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德怀
供图/株洲南方航空高级技工学校
核心阅读
这是一所经国家教育部和人社部审批备案,拥有68年历史的国有公办高级技校。
这是一所因航空而兴,伴随株洲航空产业发展而茁壮成长的品牌职业院校。
这是一所国家和湖南省双双授牌的重点高级技工学校和高技能人才培训示范基地。
这是株洲市唯一一所被誉为“红色技工摇篮”的航空品牌职业院校——株洲南方航空高级技工学校(以下简称株航高校)。
立志航空报国,走出最艰辛“突围”之路
走进位于株洲市航空城核心区域的株航高校北校区,一眼就看到“航空报国”4个红色的大字,矗立在校园入口最醒目位置。
学校创建于1952年,最初是作为新中国第一台航空发动机生产企业——331厂(现为中国航发南方公司)的厂办技校,重点培养各类机械加工技能人才。坚持“面向市场、服务发展、产教学研、航空报国”的办学方向,是学校矢志不移的追求。
然而,随着南方公司企业改革的推进,学校被移交社会,一度因彷徨无措、应对失策,差点在市场竞争的大潮中“触礁搁浅”。
因为基础设施年久失修,导致供电线路老化,路面坑坑洼洼,下水管道经常堵塞,宿舍、教学楼严重漏水,内外墙体墙漆脱落严重,课桌椅破旧不堪。师生们自嘲式戏称“校园内没有一片好砖、一片好瓦”。
更尴尬的是,学校所有教职员工一直守着那口60多年的
“老井”,过着不通自来水的“山野”生活。学校唯一的公共厕所还是建校之初修建的老式蹲坑,一到夏天就臭味扑鼻、蚊蝇滋生。学校没有一间多媒体教室,如此软硬件环境,不仅让部分优秀老师选择调离,更让诸多学生和家长望而却步。学校最低谷时在校学生不足600人,只能将大部分空置宿舍与教室出租勉强度日。
使命呼唤担当,奋斗创造精彩。2015年11月,在市人社局组织主导下,以校长郭彪为首的新一届领导班子上任,带领全校职工迎难而上,砥砺前行,走出了一条历经艰辛的“突围”之路。
学校“借船出海”“抱团取暖”,大刀阔斧实施教育教学改革,分批分期对校园环境进行全方位修整和建设,使得校园面貌焕然一新。郭校长亲自带队,利用自身资源,找企业和个人捐献近500万元的现代化教学生产设备,使得校园现代化气息日益浓郁。在场地有限床位紧张的情况下,目前在校生规模接近3000人。
市委副书记王洪斌、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何剑波、副市长杨胜跃等领导多次带队到学校调研,对学校领导班子勇于担当、敢于负责给予充分肯定;对学校在地理位置偏僻、教职工编制人数不及同类同规模学校三分之一、财政拨款只有同类同规模学校一成多的前提下,学校全体员工弘扬艰苦奋斗精神,在困境中实现崛起给予点赞;并鼓励学校充分利用社会资源,大胆探索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新的发展模式,在株洲乃至湖南闯出一条适合职业院校自身发展的新路子。
坚持与时俱进,拓展最前沿专业体系
“相伴航空68年,学校专业体系建设始终是在与时俱进,与整个航空产业发展实现无缝衔接。”校长郭彪介绍,学校近年来积极融入“中国制造2025”发展战略,在数控技术、飞机维修、航空服务等传统专业的基础上,开设工业机器人、无人机应用技术、城市轨道交通运输与管理等新兴专业,并依托自身强大师资力量,很快形成自己的优势与特色。
目前,以动力产业为核心的“株洲制造”,正向“株洲智造”迈进,成为走向世界的一张名片,急需大量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加持。而这些人才的培养过程,离不开“实战”型的岗位练兵。株航高校拥有各类先进的机械加工设备500多台套,并建立了涵盖数控模具、机电、计算机、航空、无人机、工业机器人等专业的六大校内实训基地,同时可供2000多名学生进行各种专业及相关工种的实习。
“信息时代到来,无人机系统作为一种重要的信息技术手段,在民间应用、警用、城市管理、农业、地质、气象、电力、抢险救灾、视频拍摄等行业具有广泛用途。”郭彪透露,学校不仅在第一时间开设无人机技术应用专业,而且自主研发生产110公斤多功能大载重无人机和获得国家专利的“无人机起落支脚机构”;2018年6月,由学校组织主编的《无人机技术概论》专业教材,在深圳举行的世界无人机大赛上实现全球首发,一举奠定在全国职教系统的专业领先优势,成为中国微型无人机大赛合作单位、教育部航空工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无人机培训基地和株洲首家无人机就业实训基地。
此外,学校还与湖南圆方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合作,引进了湖南爱飞客飞行学院,并给学校提供了飞行和地勤教练,为学校开设航空服务等航空类专业提供了高素质师资队伍。
“四好”“八不录”,构建最严谨“琢玉”机制
玉不琢,不成器。株航高校把每一个走进校园的莘莘学子,都当做一块璞玉,把品行作为培育大国工匠的第一要素,构建最严谨“琢玉”机制。
“这个学校的招生和管理都蛮严格,把小孩送到这里很放心。”这是刚到学校实地考察的一位茶陵籍家长谭先生的肺腑之言。因为学校招生简章明确标注有“八不录”原则:不孝敬父母、不尊重长辈,有校园暴力等不良倾向,有吸烟、嚼槟榔、酗酒习惯,长头发的男生或染头发,油腔滑调、言行不文明、不礼貌,有网瘾,有纹身,有怪异打扮等8种情形的学生,一律不予录取。
“校园内安装有300多个摄像头,随时监控广大师生在公众场合的一言一行。”党委书记钟雯介绍,学校还是全市职教领域管理最严的无烟校园,即使教师和校领导要吸烟,也要走出校门才能点火。
学校严格遵循“常道自牧、端德正事”的校训,以培养“四好”人才为目标,将法育、孝育、劳育、恩育贯穿整个教育教学全过程,“行为导向法”“模块式教学法”“零距离现场教学法”等教学改革成果争相绽放,累计培育了3万多名“遵纪守法的好青年,感恩父母的好儿女,爱岗敬业的好工匠,奉献社会的好公民”。其中不乏党的十九大代表、全国劳模袁健松,全国劳模李东林,全国技能大赛冠军易承列,中国无人机国家队队员王金政,全国首届无人机越野障碍赛冠军徐挥等佼佼者。
去年12月在合肥市举行的第一届全国技工院校创业创新大赛中,该校派出由廖运雄、王事成、彭岳定、罗庆文等4名学生领衔的团队,一举摘取全国一等奖的桂冠。
产教研融合,搭建最广阔的就业平台
“你们学校的学生品行端正、踏实肯干、技能精湛、具有奉献精神。”这是多次到株航高校招揽毕业生的北汽株洲分公司领导的中肯评价,也是学校就业率始终稳定在98%以上的最好诠释。
“产教结合、人才先行”。学校秉承用产业教育推动产业发展,用产业发展拉动产业教育的办学思路,积极探索“产、教、研、学、销、创”六位一体的螺旋式人才培养模式,把专业建在产业链上,“人”进学校,“人才”进企业,形成产业、企业、学校相互支撑,相互依赖,螺旋式发展的良性循环。
此外,学校还与本地多家企业合作,在湖南翔为通航公司成立“郭彪航空制造名师工作室”,主导“通航多功能工作梯”“直升机旋翼专业支撑杆”“飞机应急救援挂具”等近20个项目研发并获得国家专利。众多学生都在参与项目研发的过程中,开拓了科技视野,提升了专业技能。
全方位深化产教研融合,为学生搭建最广阔的就业平台。目前,学校不仅与南方公司、南方宇航、湖南圆方、山河科技、湖南翔为等航空企业开展深层次合作,校企共生共育;还与中车股份、麦格米特、上海大众、美的集团、日立电梯、北京汽车等30多家知名企业建立厂校挂钩办学,打造“订单式”或“新型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
新时代开启新征程,新征程赋予职业教育为经济高质量发展培养更多大国工匠、提供更多人力资源支撑的“新使命”。株航高校将以更加广阔的办学视野、更加长远的战略眼光,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办学实力,在努力创建国内一流、航空特色鲜明的品牌职业院校的道路上,迈出更加坚实的步伐。
2020-07-27
00:00:00:0——株洲南方航空高级技工学校创业发展纪实151403402技能精进育工匠
航空报国践初心/enpproperty-->2020-07-27
00:00:00:0——株洲南方航空高级技工学校创业发展纪实15140340c1514034.html2技能精进育工匠
航空报国践初心/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