衡家庭事业、职场转型等问题。
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1973名职场人士进行的调查显示,86.2%的受访职场人感觉身边“30+女性”职场机会锐减的情况多,53.9%的受访职场人希望出台优惠政策激励用人单位承担社会责任。
“30+”对职业女性来说真的是一道坎吗?“30+”女性在职场又如何才能“乘风破浪”?本期“天台话吧”,我们邀请“30+”职场女性、市总工会女工部负责人、法律专业人士等谈谈他们的观点。
“工作要负责,孩子也得照顾好”
访谈嘉宾:32岁二孩妈妈
黎园
步入“30+”年龄,与朋友的聚会少了、逛街休闲的生活少了,连手机使用时间也在逐周下降……我的生活轨迹大多时候是家与单位“两点一线”,生活主题就是工作与孩子。这是我的状态,也是我身边一群“30+小姐姐”的生活状态。也有朋友,因为工作不敢生育,或为了生育、照顾孩子暂别职场。
客观地说,自从结婚生子,花在工作上的时间和精力确实在减少。不是我不想努力,而是平衡家庭与事业之后的现实结果。我家大宝5岁,二宝刚满1岁。我有稳定的工作,还是别人眼中的“铁饭碗”。工作中的烦恼再多,走进家门前,深吸一口气,微笑而从容地陪孩子读绘本、做游戏,照顾他们的生活起居。待他们都睡着,我基本“血槽已空”。对我来说,每天最大的希望就是顺利完成手头的工作,多留点时间给孩子。都说“妈妈是超人”,职场妈妈更不容易,工作要负责,孩子也得照顾好。
要说“30+”的职场女性有多难,我或许可以吐槽一整天。但站在单位的立场,我可以理解领导对岗位空缺、阶段工作能力不强的“30+”职场女性不青睐的难处。也更希望能有政策支持或者鼓励用人单位招聘女性、更加关爱职场女性。
“创造平等发展环境
让更多职场女性‘乘风破浪’”
访谈嘉宾:市总工会女工部部长
吴琼屏
让每一个女性在职场都能“乘风破浪”,个体的努力很重要,拥有平等的平台、资源、发展环境同样重要。
工会女工组织可以说是女职工的“娘家”。我们也一直从普法宣传、监督检查、心理关爱、婚恋关爱、母婴关爱、技能提升等多方面着力促进女职工的发展。从2015年开始,市总工会连续6年开展女职工维权行动月活动,今年是3-4月份举行的。一方面,我们通过株洲工会微信公众号等平台宣传《湖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让广大女职工能够知法、懂法。另一方面,我们通过线上+线下等方式开展多种多样的活动,宣传、保护女职工合法权益。比如,我们开展修订并签订好女职工权益保护专项集体合同,将性别平等纳入合同内容,充分发挥集体合同、女职工专项集体合同促进工作场所性别平等的依法维权载体作用。
此外,我们也通过加强与地方人大、政府及工会有关部门的联系配合,对《湖南省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等法律法规贯彻落实情况开展监督检查,维护女职工合法权益。
这些工作的开展,都是为了促进女职工的发展。我们希望通过工会女工组织的努力,创造更加平等的发展环境,让更多女性在职场“乘风破浪”。
“隐性歧视成部分用人单位
招聘和履约‘底牌’”
访谈嘉宾:北京市隆安(株洲)律师事务所律师
杨柳
女性职工在怀孕、生产等特殊时期无法工作,这无形中增加了公司的用工成本。如果生育两个孩子,公司要付出的用工成本就更大。这也是很多公司不愿意招聘女性职工的原因所在。
曾有这样的案例:女性职工因怀孕被公司以考核不合格、无法胜任工作为由解除劳动合同,最终公司行为被劳动人事争议仲裁委员会判定为违法解除,要求公司继续履行劳动合同及支付工资。随着劳动者维权意识的逐渐增强,用人单位为了避免因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而承担较为昂贵的法律代价,对女性职工劳动权益的侵害日益呈现隐蔽化倾向,隐性歧视成为部分用人单位在招聘和履行劳动合同过程中的“底牌”。
其实,长久以来,我国法律层面在保障女性就业方面有了很多的进步。比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明确提出不得解除在孕期、产期、哺乳期的女性职工的劳动合同;《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也对女职工享受生育假期作出了明确的规定。2019年2月,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等9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进一步规范招聘行为促进妇女就业的通知》,该通知明确提出“不得限定性别(国家规定的女职工禁忌劳动范围等情况除外)或性别优先,不得以性别为由限制妇女求职就业、拒绝录用妇女,不得询问妇女婚育情况,不得将妊娠测试作为入职体检项目,不得将限制生育作为录用条件,不得差别化地提高对妇女的录用标准等“六个不得”,还提出要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加强中小学课后服务,缓解家庭育儿负担,帮助妇女平衡工作与家庭。
“学会摆脱‘30+’的年龄焦虑”
访谈嘉宾: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
周密
为什么聚焦“30+”女性的综艺节目、电视剧会这么火,而不是“20+”“40+”“50+”。我理解,这是观众与节目产生了共鸣,显现出是一种年龄焦虑。
30岁左右,工作和家庭趋于稳定,潜在的生活压力逐渐显现。较之刚步入社会的“小年轻”,需要考虑的事情多了,现实的束缚多了,自我改变的阻力也强了。随着婚恋年龄的推迟和二孩政策开放,30岁对于女性来说,正是结婚、抚育婴幼儿的高峰期,面对职场压力中的自我突破、面对“上有老、下有小”的家庭结构,这种焦虑更加凸显。
与压力相关的适当焦虑,其实是保持生存功能的必需品,本质上是一件好事。简单地说,适当的焦虑,有利于促进个体保持向上的状态。个体发展得越好、压力就越大,就越容易产生焦虑的情绪。当然,我们需要的不是成功学的“鸡汤”,需更加重视个体的健康发展。从专业角度考虑,要“乘风破浪”得学会摆脱“30+”的年龄焦虑。得学会接受,学会跳出“我必须”“我应该”等诸如此类的语言体系。对于不可控的因素,学会放下、学会接纳失败;对那些可控的因素,学会调整,比如工作家庭事业忙得“一团糟”时,要告诉自己“慢慢来、比较快”。
网言网语
ZS渔丸:现代大环境里,沪漂、北漂、深圳漂的太多了,每个人都是出来打拼的,有共鸣是肯定的。我觉得可以学学电视剧里虽然夸大、但也可取的拼搏精神和一些“职场手段”,让自己更强大。
胡咗菲菲:年龄已至“30+”,虽然面临家庭和事业之间的平衡,但也看到多年的工作经历代表着经验丰富、见多识广,与初入职场的“菜鸟”相比,这就是绝对的优势。
请叫我刘姥姥:职场女性必须尝试从心理的根源深处产生改变的动力,舒缓压力、调整心态,重塑身心健康的自我形象。
七喵的乌托邦:定义女性的从来都不是年龄,而是女性身上独有的魅力。每一位女性,都应当是独立而又鲜活的,无论是职场女性还是全职妈妈,都需要勇敢而又坚定地去做每一件事。
记者手记
在“30+”
让自己更强大
“30+”,从数字上看,的确是职业女性生育或抚育幼儿的高峰期,这是现实。
“30+”,也仅仅是数字。对新时代职场女性来说,不是门槛,更不是枷锁。不必要将“30+”与危机、焦虑这些词语捆绑在一起,反而应当是实力沉淀与积累的底气。
处在“30+”,与其贩卖焦虑,不如解决问题。抓住“30+”这个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重新审视自己、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加载新技能。即使暂时沉寂,也是蓄势待发,打破职场和生活的所谓瓶颈期,探索发展的更多可能。
借用《乘风破浪的姐姐》里一句金牌文案:30岁以后,人生的见证者越来越少,但还可以自我见证;30岁以后,所有的可能性不断退却,但还可以越过时间、越过自己。
2020-07-23
00:00:00:0151370602“30+”女性,如何在职场“乘风破浪”?/enpproperty-->2020-07-23
00:00:00:015137060c1513706.html2“30+”女性,如何在职场“乘风破浪”?/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