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罗典与爱晚亭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申解生

爱晚亭位于岳麓山清风峡,三面环山,东向开阔,四周古树参天,林木茂密。爱晚亭建于清朝中叶,同治、光绪、宣统年间曾进行修复。宣统三年,湖南学监程颂万主持修复时,把罗典所撰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翠滴一双驯鹤待笼来”刻于亭柱。程颂万还将宋代张栻、清代钱南园游岳麓山的七韵诗刻碑,世称“放鹤”石刻或“二南诗刻”。石刻后移至清枫桥南端的六角茅亭中。毛泽东、蔡和森等曾在这里聚会,“指点江山、激扬文字”。1949年后,爱晚亭五次修复。

有其独特文化魅力的爱晚亭是株洲人罗典修建的。“爱晚亭”名字的由来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有趣故事。

罗典生于康熙五十八年(1719),寒窗苦读,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乡试第一,乾隆十六年殿试传胪(二甲第一名),曾授编修官、四川督学、御史,后官至鸿胪寺少卿,就是整天跟王公大臣打交道,掌管朝会、宾飨赞相礼仪,乾隆皇帝接见他后,还对群臣称赞说:“罗典是正经老实人”。

乾隆四十七年(1782),63岁的罗典被聘为岳麓书院山长,历任时间长达27年。岳麓书院在他主持下,发展达到了最高峰。罗典曾对岳麓书院进行改造建设,辟书院周围空地,修池塘泽沼,筑亭台假山,引溪泉涧流,植名花树木,修建了著名的“岳麓八景”:碧沼观鱼、花墩坐月、柳塘烟晓、风荷晚香、桃坞烘霞、桐荫别径、竹林冬翠、曲涧鸣泉。精通经学,亦能作诗的罗典,以诗人的情怀给这些园林景观确定诗意的名字,还乐此不疲地将曲曲折折的回廊修到万花丛中,他是要让生徒们融于自然中,寓教于山水花木之间。

罗典是位经学家,为人清高傲慢,有些古板。他不但认真教那些书生死啃八股文章,还每年拿出自己的俸金,增修书院。为了欣赏秋山红叶,他于1792年在书院后面的青枫峡口上建了一座亭子,取名红叶亭。

有一年秋天,江南的著名才子袁枚到了长沙,许多人仰慕他的名气,都赶来会见他。只有罗典不加理睬,他说袁枚这个人有官不做,到处游山玩水,生活放荡;写诗作文又标新立异,违背了圣贤之道。特别是袁枚收女学生,更是让罗典看不惯。他不但不进城去会袁枚,还怕袁枚找上门来,就在书院的牌楼上贴了对联:“不为子路何由见,非是文公请退之。”子路姓仲名由,是孔子的学生。子又是对人的客气称呼,就是现代语中的您。上联的意思是说:“我不是和您一条路上的人,有什么理由见面呢?”唐朝的文学家韩愈,字退之,谥文公。下联的意思是说:“你袁枚不是韩文公一样的有真才实学的人,请打回转吧!”

过了两天,袁枚真的过江来了。他看了罗典的对联,摇摇头,笑了笑,还是到了书院门口,递了拜帖。这时,罗典正在书院里整理文稿,接过门人递上的帖子,连忙叫他传话说:“山长病了,不能相见,请自便!”袁枚碰了一鼻子灰,也不在意,便顾自游山去了。

袁枚走后,罗典叫人挑来几担水,冲洗书院门口前的台阶,说是要洗净异端邪气。

袁枚到了清风峡,只见这里三面环山,枫叶红的像火,中间开阔处有座亭子,石柱子,玻璃瓦,飞檐高挑。亭子的匾额上写着:“红叶亭”三个大字,柱子上刻了一副对联:“山径晚红舒,五百夭桃新种得;峡云深滴翠,一双驯鹤待笼来。”袁枚看了对联,不住点头,望望匾额,好像想说什么,又没说出口来。他离了清风峡,参拜了麓山寺,观赏了白鹤泉,登上了云麓宫,才兴尽下山。

袁枚在长沙住了几天,写了很多诗,才到别的地方去。说也奇怪,他对岳麓山的景物都写了诗,唯独在《红叶亭》题目下,只抄录了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绝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分明是一首人人都背得出的诗,不知道他为什么把第三句还抄脱了两个字,变成了“停车坐枫林”了。

这件事引得人们议论纷纷,不久就传到了岳麓书院。罗典听了,脸红到了颈根,连声说:“惭愧惭愧……”,马上吩咐学生把“红叶亭”的匾额取下来,并请湖广总督毕沅亲笔题写了一块“爱晚亭”的新匾额挂了上去。从此以后,罗典再也不傲慢了。每有文人上山,不管自己喜欢不喜欢,熟悉不熟悉,总是客客气气地接进书院,热情相待。

(本文原载《史志株洲》)

2020-04-18

00:00:00:0150390602罗典与爱晚亭

/enpproperty-->2020-04-18

00:00:00:015039060c1503906.html2罗典与爱晚亭

/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