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游茶陵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三游斋老夫

崇祯十年(公元1637年)正月十一日,徐霞客从江西武功山进入茶陵地界,开始了为期113天的“楚游”之旅。这位大地理学家布衣草履,从湘东到湘南,足迹遍布株洲、衡阳、永州等地,书写了5万余字的《楚游日记》。

我读《楚游日记》,每为徐霞客文中雄奇风光及世俗人情所沉醉,尤其是初入湖南境的茶陵段日记,其迤逦旖旎尤令人神往,只是山水阻隔,年轻时又受制于生计琐事,一直未能前往探究。直至去岁仲秋,才得闲暇,携手老妻,自驾赴数百公里之遥的茶陵县城,沿着徐公当年的足迹,开启迟到数十年的楚游之旅。

千古犹存宋城墙

湖南民谚:“茶陵的城墙,安仁的城隍。”如今,安仁的城隍已不复存在,而茶陵的南宋古城却是湖南至今唯一保存完好的宋代石头城。

徐霞客《楚游日记》记载,他从洣水下船,从南门进城,次日自灵岩返,渡江至南门外,绕着外城墙到大西门,前往云阳山。那日下午,我们寻找到徐公绕城而行的路线,300多年过去了,城墙与路竟然无恙,犹如发现奇迹,顿生感恩之情,忍不住用手抚摸一下城墙上的暗红大石,道一声:古城安好!

那曾经见证徐公茶陵之行的古城墙,于2013年被评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现存城墙4段共1536米,有城门(含月城)2座,马道1条,沿江护城堤700多米。古城墙用暗红色的红沙岩垒砌,一块块硕大粗犷,迎湘门用青砖拱顶,皆古韵十足。

茶陵古城为南宋绍定四年(1231)知县刘子迈所建。这位令人赞誉的刘知县为茶陵人不仅留下古城这个“国宝”,还留下另一“国宝”:一只7000斤重的铁犀牛。

茶陵古城三面环水,建城的第二年,城南堤防就被洣水冲垮,于是,刘知县筹资铸铁犀牛,安放于南门外河畔,以镇水患。这只铁犀牛,四脚跪伏,却高昂头颅,金目圆睁,独角如戟,张嘴怒吼,形象奇特。

我们来访之时,适逢一位姓付的老人,充当义务讲解员,为几位外地游客讲述铁犀牛与古城墙的轶闻,说是刘知县铸铁犀牛之时,正为资金发愁,适逢朝廷下旨提拔他,许多同僚送来贺礼与贺仪,刘知县全部捐献出来,用于铸铁犀牛。

次日,我与一位的士司机聊天。司机告诉我,他30岁了,本地人,今年第一次见识洣江发洪水,真是恐怖,但洪水漫到铁犀牛脚下,就被镇住了。那铁犀牛双眼是合金铸造,比金子还贵重,非常神奇,你只要靠近铁犀牛眼珠子点香烟,不管江风吹得多么猛烈,火苗从未被风吹熄过。

到了茶陵古城,还应该去看一看“工农兵政府旧址”。1927年11月28日,茶陵建立了全国第一个红色政权,谭震林担任政府主席。这里原系南宋至清代的县州署衙,占地很大,历史上就很气派。徐公日记未提及,不知是否光顾过。

憾未登顶云阳山

茶陵城里有一幅广告,上书:云阳山是距离县城最近的国家级森林公园、4A级风景名胜区。

300多年前,徐霞客慕名登云阳山实属不易,花了3天,登了两次,才上极顶。第一次,他带着仆人登到半山腰,天寒地冻,树上竟然挂满冰砣,大的如拳头,小的如鸡蛋,有如琼枝玉果,山风刮来,树枝摇曳,冰砣纷纷坠落,满地皆是,路滑难行,危险异常,以至于“挂石投崖,悬藤倒柯,坠空者数层”,只好返回寺庙过夜。第二天大雾天,无法上山,便在寺庙烤火等待。第三天早晨,船夫招呼上船,徐公看到山上雾气已散,便临时改变开船计划,决定再登云阳山。

奇怪的是,徐公登顶紫微峰后描述一般,没有看到震撼心灵产生灵感的文字。那徐公为何非登云阳山不可呢?我以为应该是与云阳山名气之大分不开。史载云阳山是“神农故封”,由此派生出炎帝和赤松子在紫微峰祀天祈丰的“遗迹”。云阳山素有“小南岳”“亚衡山”之说,紫微峰下有南岳宫,主祀南岳圣帝。据传,南岳圣帝每年农历六七月在此避暑,所以民间形成“六月七月朝云阳,八月朝衡山”的风俗。

如今登云阳山太容易了,一条盘山公路贯穿森林公园的东门与西门,7公里长,中间点即在紫微峰下,在此下车登顶,1000多个台阶,半个小时足矣。但往往事不凑巧,我们登山之日,盘山公路遭暴雨肆虐,塌陷封路,只能全程徒步。我们上山走登山古道,下山沿着公路返回,原以为走公路省力,其实错了,从来没走过这么陡的下坡公路——3公里长,海拔落差500米——一路生怕滑倒,脚板顶得膝盖酸疼,还不如走石阶古道下山。

徒步好处在于贴近自然,云阳山七十二峰耸立,林深树茂,丹崖异石,飞瀑鸣泉,雄幽奇险,引人入胜。沿着徐公当年足迹,走神龟谷,看寿泉瀑,登老君岩,拜南岳圣帝,2个小时的爬山越岭,酣畅淋漓却也气喘吁吁,到了紫微山脚,感觉已是强弩之末了,想到还需保存体力下山,只能仰望山顶祈丰台,向徐公表白:学生心有余而力不足,允之靠退。

途中偶遇石梁桥

徐公当年备加赞赏的景物,如今却被人遗忘,或者不屑一提了,灵岩(月到岩)和石梁桥便是。

灵岩是丹霞地貌形成的一个半月形大石窟,高10米有余,宽约50米,进深约70米,窟内建有寺庙,有10多帧保存尚好的自宋至清的摩崖石刻,2011年被湖南省确定为文物保护单位。“月到岩”三个一米见的大字,为明嘉靖年间茶陵知州曾才汉所题。相传每到月夜,如水月光照进石窟,满洞生辉,圣洁神秘,所以“灵岩夜月”成为古茶陵八景之一。

我用了几种导航,皆搜寻不到这两个景点,只好找的士司机租车,可那位津津乐道铁犀牛的本地司机,竟不知道何谓灵岩与石梁桥,只好打电话求助老司机,通了好一阵子电话,才告诉我:弄明白了,我的车开到沙溪小学,20多公里,而后你们还需徒步20分钟到月岩。

快到沙溪小学时遇到惊喜,公路竟从石梁桥下穿过,“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工夫。”我们下车仔细踏勘,那石梁也是典型的丹霞地貌,丹红泛黑,桥长五六十米,宽20余米,五六米厚,犹如天然拱桥,但应该是修公路垫高了桥下故地,现在大卡车驶过桥洞,似乎都快顶到拱门了。

这样天然的石梁桥,三四百年前摆在人们眼前,足以引起震撼,但近几十年,中国人见识的人工建筑奇迹,实在太多太多,所以,曾列入“灵岩八景”的石梁桥,也只能成为一段乡间水泥路上的小风景了。

到灵岩的山间小路坑坑洼洼,茅草丛生,让人产生走错路的疑虑,幸好途中遇见一位修路的汉子,问询,恰是灵岩古寺住持。他得知我们专程来访灵岩,十分高兴地当起导游。住持姓易,四川南充人,呆在灵岩古寺9年了。

灵岩石窟蔚为壮观,窟内摆放着佛祖、观音与各等菩萨,济济一堂,幽静的氛围少了些许。易住持对摩崖石刻与茶陵第一位进士的故事自然熟悉,一一介绍。他说,石窟朝东,每当明月出山,月光首先到灵岩,所以又叫月到岩。古时,月到岩不仅是“灵岩八景”之首,还是“茶陵八景”之一。他现在最大的愿望,是能把公路修到灵岩古寺。

踪迹难寻麻叶洞

徐公当年冒死探寻的麻叶洞,如今却不知踪迹。

据徐公记载,麻叶洞在茶陵西面的麻叶湾,当地人盛传洞内有神龙和精怪,称“非有法术者,不能慑服”。徐公花高价雇到一个向导,正当向导脱去衣服准备进洞时,徐公告诉他自己不是有法术的道士,只是个书生。向导一听,急忙打退堂鼓,连连声称:“原来你不懂法术,我可不愿陪您去送死啊。”徐公只得和顾仆举着火把去探洞。向导将一介书生探洞的事传到村里,引起整村轰动,包括老人妇女儿童,都围到洞口等候这奇人奇事。

徐公和顾仆猫着腰,钻入狭小洞中,交替火把,匍匐前行,转折多次,洞穴渐大,可以直身抬头了,来到一个纵向裂开,上面是望不见顶的穹窿。这里岩石形状多样,纹理奇特,有如莲花下垂,有如石帐笼罩,有如玉笋簇立,可谓“片窍俱灵”。最后来到洞的尽头,这里乱石崩裂成堆,像楼台层叠,抬头见到一道光隐隐地透下来,徐公笑对顾仆说:“看来没有什么神怪啊。”

徐公与顾仆钻回地面,带去的8支火把恰好燃尽,恍然间有种投胎转世的感觉。这时洞外围观的人,一个个握拳顶额,向他们行礼,那位临阵逃脱的向导认为徐公一定是懂法术的异人。徐公回答:“我不过是坚持探险志向的凡人,探访所爱山水而已。”并告诉大家,麻叶洞只不过开头一段狭窄,其实洞内洁净干燥,景色奇美,哪有什么精怪。说得众人频频点头,那位向导也羞愧难当。

然而奇怪的是,徐公这么细致描述的麻叶洞,从那以后再也没有人探访过、记载过。2010年中央电视台《走近科学》栏目摄制组来到茶陵,与当地人员多次探寻麻叶洞,最终也是无果而终。

期待着麻叶洞之谜早日破解吧!

2020-04-28

00:00:00:0株洲风物300多年过去了,《楚游日记》里的风景还好吗150503302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游茶陵/enpproperty-->2020-04-28

00:00:00:0株洲风物300多年过去了,《楚游日记》里的风景还好吗15050330c1505033.html2沿着徐霞客的足迹游茶陵/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