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防控祭奠“两不误”别样清明一样情

2022年01月20日 10阅读 来源:株洲日报
策划/邓金星

执行/株洲日报记者

邓金星

沈全华

温琳

马文章

刘平

通讯员/张岳祥

彭雅愉

谭龙伟

胡妮

人间四月天,又是一年清明节。

古人笔下的清明节,自然而富有情感:“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祖宗虽远,祭祀不可不诚”“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祭祖扫墓,成为清明节习俗的核心。

今年的清明节,有点不一样。适逢全国上下共抗新冠肺炎疫情关键时刻,传统的实地祭扫不再是唯一选择,网上祭祀、留言寄语、书写家书、居家追思、代为祭扫等成为缅怀先烈、追思祖先的可选项。

祭扫在心不在形,别样清明一样情,一个由“云祭祀”唱主角的祭扫新风尚走进你我的身边。

1

“预约+口罩”

实地祭扫新姿态

4月4日以来,市区各公墓实地祭扫进入高峰期。与往年不同的是,进入公墓前多了核验预约编号、检测体温等流程,里面也没有人头涌动的场景。

早在3月25日,市文明办和市民政局就联合印发《“文明祭扫·同心抗疫”倡议书》,倡议大家理性追思、助力防控,尽量取消实地祭扫。确需现场祭扫的,通过“云上清明”微信公众号或者各公墓单位电话预约祭扫,执行每座墓祭扫人数不超过3个人的规定,按日分时段限流预约祭扫。市区5座公墓公布的每日预约人数上限,上限1500人或1700人。

“一手抓疫情防控,一手抓文明劝导。”市殡葬管理办负责人表示,“预约+口罩”成为今年实地祭扫新姿势。对忘记戴口罩进入陵园的市民,值守人员免费送上一个口罩,并提醒对方做好个人防护。同时,禁止携带鞭炮进入陵园,可用手头的鞭炮换上鲜花寄托哀思。因分时段限流,祭扫人数与往年相比明显减少。

今年,福寿山庄采购了1500株菊花,以供市民取用。清明节前后,每天前来实地祭扫的市民上千人,携带鞭炮者不到20人,大部分人自觉携带鲜花前来祭扫。摆放在文明劝导点的1500株菊花,换下的鞭炮不足20挂,其余免费赠送给前来祭扫的市民。

“携带鞭炮入园的现象基本上没有了!”4月7日,在文明劝导点值守的福寿山庄管理部部长刘媚说,市民文明祭扫观念越来越强。

福寿山庄副总经理钟力表示,文明祭扫永远在路上,“鲜花换鞭炮”活动将持续开展下去。

2

千里之外思祖先

委托祭扫成新宠

受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影响,很多人无法实地祭扫,代客祭扫风生水起。

鞠躬、拭碑、祈福、献花、拉花……连日来,

市凤鸣园“生命礼仪师”谭云和她3名同事都在墓园代客祭扫。

墓碑前,身着深蓝色礼仪服谭云右腿屈膝下蹲,手拿折成豆腐块的沾水白色毛巾,从左至右拭碑,擦完墓碑然后鞠躬缅怀。“动作要干净利索,力度匀速。向逝者鞠躬身体折成90度,停留3秒,虔诚缅怀。”谭云说,服务的专业性是对逝者的尊重。

“我们会用手机全程录制祭扫,或现场连线其子女及亲属,让他们通过视频向逝去的亲人唠家常、诉说思念之情。家属还能写祈福卡通过时空信箱寄托哀思。”谭云说,代客祭扫服务可根据客户要求提供3个套餐,并将整个祭扫的照片、视频发给委托人作留念。

“往年只有两三个订单,今年从3月中旬到现在已接到20多个服务订单,客户大多身在国外或定居其他城市。”市凤鸣园相关负责人介绍,代客祭扫已增至4人。

“代客祭扫服务并非是因疫情衍生的新生事物,只是在特殊时期被放大的一类现实需求。”凤鸣园相关负责人认为,随着人们日益多元化的个性需求,网络殡葬服务的社会接受度会日渐升温,或成未来趋势。

“有13个清明节没有回家祭扫了。”福寿山庄礼厅部部长杜瑞强来自茶陵县,他说,今年要求代客祭扫的市民明显增多,达到85例。

杜瑞强介绍,代客祭扫升温,一方面是受到疫情影响,陵园实行预约祭扫,入园人数受到严格限制;另一方面,有祭扫市民因距离远、年纪大等原因无法实地祭扫。如清明节前,一名家住湘潭的七旬老人因行动不便,申请代客祭扫。一名市民身在国外,无法实地祭扫。

3

随时随地寄哀思

“云祭祀”升级为主角

实地祭扫有点冷清,“云祭祀”逐步走上闪亮的前台,升级为今年的主角。

这个清明节,在广东打工的株洲人陈海生没有回乡祭祖,而是在“云上清明”为父亲、母亲合建了一个纪念馆。纪念馆里有虚拟的墓碑,可以敬献鲜花等虚拟用品表达追思,还可以将心中的思念转化为文字。

“纪念馆是虚拟的,寄托的却是真实的情感!”陈海生说,这个纪念馆专属于自家人,有较好的私密性,可以尽情地释放心中对逝去亲人的追思怀念。不受时间及空间限制,这种“云祭祀”是很好的实地祭扫替代方式。

祭奠逝者,缅怀先烈,对象虽不同,心意却相通。“亲爱的爷爷,今年我们不能去陵园祭扫,我和爸妈每天都会上网来‘看您’!”天元区嵩山路街道香草园小区13岁的初中生李晓虹登录“中华英烈网”发出一声问候。

“云祭祀”成为城乡每个角落的新时尚。中华英烈网开设“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专栏,“云上清明”网上祭祀开辟了“人民英雄祭祀”“抗疫英烈祭祀”版块,市民纷纷点击“献花”等参与祭扫,表达对先烈的崇敬之心、感念之情、传承之志。

4

网上祭英烈,76万人次来“打卡”

清明祭英烈,共铸中华魂。作为革命老区,我市有17万余人为新中国的成立献出了宝贵的生命,其中烈士就有1万多人,他们永远值得我们铭记。

今年,市文明办搭建了“云祭扫”平台,并联合市民政局、教育局、退役军人事务局、团市委、妇联、关工委等单位,广泛开展线上“缅怀革命英烈、争做红色传人”活动。

3月30日起,广大市民纷纷登录株洲文明网“文明祭扫·同心抗疫”专题页面,或关注“文明株洲”微信公众号向英烈鞠躬献花、签名寄语、致敬英烈,特别是全市中小学生响应号召积极参与,以制作主题手抄报、手绘图、纪念卡,写缅怀日记,诵读等形式,表达对英雄烈士的纪念与敬意,抒发爱国主义情怀,通过走网上红色之路传承红色基因,做红色传人。

“又是清明时节,向英烈们致以崇高的敬意”“让我们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不忘为了人民,抛头颅、洒热血的先烈”……在“网上祭英烈”留言栏,有许多网友深情留言。一段段情感真挚的表达让人感动,也带动了越来越多的人争相留言。

至4月7日下午6时,参与“网上祭英烈”活动的人数达76万人次,网上签名寄语达31.7万余条,点赞和鞠躬献花达44.3万多人次,上传缅怀日记、纪念卡等照片5100多张。

市退役军人事务局、株洲军分区政治工作处还专门制作了H5专题《致敬·2020清明祭英烈》,打造了一个本土英烈祭扫平台。

线下缅怀英烈也在进行时。天元区人民检察院开展英烈保护专项检察行动,督促有关部门将罗学兵烈士墓修缮一新,并组织集体祭扫活动。罗学兵烈士的侄子在墓前表示,他们将接过父辈的旗帜,把先烈精神传承下去。今年,他想把儿子送进部队,更好报效国家。

5

献上一束鲜花,致敬人体器官捐献者

平民英雄,也是我市社会各界人士的缅怀对象。

清明节期间,市红十字会启动了网上“缅怀器官组织遗体捐献者”活动,以传播新时代文明新风。

目前,我国每年约有30万名患者急需器官移植,但是每年器官移植手术仅为1万余例。因此很多患者还没有等到捐献的器官,就已经离世。2011年以来,我市开展人体器官捐献工作,共完成器官捐献164例,组织捐献100例,遗体捐献56例。

市民只要关注“株洲市红十字会”微信,在右下角选择“网上追思”栏目,即可进入活动页面,为捐献者网上献花。

6

7年倾情守护,用脚丈量3800亩山林

每一个文明现象背后,都有人负重前行。

4月6日清晨,久违的阳光洒满大地,在醴陵市茶山镇铁河口村,护林员汤柱桃穿好防火服、带上喇叭,骑着摩托车开始了一天的值勤巡查工作。

“每年清明节前后,防范山火尤为重要。今年受疫情影响,来墓地坟山扫墓的人比往年少些,但绝不能放松警惕。”汤柱桃说,哪里区域需要重点防范,自己心中有张图。

今年61岁的汤柱桃曾是对越自卫反击战的参战人员,现与队员们一起管护铁河口村近3800亩山林。2014年以来,他几乎每个月都要用脚丈量一遍这片山林。

护林员是个体力活,其职责是防范山火、护绿植绿、防治病虫害等工作。在森林防火特护期,只要不下雨,护林员就要在林区上山巡查和进行森林防火宣传工作,一走就是一天。

“每天早出晚归,有时中午就在山上吃点干粮。”汤柱桃坦言,有些深山老林内人迹罕至,一趟巡查下来,往往早已精疲力尽,“虽说自己是军人出身,也没想到护林员这么辛苦。”

“如今,全村每条乡村小路、每个山头,每条小沟都留下过我的身影。”汤柱桃告诉记者,今年清明节期间,全队35名队员在各进山口严防死守,坚决杜绝村民带鞭炮上山祭扫。

日复一日与大山相依为伴,也让汤柱桃克服了对蛇鼠虫蚁的恐惧,习惯了巡山的寂寞孤独,练就出一双火眼金睛,成为了全村名副其实的“守护神”。

“在巡查中,一旦发现有人野外用火或是看到有烟雾的方向,我必须第一时间判断出位置,以最快速度赶到制止、及时消除火灾隐患。”汤柱桃举例称,村里有个别人喜欢在野外烧秸秆、烧土灰,造成很大的火灾隐患;而一些老弱病残人士,在家庭用火方面容易疏忽,这就需要对他们反复进行叮嘱教育,严防小火情引发大火灾。

如今的铁河口村风景秀美,绿色生态也带动了农家乐生意,周边游客流连忘返。“近些年来,随着政府对森林资源的管护加强,滥砍滥伐的现象已经销声匿迹了,老百姓的防火意识也不断提高。”汤柱桃说。

“看着家乡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我感觉再辛苦也值得。”在每天略显单调重复的工作中,汤柱桃慢慢地找到了工作的乐趣和使命感。如今,他管护的山林愈加青葱茂密,期间没有发生一起较大的森林火灾,连续3年获评醴陵市优秀护林员。

7

设立78个关口,不让一处火源上山

祭扫千万条,安全第一条。今年清明节,各县市区都开展“菊花换鞭炮,火源不入山”等类似活动,以倡导移风易俗、文明祭扫。

石峰区设立了78个值守点,对过往人员及车辆进行检查,并免费提供菊花等文明祭祀物品,确保祭扫人员不携带鞭炮、纸钱等易燃物品上山。活动涉及清水塘街道大冲村、九塘村、白马村、华垅社区、湘天桥社区,井龙街道郭家塘村、九郎山村、茅太新村、时代社区,铜塘湾街道长石村、湘河社区、霞湾新村、清竹社区、清霞社区、映峰社区、建设村,田心街道田心村社区,响石岭街道石峰公园。

“祭祀人员带了易燃物品的,我们会进行解释说明,免费给他们提供菊花,暂时保管易燃物品,等祭扫完毕之后,物主可以自行取回。”九郎山村值守点上,一名工作人员如此介绍。

记者手记

不同的打开方式

一样的情感表达

年年岁岁节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今年清明节祭扫的各项变化,既是意料之外,也是大势所趋。

“慎终追远,民德归厚矣”,清明扫墓、礼敬先人是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所谓传统,不是与生俱来,也不是一成不变。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原是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遂成固定的习俗。除了扫墓这个核心内容,清明节还有踏青、外游、交友等习俗。随着时代变迁,清明节的内容与时俱进,形式也不断创新。

祭扫方式在变,缅怀逝者、慎终追远的情感不变。受疫情影响,今年祭扫更加多元,既有公祭、委托祭扫等墓前寄托哀思方式,也有“云祭祀”、居家祭拜、微信追思等远程缅怀新时尚。不管哪一种方式,只要“走心”就行,不必拘泥于线上还是线下,更不用执着于亲力亲为还是请人代劳。理性追思,生者的平安健康就是对逝者的最好告慰。

祭扫在心不在形,别样清明一样情。只要你我携手共进,绿色、文明、低碳、安全必将成为清明节的新底色。

2020-04-08

00:00:00:0150299402防控祭奠“两不误”

别样清明一样情/enpproperty-->2020-04-08

00:00:00:015029940c1502994.html2防控祭奠“两不误”

别样清明一样情/enpproperty-->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