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茶陵的茶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茶陵不远。从耒阳往北,经京珠高速,再往东,转衡炎高速,两小时就到。

茶陵之茶,并非以油茶出名,而以茶叶得名。因为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炎帝不仅是中华始祖,也是中华茶祖,所谓“陵谷多生茶茗”,唐代陆羽一部《茶经》,便是明证。茶陵的茶文化源远流长,古老的采茶歌,至今传唱民间。茶陵的茶文章做得长久而响亮,有八宝茶,有姜茶,有豆茶,有芝麻茶,有萝卜茶,有盐茶。讲茶,唱茶,种茶,采茶,品茶,自古便是小城一道亮丽的风景。只可惜,近年来,茶陵的茶叶产量大减,茶油产量却有取而代之趋势。茶陵之茶,莫非要换做油茶?

茶陵人爱茶,茶陵人更好客。车到城区,一美丽女子,笑盈盈在等候。美女姓张,也是个才女,在宣传部工作,省作协会员,乃我和郑老师的文友。我们相识多年,平时很少联系,但友谊如茶,常在心中,历久弥新。张姐热情带我们到城区最好的酒店,联系景点门票优惠事宜。随后,彭永强也来了,还带着县文联的主席。彭兄是我在毛泽东文学院的同学,正忙一个大会。在三位主人的陪同下,一行二十六人,兴致勃勃参观了工农兵政府旧址,参观了洣水河畔的南宋古城墙,城墙下的茶陵铁犀,一直到陪我们吃了晚餐,才匆匆离去。

茶陵之城,不大,十平方公里面积,八九万市民;茶城之街,不宽,车流井然有序,一点不拥挤;街旁之房,不高,大多五六层,店铺林立,商业繁华。漫步街头,惊讶的不是热闹,而是不少酒店招牌,耒阳也有。想想,也不奇怪,耒阳茶陵,本是近邻,一样有两千多年悠久历史,一样有两千多年灿烂文化,历史上都曾做过“州”,连耒水和洣水都一样地清澈。耒阳茶陵,还是红色革命的老区,红军的故乡。八十多年前,朱德陈毅在耒阳闹革命,带领一万多耒阳农军,穿安仁,过茶陵,上井冈山,与毛泽东的秋收起义部队胜利会师。于是,就有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中国首个县级工农兵政府,湖南著名的将军之乡。耒阳茶陵,一个是唯一以“耒”命名的县市,一个是唯一以“茶”命名的县,从此结下红色的情谊。

茶陵有河,名叫洣水。水绕一山,唤作云阳山。山中多云雾,云雾生好茶。于是,在张姐带领下,进东门,沿一条新修的水泥路,缓缓攀登,去竹树掩映的仙山,寻茶,看茶,访茶。一路上,云遮雾绕,每一座山丘,每一处石岩,让厚厚的绿棉被包裹着,全是朦胧的绿,含羞的绿,梦幻的绿。曲径通幽,林木深深。无论是流泉飞瀑的神龙谷,还是深幽温润的天鹅湖,可以看到奇树古木,可以听到鸟语虫鸣,可以闻到草气花香,唯独不见一株茶树。云阳山的茶树哪里去了?云阳山的茶香哪里去了?问试剑的张良,斯人远去;问观音岩的菩萨,菩萨无语;问古南岳宫的老子,老子静默。寺中老和尚告诉我,好茶不易得,靠缘分,靠运气。他年轻时进山,见过一株千年茶树呢。而今,老子都老了,茶树哪会不老?

于是便释然,便大悟,便想起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无为,而无不为,便想起茶的清苦,叶的清香。其实,生活也罢,友谊也罢,就像一杯清茶,有甜,有酸,也有苦,但它始终充满着香味。这就是茶陵之茶的味道。这就是茶陵之茶的真谛。

醴陵红茶浮沉记

牛八

现在提起醴陵,最出名的就是醴陵陶瓷和花炮,其实,醴陵产的红茶在历史上也非常有名。

据民国版《醴陵县志》记载:早在清光绪年间,醴陵便盛产红茶。“土产货物输出县外者,清光绪间首推红茶”“醴陵红茶因气韵盎然,出类拔萃,一时名声大噪,可以和安徽祁门红茶媲美。”《醴陵县志》还提到,因醴陵红茶业兴盛使得醴陵的钱庄业发达,“红茶业之兴盛,及株萍铁路之修筑,均刺激钱庄之发展。”由于红茶畅销,“贫家妇女,三、四月间多事采茶,多资余润。”“贫民资以为活者,不可胜记。”“该县红茶发展,形成茶团,具有较雄厚的实力。”

在醴陵县东门一带,曾经红茶店铺林立。醴陵红茶通过渌江水运浩浩荡荡外运,在汉口还专门设有醴陵茶叶专用码头。醴陵年产红茶两万余石。

产量大,行销自然广。醴陵红茶除畅销西北诸省及长江中下游数个省区外,还远销西藏和南洋诸国。前来求购红茶的船舶停泊在渌江之中,一等就是十几天,成为渌江一景。客商们甚至愿意先将货款支付给茶叶经销商,然后等着发货。那种热闹的情景,只怕和当时的陶瓷烟花贸易相比较也是有过之而不及的。

但是,后来的情况就不妙了,醴陵红茶开始急速走下坡路。

民国地方士绅付熊湘在他的乡土志里分析了醴陵红茶由盛到衰的原因和过程:醴陵的茶农贪图近利,不研发新品种;一些茶农还频繁在茶叶中掺杂叶,以次充好;茶叶的经销商不注重广告宣传和包装装潢,更没有考虑去迎合外国人的喜好;加上印度、锡金的茶叶开始兴盛,国外也开始抵制中国茶叶进口,导致醴陵红茶失去外国市场。随后也丢了国内市场。此外,朝廷对茶叶的税收加重,也扼杀了醴陵红茶的生产和销售。

醴陵红茶是如何引进的,笔者经过一番研究,结论是:醴陵红茶来自江西“宁红”。江西铜鼓、修水离醴陵不远,两地盛产红茶——“宁红”(铜鼓在古时叫宁州),“宁红”始于唐朝,盛于明清。醴陵是江西移民进入湖南的“湘赣孔道”之一,铜鼓、修水的移民将红茶的种植和制作技术带到了醴陵,于是醴陵开始制作红茶,并很快发展开来。以后又名震国内外。

近年来,又有醴陵人重新制作销售红茶,并不断创新。如将新采小青桔的果肉掏尽,填入制好的红茶,再经32道工序后存放半年再出售。红茶的蜜香与青柑果香完美融合,不仅有茶韵,更有药效。他们还推出以醴陵釉下五彩瓷器作容器,装以醴陵红茶形成特色礼盒。茶瓷结合,通过瓷器带动红茶销售,让醴陵红茶像釉下五彩瓷一样走向世界。

2020-08-18

00:00:00:0朱文科151619702茶陵的茶/enpproperty-->2020-08-18

00:00:00:0朱文科15161970c1516197.html2茶陵的茶/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